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余芳 罗鸿 陈清华
摘要 茶叶安全生产一直是茶产业生产关注的重点,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治也是研究的难点。本文综述了恩施市茶园主要病虫害,概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冬季清园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以期为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应用;湖北恩施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1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safe production of tea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ea industry production,and the green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tea gardens is also a difficult research poin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pests and diseases of tea gardens in Enshi City,and summarized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such as agricultur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predators,and clearing of gardens in winter,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trol of tea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Key words tea garden;pest and disease;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integrated application;Enshi Hubei
恩施市茶葉基地总面积2.3万hm2,其中投产茶园面积达到1.9万hm2,良种茶园面积达到2.1万hm2,茶树良种化率达到88.7%,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实现有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0.9万hm2。恩施市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连续第5年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要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是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使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恩施市茶园管理在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初步集成了“空中挂灯、园中插板、以毒治虫、以虫治虫、以性诱虫”为特色的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应用宣传,茶叶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深入人心,茶农安全生产意识正在加强,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1],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现针对恩施市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茶园病虫害防治水平。
1 主要病虫害
1.1 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为害嫩芽叶梢,小绿叶蝉发生第一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危害。被害茶梢叶色变浅,叶脉发红,危害严重时芽叶呈现枯状。
1.2 茶尺蠖
茶尺蠖为害茶树嫩叶和成叶,严重时茶叶被食光,呈现扫帚枝;1年发生6~7代,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4月初第1代幼虫始发,恩施地区幼虫危害第一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
1.3 茶毛虫
茶毛虫为害叶片,初孵虫一般群集在叶背啃食叶肉,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幼虫体上毒毛触及人体皮肤会红肿痛痒;1年发生2~4代,第1代幼虫发生危害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
1.4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在恩施市巴蕉乡发生严重,1年发4代,5月上中旬发生越冬代成虫,严重的危害指数高达 47.7%。
1.5 茶叶橙瘿螨
茶叶橙瘿螨在该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第一高峰,第二高峰在8—10月。
1.6 茶绿盲蝽
茶绿盲蝽为害春茶的嫩芽叶,严重时无好芽叶可釆,造成春茶极大损失;笫2代陆续迁出茶园,8月底至9月初第4代末或第5代又迁回茶园产卵越冬。
1.7 茶网蝽
茶网蝽为害老叶,1年有2个发生高峰,第一高峰在4—5月,第二高峰在9—11月。以若虫和成虫群集在叶背刺吸汁液进行危害。受害叶片背面具有大量黑色胶质排泄物,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白色小点,远看茶园呈现灰白色。
1.8 茶饼病
茶饼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病害,在阴雨多湿的条件下常发病,一般春茶期3—5月和秋茶期9—10月发生较重。主要危害嫩叶、嫩梢、叶柄,感病后叶片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形成疱斑,其上覆有一层灰白色粉末。
1.9 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危害成叶和老叶边缘产生病斑,初为水渍状,后转为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不规则大型斑块;温度25~27 ℃、高湿条件最有利于发病,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季雨水较多时发生最重。
1.10 茶白星病
茶白星病主要危害茶树的嫩叶和新梢,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在温度16~24 ℃、高湿、多雾、气温偏低的条件下发病,海拔较高的茶园发病较重。发病初期,病斑呈现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后期变成圆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形成鸟眼状。
2 关键集成技术应用
以“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为主,牢固树立绿色防控的理念,积极应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茶叶质量品质。
2.1 农业防治
