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走弯路

2020-04-07 17:46陈瑞
大学生 2020年1期
关键词:读研师兄课题组

陈瑞

当面临保研或者考研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自己为什么要读研?是对学术的热爱?是对学历的追求?还是本科学历找工作缺少优势?又或者只是想晚一点步入社会?

为什么读研?这个问题在我本科毕业前,曾反复盘旋于我的脑海。最终,我选择了直博这条相对困难的路,因为直博的毕业要求更高,学习时间也更长,需要对目标有比较长远的规划。现在,我读博已经一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再重新审视,虽然中途经历过了不少弯路,但好在我仍然坚持着最初的想法,并且越来越坚定地打算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加入优联,挑战不可能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句话是重庆大学优异生联合会的宣言。重大优联,是重庆大学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组织,每年只有本专业前5%的学生才有资格加入。我的本科专业是建筑材料,凭借优异的成绩,我顺利进入了优联。在这里,我发现除了本学院的同学,还有许多其他学院的佼佼者,比如唐立新奖获得者(本、硕、博全年级竞选,难度比国奖高很多)、国奖获得者和数模比赛大神等。可以说,我进入大学后的许多改变都是从加入优联开始的。

進入优联的学生,95%的人都能获得保研资格,因此,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学业导师,帮其规划学业生涯,以早些接触科研,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基础。虽然有的导师平时很忙,但他们都很乐意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

我的导师姓王,年龄和我爸一样大,加完微信后我们约好周末见一面,去新校区的后山散散步。这是我第一次私下和大学教授聊天,现在回忆起来,那天王老师除了问我专业课成绩和以后的打算以外,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这大大缓解了我的紧张。临别时,王老师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组会,并有意让师兄带我做一些课题。虽然当时我住在新校区,到老校区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我依然坚持每周都去参加组会,帮师兄完成实验。在那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测试样品的方法、表征结果的分析等各种知识,甚至还跟师兄一起完成了3个发明专利,这些经历都对我之后的研究生生活有不小的帮助。

在优联的另一个好处是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时都能找到靠谱的队友。大二那年,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我正愁找不到合适的队友,这时候,优联里一个土木学院的同学来找我,说想搞一个关于南海珊瑚礁修复相关的课题,但问题是人员不齐,需要有材料、结构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同学协同工作,而且实验条件也受限。要知道,身在重庆的我们,当时连真正的珊瑚礁长什么样子都还没见过呢!

想起来这似乎是个难以进行的项目,但是,靠谱的队友在一起就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我们先是找到了一个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同学,在听完我们的想法后加入了进来,然后我们又在各自的学院找到了指导老师。接下来是实验条件的问题了,我们联系了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的陈老师,表明目的以后,陈老师答应给我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就这样,一切顺利,开题、中期和结题答辩,我们都是优秀通过,中途还去海南的研究所实地考察了一次,近距离了解了珊瑚礁被破坏的现状、目前的一些修复方法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无论是面对困难时的承压能力,课题进行中的执行能力,还是不同学科同学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的锻炼。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虽然执行力尚可,但领导和组织能力偏弱,大多时候都是在配合别人,还远远达不到“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地步,这也让我明白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内在含义。

保研,不可大意

大三时,因为专业排名一直不错,所以我拿到保研名额问题不大。但我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并不浓厚,曾一度想转到更火热的能源材料等领域,又害怕自己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读研时跟不上。这时摆在我眼前的一系列问题就是:我还要继续读建筑材料专业吗?不读的话选择什么专业?去什么学校?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去问了我的导师,他丝毫没有因为我换专业的事情不高兴,并且建议我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话虽这么讲,可决定还得自己做,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去跑步,以减小压力清醒头脑,然后一边准备保研的资料,一边查询感兴趣专业的相关学校、课题组、导师等等。事实上,当有转专业念头的时候,每天查查相关的课题组、老师、逛逛论坛,能迅速减小对这个专业的陌生感,让自己更加有信心,虽然在进入这个专业后还是要重新开始。

