黄奇杰 王琦
非洲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历史古迹、民族风情、宗教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非洲旅游人文资源。按地域与旅游开发现状划分,南部非洲旅游区是非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南部非洲包括南非、安哥拉、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有世界上最壮观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和最大的岩刻画集中地——颓废方丹,还有被称为“万象之国”的乔贝国家公园等。同时,南部非洲部族较多,不同部族有着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节日庆典等民俗文化,以及独特的音乐、舞蹈、绘画、体育和手工艺品等。根据世界银行近期一项有影响力的报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丰富的音乐、艺术和舞蹈传统,为当地文化旅游业增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南部非洲国家同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南非共和国与我国同列于“金砖五国”。
南部非洲各国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国家旅游业发展比较成功,侧重于以野生动物狩猎和海滩旅游为旅游产品,然而有的国家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南部非洲除了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外,还需要开发更多以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一方面可以振兴当地文化,为游客提供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也能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福利等。南部非洲乡村文化旅游根据区域特征,大致可分为以自然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和以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两大类,其中,以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又以乡村文化遗产旅游最具代表性。
一、南部非洲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乡村文化旅游包括展示乡村生活、艺术、文化和乡村遗产,促进游客与当地人互动,以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目前,南部非洲乡村文化旅游已形成以下五种模式。
(一)文化和遗产旅游
文化和遗产旅游成为南部非洲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南部非洲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遗产。南部非洲政府加大对文化遗产投资开发力度,刺激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当地工艺美术品创造新的市场,部分文化遗产逐步开发为南非旅游目的地的支柱项目。南非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为南非作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了独特优势。南非艺术和文化部加强政府与私营部门及社区的联系,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农业发展和土地事务部负责乡村发展、社区权益、合作社治理和传统事务,将文化纳入营销平台,将文化和遗产融入主流旅游。
(二)文化和社區旅游
南部非洲国家乡村自然风光旖旎,但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因此,重视乡村旅游产品规划和开发,已经成为南部非洲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是指当地居民通过提供住宿服务,邀请游客到其所在社区旅游。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来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等资源,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为了鼓励社区成员参与旅游活动,南部非洲部分国家设立了特殊教育和培训方案,鼓励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旅游服务环节,减少老年人对生活在城区亲人的经济依赖。
(三)文化和自然旅游
自然旅游即以参观自然或接近自然地区为主的旅游形式,包括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生态旅游侧重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学习和解读,而探险旅游更多侧重探索各种景点。博茨瓦纳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建立了大量自然保护区,将独特原始的地貌景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国家公园动物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38%,其中乔贝国家公园以大象、长颈鹿、斑马数量众多著称。据统计,博茨瓦纳约有16万头大象,被称为“万象之国”。因此,生态旅游可被认为是自然保护的一种手段。自然旅游还提供导游服务、翻译服务、餐饮和住宿服务等,自然旅游产生的收入可用于环境保护和地方发展。
(四)文化和体验旅游
与其他形式的乡村旅行不同,南部非洲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将文化旅游定义为“旅行体验”“文化遗产旅游”“旅行活动”,涵盖了景观、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以及特殊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传统习俗等。在肯尼亚西部省首府卡卡梅加近郊乡村,国内外游客可以尽情体验斗牛活动,欣赏传统音乐和舞蹈,品尝当地食品,参观原始村落的建筑以及宗教古迹、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人文科学博物馆藏有土著人的绘画以及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记录了津巴布韦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掀起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是体验津巴布韦历史和文化的好地方。
(五)文化和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产物,利用农业景观和乡村空间来吸引游客。这种旅游模式是当地人民与旅游业之间的纽带,乡村社区可以提供当地民宿酒店和有机食品的餐馆。农村旅游一体化融合发展已成为南部非洲许多乡村的发展目标。政府支持旅游发展,援助并参与协调地区发展,向农村社区提供设施支持、教育和培训。例如,向开展雕刻和文物业务的社区提供贷款,社区可以将产品作为纪念品出售给游客,既可以确保当地民工就业,也有利于地方文化保存和创新。对于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南部非洲地区而言,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是发展致富的武器。
二、南部非洲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
南部非洲大多数国家拥有多种多样的文化资源,包含众多考古遗址、博物馆、工业遗址、岩画、雕刻、乡村景观、烹饪以及其他遗产资源,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文化旅游的政策和规划举措。
(一)政府出台政策保障城乡文旅协同发展
南部非洲一些国家为支持文化旅游发展,建立起政策、法律和体制框架,基层政府相应成立相关机构,支持当地居民参与文化旅游,使当地人能够在综合社区发展的框架内调动其资源和能力。
