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媛
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在面临着日益老龄化的严峻问题,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养老问题面临的困境更大。在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把精准扶贫和农村养老问题结合起来提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路径,无论是对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还是更好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根据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组委会提供的调查材料,预测202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峰值4.87亿。因此,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力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和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使得农村地区的养老更容易陷入困境。在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把精准扶贫和农村养老问题结合起来,无论是对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还是更好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精准养老的重要意义
农村精准养老意义主要在于:第一,把农村的老年人群按照不同的贫困程度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扶贫养老政策,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靶向性和针对性,既保证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无忧,晚年幸福,又能有效节约社会资源。第二,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活。比起基本的物质需求,老年人群体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逐渐显现。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一旦体力上不能继续从事生产活动,兼之农村地区的娱乐活动相对匮乏,他们会产生强烈的空虚感。时间久了,部分老年人开始沉迷于打麻将、斗地主,无法真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转型社会,子女更应该关注与老年人的精神交流,让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同时也迫切需要社会针对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方案。第三,由于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配备相对较差,同时也受经济状况的局限,农村老年人患病时大多数人很少及时就医,久而久之形成更为严重的顽疾,由此更需要针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体提供稳定且长效的医疗保障,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并要精准识别不同患病程度的老人,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养老机构建设相对滞后,人员配备不齐
我国养老事业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以及福利彩票公益金。尽管近期国家加大对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但尚未形成足够规模。融资建设资金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在新建养老床位、增加养老服务设施,还是在对已有养老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方面,都显得举步维艰,养老设施及养老服务明显供不应求。另一反面,由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报酬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工作没有晋升空间,许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频繁跳槽改行,养老服务队伍极不稳定,尤其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养老机构因养老服务收费较低,难以提供更高的工资待遇,招人留人十分困难,更无力招收医疗、康复、心理等高素质的人才。
(二)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意识不够
我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养老的意义在于回归家庭生活。无论是父辈或子辈,都比较青睐有着强烈情感联结的家庭养老模式。但是在少子化、空巢化以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社会养老趋势不断明朗,同时也是形势所需。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我国“孤老才进养老院”的传统观念浓厚,社会养老意识相对薄弱。根据调查,大部分老人将入住机构养老视为无子女赡养、子女不孝的最后选择。
(三)居家养老功能弱化
随着80后的成家立业,一种新型的421家庭結构出现,这种新型的家庭结构在改变我国人口层次结构的同时又增加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压力负担,使得传统居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在农村由于养儿防老观念深入人心,新型家庭结构在增加年轻人赡养负担的同时,又减少了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近年来由“养儿防老”观念导致的子女拒绝赡养老人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居家养老的弊端愈发明显。
(四)农村文化娱乐基础设施不足,老年人精神空虚
与城镇不断完善的各项基础设施相比,农村现代化发展不足,文化娱乐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老年人作为非劳动人群,大部分时间用于日常娱乐休闲,有着强烈的娱乐休闲需求和精神需求。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缺少基本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造成赌博成为老年人主要的休闲活动。
三、农村精准养老实施的路径
(一)精准扶贫政策与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相结合
针对农村独居、空巢、高龄、困难老年人实施乡镇农村机构养老改革工作,推出高标准建设农村幸福院建设工程。一可以由政府牵头主导,鼓励集体参与。坚持政府主导、村级主办与群众自愿相结合,鼓励驻村第一书记牵头推进扶贫农村幸福院建设,建立农村养老主阵地。二是因村制宜,灵活建设方式。坚持“先行试点、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互助养老院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
(二)重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保证农村贫困老年人的最低生活标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贫困老人的补贴标准。各地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期下可以在扶贫基金中划拨专门的基金用于农村贫困老人的养老和医疗等。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设完善相关养老信息平台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实现帮扶对象的信息化、动态式管理,对农村地区需要帮扶的老年人的信息进行采集,建立数据库,并注意信息的共享与及时更新。对于一些居住在偏僻,交通不便的地区的老人,要培训其村干部能够使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以此将贫困老人的情况、数据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及早作出安排。
(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应对日益明显的社会化趋势正成为养老服务业背后政策布局的一大考验。实际上,鼓励社会化养老早已是政府明确推动和发展的政策方向。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营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这样可以一方面减轻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五)加强农村地区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在实施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农村地区的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村村有图书室、休闲广场等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养老和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任务,我国养老一个突出问题是城乡差异较大,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实施扶贫攻坚的重点难点所在。精准扶贫在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方面,特别强调精准识别农村真正贫困老年人群体,目的是通过提高贫困群体的被瞄准率,精准施策,综合发力,合理有效地为农村贫困老年群体提高养老保障。(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
课题:(2019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