通过茶园栽培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其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技术措施,又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2.1.1 优化茶园生态环境。茶园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决定着茶园生物多样性和茶园病虫害发生程度[2]。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指数高、稳定性和均匀度好,对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能力强,害虫大发生的概率小[3]。
2.1.2 合理修剪。修剪是培育树冠、更新茶树的重要措施,修剪可清除栖息在茶树上的大量害虫和病原物。
2.1.3 适时采摘。采摘是一项茶叶优质高产措施,对病虫害也有很好的防效。多次分批采摘能明显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细蛾、茶蚜、茶芽枯病等病虫危害。机械采摘还可以使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停栖在芽叶上的害虫数量下降。
2.1.4 冬季翻耕。土壤是很多害虫越冬越夏的场所,翻耕可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通过冬季深耕,可将害虫及其各种病菌翻入深处,阻止其羽化出土或使其死亡,减少来年虫口、病原基数。
2.2 物理防治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群集性和食性等习性,通过信息素、光、色等诱杀或机械捕捉防治害虫。可应用天敌友好型色板、LED杀虫灯、便携式茶园害虫吸虫器进行防治。
2.2.1 天敌友好型色板。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在田间设置有色粘胶板进行诱杀。在春茶修剪后挂板,在高于茶丛0~20 cm处悬挂,密度悬挂300~375块/hm2,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好[4]。
2.2.2 LED杀虫灯的应用。利用害虫趋光性对害虫灯光诱杀是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5]。天敌友好型LED窄波杀虫灯是近年来较理想的杀虫灯,天敌诱杀数量降低。平地茶园每盏灯可防治1.3 hm2,山地茶园根据地形设置密度;春茶采摘至11月开灯;LED杀虫灯对小绿叶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小绿叶蝉高峰期每盏灯每天平均可诱小绿叶蝉45头;5—7月用天敌友好型LED窄波杀虫灯对茶尺蠖进行防控发现,在茶尺蠖发生高峰期每盏灯每天诱蛾可达40头,通过多茶尺蠖成虫的诱杀,明显降低了下一代幼虫数量。
2.2.3 人工捕杀或摘除。人工防治是一种传统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针对蓑蛾类、茶蚕、茶毛虫等群集性害虫,人工摘除蓑囊、虫枝;利用茶丽纹象甲成虫假死性,早晚用薄膜覆盖在茶行基部,用棍棒轻轻敲打茶蓬,使害虫落在薄膜集中消灭;也可摘除病叶,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
2.3 生物防治
指用食虫天敌、寄生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天敌来控制、压低和消灭病虫害的方法[6]。目前生物防治是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绿色防控手段。
2.3.1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在害虫大发生时,可以采用植物源农药。除虫菊素、烟碱、桉树精油[7]对鞘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效,可用于防治茶园中鞘翅目象甲类害虫、鳞翅目、同翅目茶园害虫。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园病虫害可确保茶叶无残留农药、保护生态环境,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茶产品[8]。
2.3.2 性信息素的应用。昆虫性信息素具有灵敏度高、安全无毒、专化性强、对天敌及有益生物安全、不污染环境[9]等优点,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2.3.3 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用虫生真菌防治茶园中的咖啡红叶螨,用颗粒体病毒(GV)防治卷叶蛾,用茶尺蠖NPV病毒、苏云金杆菌(Bt)防治鳞翅目害虫,用白僵菌防治小绿叶蝉和丽纹象甲,用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效果很好。
2.4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我国茶树虫害的天敌资源丰富,如绒茧蜂、赤眼蜂、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和鸟类等[10]。茶园蜘蛛、草蛉、瓢虫等对茶树害虫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蜘蛛是茶园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类群,其数量多、寄主广、捕食量大。茶园害虫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虫口消长与茶园蜘蛛数量有关,蜘蛛在控制茶园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茶园周围种植菊科类植物,对瓢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茶林、茶绿肥植物间作的应用,可以减少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基数,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2.5 冬季清园
茶园冬季封园,茶园清兜亮脚,喷施石硫合剂、矿物油,有助于降低茶园越冬害虫,如螨类、蚧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的虫口密度,抑制或清除茶炭疽病、茶饼病、茶煤病等病害的发生时间。
3 参考文献
[1] 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0):5-9.
[2] 吴满霞.茶园间作增进生物多樣性和提升茶叶品质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3] 何秋虹.生态控草技术对丘陵地区茶园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4] 李慧玲,张辉,王定锋,等.不同颜色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和天敌缨小蜂及其它蜂类的引诱效应[J].茶叶学报,2015,56(3):184-188.
[5] 边磊,陈宗懋,陈华才,等.新型LED杀虫灯对茶园昆虫的诱杀效果评价[J].中国茶叶,2016(6):22-23.
[6] 郭灿,高秀兵,何 莲,等.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4(6):105-109.
[7]孙钦玉,张亮,袁争,等.植物源农药及其在茶树病虫治理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0,33(增刊2):24-28.
[8] 张兴,马志卿,冯俊涛,等.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5):685-698 .
[9] 马涛,温秀军,李兴文.昆虫性信息素人工合成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6):46-51.
[10] 李巍巍.泰安茶园天敌资源调查及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