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提高营林质量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探究

2020-04-07 11:47陈琴李东延秦远崇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国有林场应用技术管理措施

陈琴李东延 秦远崇

摘 要 随着越来越多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当前植树造林和林场保护成为了热点话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我国近些年来也加大力度保护国有林场,不断提高营林质量,强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此,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探讨国有林场提高营林质量的关键技术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国有林场;营林质量;应用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32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威胁,与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背离。因此,要重视营造林的保护与管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做好一系列的保护工作,规避自然界带来的风险。此外,提高森林覆盖率还有助于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多年来的实践证实,做好营造林的保护管理工作是发展生态的有效途径,及时修复被损坏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营造林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林业,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国有林场营造林的相关工作涉及很多内容与细节,除了要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种植因素外,还要考虑种植技术、管理水平与品种选择。此外,还要定期评价营造林的质量水平,及时检验整体的完成情况,核实其发展的进度,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推动生态社会的发展[1]。

1 营造林的必要性

国有林场营造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问题会严重破坏我国自然环境,常出现在分布有河流的区域,而在该类型区域中进行植树造林,有助于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另外,在有较多降水量的区域适当造林,固定土壤,也能达到预防水土流失的效果。通过造林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净化效率,避免出现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还能改善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问题,保障生态质量[2]。

国有林场造林还有助于防治风沙。我国有很多地区已出现了土地沙化问题,不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给当地居民带来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而植树造林具有防治风沙的作用。营林有助于降低风沙速度,降低含沙量,并且植被生长过程中也会释放氧气和水分,有助于调节当地的气候。

2 国有林场提高营林质量的关键技术

2.1 适地造林

要确保国有林场营林的质量,就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掌握造林地生态环境、土壤温湿度、气候情况、土壤营养成分等信息的基础上开展管理工作[3]。我国当前的造林技术主要包括3种,即植树造林、播种造林以及分殖造林。植树造林是目前苗木成活率最高的一种技术,且在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下,苗木生长速度较快,技术应用也较为简单,得到很多从业人员的认可和广泛应用。通常情况下,植树造林技术比较适合大面积或区域化种植,如一些有严重水土流失问题或是自然状态不佳的地区。分殖造林技术则是以增殖树干的方式对树木进行再种植,该造林技术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水平和能力,如果技术不过关,那么分殖树木的存活率通常不高。另外,分殖造林还对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应用该技术时需保证较为湿润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因此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受到限制。播种造林需要借助一些设备,将种子撒播在规划的区域中,通过种子的自然生长来达到造林的目的。这种方式在技术应用上要求相对较低,比较适合一些山区或是范围较广的地区种植,但成活率无法得到保障,还需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考虑。

2.2 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指的是对土壤状态进行改善,以确保较高的苗木存活率。可通过人为方法改变和调整原有的土地状态,以提供更好的苗木生存环境,主要针对一些酸碱不适宜、土壤条件不佳或是土地营养成分不足的地区。应用造林整地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状态,确保土壤肥力增加,大幅度提升林木的存活率。我国当下应用的造林整地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面整地,一种是局部整地,前者是针对造林区土地进行翻耕,比较适用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后者则需要提前考察和调研造林地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带状区域与块状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种植苗木的习性、环境情况进行针对性整改[4]。

2.3 强化育苗

育苗技术为营林造林的基础性技术,在我国国有林场质量提升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我国国有林场范围的扩大,从业人员应针对种植苗木质量和品种做好前期的筛查工作,再结合造林地气候环境条件培植树苗。在培植过程中,要全面而详细记录苗木的情况,掌握其生长信息,及时进行干预,以提高种植成活率,培养出品质优良的种苗。

3 国有林场营造林的有效管理措施

3.1 改善营造林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国有林场营造林的培植质量和管理效果,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创建了营造林质量管理办公室,但在一些地区的林业管理单位中,依旧存在内部管理分工不明、责任不明的问题,整个管理体系运行混乱,一旦出现管理问题,各部门互相推诿,不但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还会降低林场营造林的管理效率。因此,必须以完善的营造林管理机制来保障国有林场营林质量与管理效果的提升。在具体的实施上,管理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划分具体的任务,明确职责,细化各环节工作内容,同时以严格的监察保障质量及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建立奖罚机制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针对管理过程容易出错或出现疏忽情况的人员必须予以惩罚,使其在一定的压力与动力下主动提高管理与技术应用技能,全面提高国有林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促进林业发展奠定基础。

3.2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引进

国有林场从业人员是提高营林质量和管理质量的直接参与者,其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苗木的存活率和国有林场的管理效率,但目前我国林场从业人员还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低等问题,而在引进管理人员时更是忽略经验及后期培训的重要性,势必会导致林场管理与技术应用的效率降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着手。林场可与当地高校合作,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力度面向社会进行专业人才招聘,以优势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此外,还要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确保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不定期聘请具备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讲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完成培训后,需完善后续的考核,针对表现优异、工作热情的员工可予以奖励与表彰,针对不合格的员工则需再次培训,否则作淘汰处理。总之,要以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的方式保证林场营林的质量与管理的效率。

3.3 增加成本投入

国有林场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财富,政府方面需加大财政上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而管理者则要确保资金得到合理应用,加大科技的研发力度和引进力度,一定程度上提高国有林场苗木的存活率。

3.4 做好监管工作

国有林场的质量管理离不开监督工作,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保障质量,及时发现和改进传统营造林工作中的弊端。在这方面,管理者需响应国家号召,做好林木养护和后期的管理工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限制条件,全面提高营造林的管理水平。同时,强化监督还能避免出现盲目栽种的问题,为营造林种植质量的提升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保证较高的存活率。另外,从业人员通过有效监督,还能定期反思,及时发现管理上的不足,及时改进,以确保营造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促进我国国有林场更好地发展。

4 结语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国有林场的功能和作用也得到了发挥,生态环境工程与森林抚育工程建设逐渐得到改善及落实。就目前我国国有林场营造林在关键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从业人员还需从技术应用的适应性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上进行分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着手,积极推廣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关键技术的应用成效,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凡军.浅谈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8,36(6):66,68.

[2] 李程.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8

(13):61-62.

[3] 陈薇,李毅.国有林场营林技术分析与实施要点解读[J].南方农业,2018,12(17):76,78.

[4] 朱慧娟,胡春伟,程忠玲,等.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浅述[J].低碳世界,2019,9(2):326-327.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国有林场应用技术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
桂西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有林场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新时期国有林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探析
浅析当前计算机网页制作的应用技术和管理流程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