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路径探究

2020-04-07 15:49李璋雨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区间区域联系的不断加强,人口流动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许多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着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其需求容易受到社会的忽视,缺乏社会资源和政策的支持和特殊的家庭环境都容易造成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对其自身成长和社会稳定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本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手段从个体、家庭、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介入路径和介入方法的分析,探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工作介入 心理健康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是指父母中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务工或长期与孩子分离的情况。。数据显示,全国留守儿童中超过80%居住在农村。2016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排查工作,排查数据显示,全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到902万人,到2018年,农村留守儿童减少到697万人。这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政策的完善,劳务输出大省所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很可能进一步减少。随迁子女政策的完善,推动返乡就业等措施都进一步减少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与此同时,低龄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比重较大,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的影响在、教育落后、环境闭塞等长期问题也依然存在,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社会资源仍然不充足。

二、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期,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缺位,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容易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山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少家庭关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容易导致在童年时期失去与父母形成亲密亲子关系的机会,使其成长中的家庭教育留下部分空缺,被迫独立面对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即使有其他照护人,这种空缺也难以弥补。同时,隔代亲属往往对年幼的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关注较少,或者无法理解其内心的想法,导致留守儿童情绪得不到疏解,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受意外伤害几率较高

农村留守儿童 正处于儿童期,自我约束力还没有发展完善,即使有其他亲属照看,关注点也大多放在生活起居上,其余时间更多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家长关注少、安全教育的缺失和监护责任履行不到位都容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得不到管束,安全意识较弱,很容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发生意外事故。此外,农村地区的防护措施和治安条件有限,农村相比于城市更加复杂生活环境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

(三)人际关系发展受阻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往往有很大局限性,部分留守儿童无法经常与父母交流,教育条件的限制也有可能限制其与朋辈去群体的接触机会,从而缺失了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环境和基础,无法发展良性的人际关系,这很有可能对形成健康的性格造成影响,这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社会工作介入山东农村留守儿童的路径探究

(一)介入视角:生态理论系统

生态理论系统由查尔斯·扎斯特罗提出,他把个体生存的社会生态划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指存在于社会环境系统中的个体;中管系统指与个体相关的小规模群体,如家庭等;宏观系统指规模较大的社会系统。

1、微观系统

个体是生态系统理论中关键的一部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的不同需求, 社会工作者需要有针对的开展工作。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工作的形式,先对其开展评估,分析个体需求和个体面临的问题,获得按住信任,然后通过心理辅导和赋能帮助案主逐步提升和发展能力,实现案主的个人成长。

2、中观系统

中管系统需要重点关注个体周围的社会关系,特别是朋辈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成员的缺位,与家庭的联系不够紧密,而朋辈群体可以给予其所需要的社会支持,这对留守儿童而言十分重要,会对留守儿童形成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针对留守儿童的朋辈群体开展小组工作,开展技能学习和情感支持的小组活动,帮助其与建立稳定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增强其社会关系的同时避免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3、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主要聚焦于社会环境,改善社会环境才能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落实和完善相应的政策,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所需的相关资源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宣传,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为其成长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就全国范围而言,不同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诉求也会有一定的差异,社会工作者需要将专业工作方法和具体情况相结合,通过以点及面的方式,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到减少社会环境阻力,逐步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1]陶婧.浅析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J].现代交际,2019,No.517,98-99.

[2]何苏珊.社会工作介入農村留守儿童救助研究——以随县为例[J].乡村科技,2019,No.228,31-32+36.

[3]关泽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C].广西大学,2019.

[4]侯曼;武敏娟;任旭.生态系统视角下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影响——以陕西省太白县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v.35;No.306,88-93.

作者简介:

李璋雨(1998—),性别:女,汉族,籍贯:山东省菏泽市, 单位全称:临沂大学法学院。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