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研究述评

2020-04-07 17:48任文锦
经营管理者 2020年1期
关键词:协同供给主体

任文锦

过去几年,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供给模式也由先前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模式渐变到多主体协同供给的多元模式。近年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研究也有较大突破,但就多元主体如何协同?相关配套和经费如何落实?各主体权责利如何保障?仍需进一步科学规划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和系统总结。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看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其建设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基层群众的文化诉求能否实现。对此,有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主要围绕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供给主体、管理体制和财政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期刊论文、著作中,论文成果居主要部分,相关专著尚未发现。本研究主要以发表的期刊论文为例进行总结。

笔者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高级检索项选择“篇名”,查得从2000年至今,篇名中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文章为5208篇,其中包含“多元主体”的,2015年至今为21篇,含“协同供给”的有3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这一数据不包括篇名中使用其他相关术语的文章,但仍可以肯定的是,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研究,相对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总体上偏少,其研究范围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有关基层

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的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在学界并无统一严格定义,但认识基本一致,泛指公共部门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的在文化方面的公共服务。何義珠,李露芳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共同生产或提供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要为目的,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齐勇锋,李平凡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提供或生产,以非营利性为目的,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政府行为。”刘双、钱澄澄提出:“基层文化建设是发展基层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3】

有关基层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领域也成为广大学术研究者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的焦点也不再是政府单一的供给主体,而是将政府、社会、企业、公民及其他民间非盈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结合进行全方位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较多学者认为,大部分基层还未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模式,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较单一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方面,较为典型的观点有:孙艳伟觉得,“目前大部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是政府主导型的供给,其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速度较慢,质量参差不齐。”【4】赵璐璐在其学位论文中还提到:“公共文化服务在供给模式方面主要是“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往往投入多、见效少、形式较为单一,并不完全符合社会公众需求。”【5】

笔者经过对四川省某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地方还是以政府为中心,主要为一元的供给模式。而较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社会团体和高校所拥有的影剧院、图书馆、文体活动室、体育场等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源并没有形成实质上的共享,没有向基层民众开放,常常闲置不用,造成公共文化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不均衡对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投入,中央相关文件规定,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层的“三馆一站”免费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当地财政共同分担。但就实施效果来说,并不尽民意,很多资金未落实到位。明志就在学位论文中提到:“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基层财政没有拿出配套资金,甚至克扣中央和省级的专项资金,导致了免费开放不能执行,当地群众不能享受到中央的政策,很好的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6】张梦楠的观点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同,政府的财力也不同,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必然存在数量和质量的差异。”【7】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和服务意识不强

基层最为常见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健身器材、文体活动场所和棋牌室,这些较为常见的公共文化实施投入使用后,缺乏管理制度和专业管理人员进行长期维护。政府部分后期也不再投入维修资金,使得大量资源没法发挥长远效能。

毛敏在对四川省遂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调研分析后发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文化发展建设资金的申请拨款,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很多因素影响,经费从申请到拨款再到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所经层级过多,权责无法完全对称,使得最终经费的使用时间以及数量都会受到影响。”【8】赵璐璐也指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经费、机构、人员、管理等缺乏刚性要求和制度安排,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相当滞后,无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较好的效能。”【9】

有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多元主体构成的研究

目前,在学术界对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主体的研究较多,观点各异,但认识基本一致,多元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主要指地方政府)、文化馆、图书馆、公民个人等。

多数学者指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外,还应该包括企业、相关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公民个人等。齐勇锋,李平凡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等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化机构和场所为中心,以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相关社会组织为外围的,遍布城乡的文化服务点和网络体系。“【10】赵璐璐指出:“坚持政府主导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为核心,但基层文化管理部门、各级文化事业、企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11】刘玉凤,廉永剑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证研究一文中就针对青岛进行了调研分析,间接提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会带来较好的效果。”【12】

纵观此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笔者认为,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群众为需求导向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是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

关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主体如何协同的研究

关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主体如何协同相关研究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是多元供给的主导力量。在已有研究中,学者们一致认同;“各级政府必然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供给主体。毛敏认为:“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导力量是由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等特征决定的。”【13】张梦楠指出:“在坚持政府供给为主的前提下,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的法律政策,吸引民间组织广泛参与,政府通过补贴鼓励私人企业参与。”【14】

2社会企业是多元供给的攻坚力量。社会企业不是纯粹以盈利为目的,也不是纯粹做公益。清华大学王名教授等人认为:“社会企业可以定义为一种介于公益与营利之间的企业形态,是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过程中,鼓励支持社会企业以较为灵活的方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来。

3、基层百姓“按需定制”。基层政府可不定期组织公益演出政府采购会,各基层单位的专业演出团队和民间文艺团队的代表,可采取派发宣传单、介绍节目,向各区“文化采购团”推介自家的演出,还可以现场进行了表演展示。基层政府部门可以带着前期统计的百姓文化需求,了解演出团队的相关情况,经过综合考量后,现场下单采购与百姓需求最对味的演出。

现有研究特点简要述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逐渐由政府负责单一主体

向多元主体转变。近年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研究逐年上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在研究广度上,当前的研究既有对国外经验的介绍与分析,又有对国内研究理论、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尤其是针对不同地方的实证调研较多。

在研究深度上,现有研究涉及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中,较多学者认为,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多元主体协同是必然趋势,也提到了为什么要协同以及在协同中遇到的问题,但较少提到如何协同的具体措施以及协同供给模式的可复制性。

在研究成果方面,笔者对检索到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发现,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为硕士研究生论文,期刊较少,尤其核心期刊和省级及以上相关课题阶段性成果更是屈指可数,以笔者的查询方式还未查寻到系统成熟的专论或专著。

在研究方法上,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是广泛采用的方法。

综上,基层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新模式更有利于将文化建设渗透基层,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强国。但就多元主体如何协同?相关配套和经费如何落实?各主体权责利如何保障?仍需进一步科学规划,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和系统总结。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研究”(项目编号:JY2015A01)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何义珠,李露芳.“互联网+”对跨系统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建设的启示【J】.现代情报.2016(2)

【2】【10】齐勇锋,李平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1)

【3】刘双,钱澄澄.“互联网+”背景下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12)

【4】孙艳伟.政府高校双元协同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J】.前沿汇.2017.(6)

【5】【9】【11】赵璐璐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6】明志.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研究【D】.吉林.長春工业大学.2018.

【7】【14】张梦楠.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8】【13】毛敏.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模式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12】刘玉凤,廉永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证研究——以青岛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猜你喜欢
协同供给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