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东
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篇幅,也颇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没有深刻挖掘童话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只是按照一般记叙文予以对待,过分强调知识解构和内容传输,忽视了童話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对学生的特殊意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童话教学模式呆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童话教学的意义,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
简化说教,注重阅读体验
当前童话教学最大的诟病是说教意味太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巧妙处理好童话的虚拟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普遍存在将童话故事进行现实解读,偏离了童话教学的初衷。因此,教师一方面应该简化说教式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关注他们的童话阅读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青蛙看海》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是坚持才能胜利,通过问题探索,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可以问学生想要成为哪种动物作为引子,让学生积极思考每种动物所具有的的不同品质,无形中淡化说教意味。另一方面,教师要淡化真假。例如,教师在教学《蜗牛的奖杯》时,没有戳穿蜗牛本来就是有壳的事实,而是让学生沉浸在童话故事中,蜗牛的壳是通过比赛获得的奖杯。这样的教学思路实际上是符合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的,要遵循童话故事的梦幻性。
童话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学生感悟童话的真谛,树立美好的人生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摒弃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回避求实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童话的浓浓魅力。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注重构建,淡化知识灌输
童话故事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确实应该承担起知识输送的功能,但是如果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其他童话元素的传导,那就是因噎废食,无法促使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影响其认知体系的构建。因此,教师要提高认识,给予学生个性化阅读空间,让学生自行探究童话故事的内涵和主旨,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得意又得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蜗牛的奖杯》一课教学时,就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学先利用多媒体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再设置问题导课“众所周知,蜗牛身上有一个庞大的壳,虽然行动会受阻碍,但这个壳是蜗牛获得的奖杯。想要知道原因就先听老师读课文。”在后续的学生自主阅读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通读三遍课文,并分享所获取的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阅读,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总结时,学生们会踊跃发言,有的会说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满,不然就会像蜗牛一样不思进取,最后这样慢吞吞的前进。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总结要适时点评予以肯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能够有效地在自主化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文本建构,从而促进自身语感能力的提升。
创设情境,突破固定思维
童话故事因其特有的情节和夸张的表述而在学生心中有特殊的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利用童话的特性,创设一些适合学生的演绎情境,让学生能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例如,教师在《狐假虎威》的教学中,就充分运用演绎情境。教师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主旨。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饰演老虎和狐狸展开表演。同时,为了能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教师提出要求“老虎作为兽中之王,它说话的语气肯定很霸道的;而狐狸则相对比较狡猾,模仿时应当注意体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角色进行揣摩,表演很投入,教师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通过创设演绎情境,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适度延伸,提升语言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适当延伸课文内容,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能够对童话故事有更深的体会,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青蛙看海》的教学过程中,讲到青蛙跟着松鼠历经千难万苦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想象中的大海时,教师停止讲课,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青蛙在经历了多种磨难后终于看到了大海,猜想它会怎么和松鼠说?
生1:青蛙说,“大海好美丽啊,多想以后能每天都见到。”
生2:松鼠说,“我们可以在海边盖个房子,以后就可以每天见到大海。”
生3:青蛙对松鼠说,“感谢你能陪我来看大海,我知道只要坚持,没有什么事情是完成不了的。”
以上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课文内容,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能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了解,知道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是重要的板块之一,也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教师在教学童话时,应走出教学误区,以学生的视角为出发点,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童话学习体验,发挥童话教学的价值。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中心小学刘村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