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主导下的班级教师共育团队建设

2020-04-07 17:53翁天虹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班主任

【摘要】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各任课教师,引导任课教师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团队合作共同开展学生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以教师集体的影响力,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培育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级德育;共育团队;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5-0057-02

【作者简介】翁天虹,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苏州,215200)教师,高级教师。

一、当下班级教师共育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高中班级教师群体共育的现状,我们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发放主要集中在本地的四所四星级高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有学生、教师和部分家长,各类被调查人群比例基本均衡。在整理回收问卷后,笔者发现高中班级教师群体共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对群体共育的认识有待加强。

班级教学和班级育人割裂。因为高考的压力,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的教师,唯高考、为高考的现象突出,一些任课教师一切为分数,不关心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而且还因为高三阶段,大部分学校的量化考核与评价机制,学生的分数被对等转换成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导致任课教师之间抢时间、抓成绩、彼此埋怨甚至发生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问卷调查显示,有87.84%的班主任反映,到了高三,班级管理完全成了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对学生出现的道德方面的问题,任课教师会全部推给班主任,学校和教师对德育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观念的认识严重不足。

2.教师群体共育尚停留在较浅表的层面。

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已经认识到班级教师群体共育的意义,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尚停留在较浅表的层面,离系统全面的班级群体共育还有一定的距离。77.42%的被调查教师表示,目前所谓的班级教师群体共育只是每次考试之后的班情分析会等浅层次的合作。对于如何遵循共育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将团队共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以及利用团队共育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涉及较少。班级教师团队共育对学生的影响也停留在微观、显性的层面,即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

二、班级教师共育团队建设的现实需求

1.学生发展需要班级教师群体共育。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认为高中班级教师群体共育重要的占91.06%,表示期待并支持班主任组建共育团队的约占八成。总体来说,学生对班级教师共育团队建立的主观意愿较强,他们强烈希望班级教师共育团队能给他们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指导和帮助。

一个共育缺席的班级,必定是平衡缺席的班级。学生会因为任课教师教学习惯、教学要求的不同,各科学习任务不均,无法兼顾所有学科。班级共育团队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和管理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教学增效需要班级教师群体共育。

接受调查的班主任中,认为高中班级教师群体共育团队建设重要的占97.3%,并表示强烈期待学校能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有60%的任课教师表示赞成学校进行班级教师群体共育团队建设。班级德育是一个全方位、多维度、长时段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味单打独斗,必定会有顾此失彼、精力难以调配的情况出现,进而影响班级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需要紧密联系任课教师,引导任课教师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以相对统一的工作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开展学校教育和家校共育,以教师集体的影响力,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培育健康的班集体,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班级教师共育团队建设的策略

班级教师共育团队应该是班主任主导的、以任课教师为主体的、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协同教育团队。班级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笔者认为,班级教师共育团队建设应该是外部支持激励和内部协调促进双管齐下。

1.优化评价和激励机制,创设共育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政策等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班级的常规管理、学生发展都仅与班主任的考评发生关系,从而导致了任课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立德树人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学校应该在政策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任课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突出任课教师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强化任课教师的共育意识。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学校可以进行如下的制度创新:

一是德育导师制。班主任可与学校做好充分的沟通,充分考虑任课教师的个人意愿、性格特点、年龄特征和教育教学能力,由学校聘任任课教师为班级德育导师。班主任可以提出切实的激励建议,比如,学校应优先考虑聘任年度考核中优秀的教师为班级德育导师,增加德育导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给予德育导师一定的津贴补助。

二是优秀共育团队制。如果说德育导师制是激励个体教师的参与热情,那么优秀共育团队制则是唤醒和激发共育团队的合作意识。学校可以定期对实施共育的班级进行考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使群体共育成为常态,使班级群体共育团队成为有目标驱动的团队。学校或是相关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是对班级教师共育团队建设最大的促进,如学校可以进行校级优秀共育团队的评选、宣传和奖励。

2.丰富班级活动,增强共育内驱力。

除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考评、表彰与认可,学生和家长的感性表达、理性评价以及共育团队内部的自评互评,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团队教师的内在驱动力。班主任作为班级群体共育团队的核心人物,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让团队教师感受到参与共育的幸福。

学生的感性表达会促进师生间的情感建设,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学生的理性评价也能激发教师对工作的反思与自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在学校体育节期间,邀请任课教师与学生组队参赛,在合作过程中,体型偏胖的地理老师唯恐自己拖小组的后腿,学生们鼓励他说:“老师,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您,我们這条虫才能成为一条龙。”感恩节,我们班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活动,笔者邀请任课教师参加。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这也激发了任课教师对班级和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作为班级群体共育团队建设的主导者,要及时对班级共育团队进行评价。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学校定期召开的班情分析会,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人际交往、活动能力等对共育团队教师进行积极评价,增强任课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其次,班主任可以组织团队内部的团建活动,开展团队自评与互评,促进团队成员的自我反思、优化,共同对班级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制订应对方案。只有让每一位班级任课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影响力,并参与到全员育人、协同育人工作中,才能助力班级和学生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约翰·哈蒂.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M].金莺莲,洪超,裴新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彭妮娅.中小学生态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德育,2019(14):14-18.

[3]班华,王正勇.高中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下课了再说
惊悚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遇见,在《新班主任》的春天里
惩罚
拼回去
真爱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