南非共和国根据《南非共和国宪法》,于1996年确立了艺术、文化和遗产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文化法规。南非早期的艺术和文化政策围绕着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发展项目开展,强调艺术、文化和遗产作为变革的中心要素。随着1996年实行与全球市场更有针对性的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文化产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城乡文化”概念作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国民接受,同样也被用来寻找一种新的艺术民族身份。艺术和文化方面的资助得以落实,艺术产业和就业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南非,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艺术和文化政策的规范。
南非共和国关于艺术、文化和遗产方面的法规强调了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并将其作为南非遗产和文化资源的一个汇总点,而不仅仅是文化产业,同时还强调必须扩展到乡村地区,覆盖乡村地区和公共文化边缘化区域。在南非,乡村文化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将非物质遗产、艺术景观和扶贫、农业发展等农村问题紧密联系的地方,比如,在土地使用类型方面,除了有标准的保有权外,还有以文化习俗、自然资源使用为基础的社区保有权。
(二)南部非洲利用文化遗产推进旅游开发
南部非洲拥有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旅游优势,因此,旅游业被认为是改善南部非洲特别是土著社区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出口。近年来,国际游客也愿意前往南部非洲旅游目的地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体验土著人原始生活的风土人情。
南部非洲历史遗迹和景观包括金矿和建筑遗迹、与历史事件和人民生活相关的遗址等,都被作为文化资源加以开发。传统房屋除了铁顶房屋,大多数家庭喜欢草盖的厨房和粮仓。这些以家庭为主的传统住宅,再加上营地和乐队,为游客提供了原始乡村生活灵感来源。用木棍、麻线和黏土制成的传统的床以及用垫子、树皮布和动物皮制成的床也为游客提供更多生活体验。
南部非洲乐器、工艺美术品、陶器产品、传统服饰等都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营销产品。乐器包括鼓、号角、笛子、传统弦乐器等;传统工艺美术品包括用森林和河岸上的棕榈叶制作的手工艺品,如篮子、桌垫、托盘等;陶瓷产品有花盆等;此外,还有由野生动物皮制成的各类绳子、手镯、耳环、项链和腰带,以及皮衣、座椅、长矛、盾牌、手杖等传统服饰及其附属品。
南部非洲一些地区虽然引进了现代节能型灶具,但曾普遍使用的三石灶具仍然得以保留,这种传统灶具除了具有文化意义外还能使食物保温6个小时。传统美食包括由玉米、小米、高粱、苋菜、藏红花、葫芦瓜等制成风味美食,还有由草药混合物、水和蜂蜜制成的饮料等。另外,用黏土、木材、绳索和其他森林材料制造的各种器皿和家庭用品等,也都是文化旅游促销产品。由于草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潜力可与现代医学相提并论,因此恢复对草药的重视也是促使传统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资源的手段。
在南部非洲地区,无论是传统节日、婚礼、斗牛仪式等社会活动,还是关于民族起源的神话、舞蹈、民间故事、口述文学和传说等,都被开发为文化旅游景点或项目进行推广营销。传统的耕作方式、传统食品加工和贮藏技术、草药采摘和草药研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开发成国外游客体验的文化旅游资源。
(三)南部非洲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与策略
1.扩大宣传营销,增强乡村文化景观的国际影响
南部非洲着眼于拓展国内外市场,编写宣传册、海报、明信片,以及舞蹈和图腾介绍、游客行为道德守则等宣传材料广泛分发,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当地旅游办事处负责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潜力和动力进行研究,监测和传播关于旅游趋势及其文化产品对民众影响的信息,还向游客推销旅游产品,传播当地旅行条件等信息。同时,通过公众教育工作坊、研讨会、公众集会等,提高公民对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唤起当地人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
2.鼓励社会参与,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南部非洲注重建立伙伴关系,鼓励基层政府支持,加强公众参与,促进地方的主动行动。当地政府、企业、民众主动参与开发乡村路线和手工艺品等,使文化旅游产品更具地方吸引力,通过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联系,使当地人民的技能得到有效利用。着力提高基层能力建设,对当地人、导游、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专业培训,具备为不同需要和兴趣的游客提供服务的必要技能。
3.建立文化博物馆,强化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效保护
南部非洲一些国家建立博物馆,保存具有文化价值、民族志和考古价值的收藏品。需要保护的文物产品包括篮子、陶器和木制品等艺术和工艺产品,锄头、斧子、长矛、弓和箭等铁制工业产品,传统食品和饮料,以及传统礼仪服饰等。有的地方还建立文化中心,集中展示传统歌舞、入会、婚礼、草药疗法、摔跤比赛等有特色的文体、保健、社交活动。
4.建设文化旅游村,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体验服务
南部非洲比较重视住宿、餐饮、通信、网络等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交通道路网,保证道路、机场跑道全天候利用,改善电话及其他通讯线路,方便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部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文化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在南部非洲文化村落景区逗留体验。按照主权和资金结构,南部非洲的文化村落分为3种,分别是私有非本地经营、私有本地经营和公有经营。私有非本地经营主要是由当地社区之外的企业家经营,主要目的是营利,通过文化旅游产品来满足非本地游客的需求;私有本地经营主要由当地企业家经营,除了营利这一目的外,他们还承担着文化保护和教育以及在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的使命;公有经营的文化村由文化部门创建,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土著文化和遗产。
博茨瓦納曾连续两年荣获“最佳狩猎国家”称号,博茨瓦纳国家旅游部为旅游文化村提供经营许可证,鼓励个人或家庭建立经营文化村。博茨瓦纳比较有名的文化村是位于巴胡鲁斯文化村。该村是由家族所有和管理的旅游企业,主要展示的是巴胡鲁斯族文化,经营土著群体旅游业,包括保护保存文物、展示非洲婚礼和农事体验等,以文化娱乐活动吸引游客。
三、南部非洲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文旅开发值得借鉴
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南部非洲国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贫困一直是非洲诸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而旅游业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路径之一,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南部非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经验对我国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革命老区、偏远山区、文化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等乡村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可以借鉴南部非洲的发展经验。
