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宾?刘丽娟
摘要: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识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平衡,为幼儿的未来学习之路提供更好的基础。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研究还是建立在问题的产生的基础上,因此本文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帮助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策略
随着经济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咨询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孩,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快乐和生气是人的两种情绪,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过度的生气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体验假如长期得不到操纵、调节,会引起幼儿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种咨询题和疾病,老师应该注意关心幼儿逐渐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幼儿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启蒙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重视起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教师不断摸索、家长不断投入精力的过程。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支撑,另一方面家长要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可能的从多方面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所以要提高思想认识,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及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幼儿心理健康评述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幼儿的外在表现,分析幼儿的心理活动,通过正确的心理调节和疏导方法,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为以后的学习之路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我国学者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也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这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增强有密切的关系。张越嫦(2019)、肖丽英(2019)、宋亚玲(2018)等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是处于理论应用阶段,对幼儿的心理解读、幼儿教师心理专业知识的培养等还处于不断改进阶段,这也是以后研究和要注意的环节。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幼儿学识教育发展较好,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教育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严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幼儿智力教育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其次,目前的幼儿教师在心理上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不足,对幼儿的心理觉察能力和处理能力有限,这就导致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最后,由于幼儿的自我表达和感知能力有限,需要良好的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目前的教育体系和环境还不足以支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注重幼儿心理活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首先要对幼儿的心理活动有足够的了解,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心理健康是在幼儿表现出明显的特点才会引起注意,但这个时候已经处于外在表现期,幼儿心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再想深入干预已经很难了。因此,需要在引进幼儿教师的时候考虑到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或者对现有的幼儿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教育培训,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的指导,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够抓住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加强家园心理健康教育合作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职责,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因为家长对幼儿的关注度要高于老师,能够注意到幼儿心理上一些细微的变化,家长要及时与教师沟通,找出幼儿心理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事情,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同时,幼儿教师也要将幼儿在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状况,家园互相合作,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幼儿教育处于教育的开端,教学活动的设置应该以幼儿的兴趣培养为主,而不是知识的学习为主,只有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培养幼儿开朗活泼的性格,在遇到一些问题时能够主动与家长或教师交流,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角色扮演,团队竞赛等,培养幼儿的自我发挥能力和充分的想象力。心理健康的关键不是教师或家长硬性介入,而是培养幼儿主动寻求帮助,积极接受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密切,也能够加强幼儿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心理想法的表达。
(四)注重幼儿的差异化
目前的幼儿教育,无论是学识教育还是心理教育,由于人数较多,大部分幼儿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没有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等,所以都是采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幼儿园的教师规模,或者请专业的幼儿心理辅导老师有针对性对幼儿的心理进行了解,因为幼儿阶段没有很多的学习任务,也没有大的压力,这时候能够了解到自身的特征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后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论
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幼儿今后的人生走向。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论断:“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也就是说,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园,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幼儿心理健康障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用爱精心地呵护他们,用科学的理念去编织育儿的“摇篮”,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给他们插上展翅的双翼,我们共同期待今天的雏鸟,定会变成明天的雄鹰, 在洁瀚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张海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0-221.
[2]何燕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No.636,39.
[3]张越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