在政策法规方面,政府资助仍然是南部非洲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资助来源。南部非洲从国家到地方都有各层级的政策和法规,对道德规范、利益相关者权益等都有明确规定,除政府资助外,还有各级信托基金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教育培训方面,南部非洲为当地民众提供文化旅游技能训练等多种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当地民众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意识,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口译、交流等多项技能。
在设施建设方面,加强道路、通信等基础建设,切实提高乡村与外界的交流机会。在乡村旅游的宣传、营销等各个环节,鼓励当地机构和民众主动参与并献计献策,提高积极性。
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强文化资源保护意识,通过乡村文化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建设,增强乡村保存文化的能力。通过文化节、文化周、庆典仪式等活动,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四、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相关数据显示,亚洲游客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游客将成为非洲旅游业增长的关键。南非、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等南部非洲国家都是游客的理想选择。随着旅游设施逐渐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往南部非洲旅游。
(一)“诗画浙江”与“狂野非洲”亲密接触
“诗画浙江与狂野非洲的亲密接触——浙非文旅交流合作大会”暨“万人游非洲”启动仪式于2019年5月10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分别与坦桑尼亚、津巴布韦旅游部签署了“浙非文旅交流合作备忘录”。过去十年,中非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交流越来越紧密,来自浙江的访非游客数量大幅增长,非洲各国已经成为浙江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进一步加强浙江同非洲国家在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互惠交流合作,主办方发起了“诗画浙江与狂野非洲的亲密接触——万人游非洲活动”,计划在未来五年时间里,向参与此项计划的非洲国家输送一万名浙江游客。
(二)北京世园会迎来“南非文化遗产日”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南非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公报,象征着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中南两国签有文化合作协定及其执行计划,多层次、多渠道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顺利。“中国文化非洲行”“感知中国·南非行”等大型活动在南非共和国举行,反响热烈。南非共和国多个艺术团组来华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相约北京——非洲主宾洲”等活动。2019年9月24日,北京世園会迎来“南非文化遗产日”。在草坪剧场,鲜艳的非洲服饰、热情奔放的舞蹈精彩呈现,世园会掀起非洲热浪,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文化遗产是国家维护社会价值观、信仰和习俗的桥梁,有利于了解先辈及民族起源的历史。多年来,南非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旅游、人文等各领域不断加深交流合作,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向广大中国民众展示南非的文化与传统。
(三)南部非洲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企会友,德道共享”
南部非洲中国企业家协会于2016年11月11日在约翰内斯堡成立。南部非洲中国企业家协会秉承“以企会友,德道共享”的宗旨,致力于为南部非洲中资企业的发展和交流搭建重要平台,不分行业、不分地域,凝聚广大中国企业家,搭建南部非洲中国企业家互相关心、交流合作、增进友谊、共谋发展的爱心之家和励志之家。南部非洲中国企业家协会现有130家会员企业,其中,以“新希望”和“上好佳”集团为代表,遍布南非及周边18个国家。目前,该协会已与国内多个城市开展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合作,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
(四)湖南华夏投资集团“五大举措”帮助非洲建立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广袤的非洲大地,自然风光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的数据,2018年有超过6700万人次前往非洲旅游,非洲大陆成为除亚太地区以外游客增长最快的地区。非洲旅游业2018年增长了5.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9%。面对持续增长的趋势,非洲各国政府纷纷把发展重点转向旅游业。但受地区经济限制,旅游设施和景区配套建设、经营服务、文化创意等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湖南华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五大运营管理方针,从各方面帮助非洲高效建立完整的文化旅游体系。一是文旅融合,打造中非“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建立中非国际旅游合作联盟成员国机制,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全面提升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核心竞争力;二是文创重构,推进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旅游产业升级,借助文创资源库,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予以重组,借助科技交互等手段进行文化演艺项目再造,讲好现代青年喜爱的“非洲故事”;三是文旅“文创产业+”,重塑产业格局,实现旅游富民,政府、企业、合作社村民、金融等“四融合”,实现人流、物流、财流、商流的聚集,切实推进中非合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四是文教支援,多种方式培育产业人才,通过设立教育产业基金、中非交换生计划、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加强本地人才“造血”功能,增强非洲旅游自助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旅游产业升级;五是金融助推,为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支持,设立旅游从业专项贷款,创新中非文旅合作的金融产品,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以金融创新为引擎,助力非洲旅游产业升级,促进非洲文化旅游发展。
[责任编辑:刘 霞]
[项目简介] 本文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度文化和旅游研究项目“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8DY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奇杰,宁波财经学院教授,高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新闻传播;王琦,宁波财经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