最终,我决定选择与能源相关的锂离子电池专业。因为电池研究是材料专业里科研和应用结合得比较紧密的部分,在以后一段时间十分有前景,不仅能发出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毕业时也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在选学校的时候,因为自己比较宅,我更偏向于中科院这类研究型的机构。也有师兄告诉我,中科院的科研氛围很浓厚,导师多学生少,没有大学里那么多的活动,感觉挺适合我这种略微“自闭”的性格,而且在中科院读研几乎可以自给自足,再也不用管家里要钱了。

七月,夏令营的时间到了,导师和课题组的选择又是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如果稍有闪失,就会让自己的优势尽失,我就是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

夏令营一共四天,我抽空和心仪的导师取得了联系。因为是直博生的缘故,老师对我的印象也挺好,说好给我留一个名额。研究所的科研条件确实足够吸引人,假期里,我没再参加其他学校的夏令营,中途也一直和老师保持沟通,并开始找论文和专业书看了。没想到在9月正式推免的时候,导师突然发邮件说他最终只能在七个候选人中招两个,让我有心理准备。结果我没被选上,又因为我放弃了其他学校的夏令营,再加上研究所推免选导师的时间只有两天,我只好临时决定去所里一个做纳米材料合成的课题组。虽然之前没有仔细了解纳米材料合成这方面的的情况,但为了顺利读博,我也就没有考虑很多了。

这件事情让我感到很挫败,我理解老师的做法,但根本原因还是自己准备不足。面对这个没有深入了解的新的研究方向,我的内心充满了不安。

换组,听从内心的呼唤

本科的最后一年过得出奇地快,从宿舍到教室,一路上会被各种招聘信息填满,平日里蓬头垢面的同学纷纷换上西装,仿佛变了个人。而我还在对之前被老师拒绝的事情耿耿于怀,似乎还没找到努力的目标,感觉有点空荡荡的,这种不安的情绪在大家如火如荼的找工作氛围中被无限放大,我想我应该要马上做点什么才行!

六月三十号,我的本科生涯画上句号。七月二号,我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决定先去组里学点东西,起码比在家闲着好。第二天,我见到了我的导师,跟他了解了一些大致情况之后,我就跟着一个年轻的老师做实验了。因为不熟悉,我笨手笨脚的,连最常用的做水热合成用的水热釜都不会操作,着实让老师都有点尴尬。不过组里的师兄师姐人都很好,能力也特别强,几乎每届研究生的国家奖学金名单里都有组里的人,这也让我对今后的科研生活充满了信心。

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分成两个步骤,首先是材料的合成,然后是性能的表征。在研究所的一个月内,我熟练掌握了和水热合成有关的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材料性能表征手段,例如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为之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如果我踏踏实实地干下去,我大概率会走上和师兄们一样的路——留学、进高校、成为科研人员。这是一条不错的路,但却不是我读研的初衷,因为我一直想学一些实用的技术,毕业以后进入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而目前我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大多都是以热点为导向,以论文为指标的,对于实际应用的关注较少。回家后,我的暑假依然过得不轻松,我不断问自己以后想要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与理想相悖的话,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经过一个暑假的纠结,我决定跟导师坦白,告诉他我想接触应用性强一点工作,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希望老师同意我换课题组。事实上,说这些话时我是非常忐忑的,因为一旦转组失败,轻则拖延科研进度,重则损害师生关系,从而影响研究生正常毕业。暑假里,我常常因这件事情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但这毕竟是关系到自己以后发展的大事,我只能硬着头皮和老师商量了。结果却出人意料的顺利,老师爽快地同意了我的请求,他希望我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工作中。

暑假期间,我也一直在找自己感兴趣的、应用性更强一点的课题组。走过上次的弯路之后,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从事的方向,最后,我找到了一个名为“应用弛豫铁电单晶做高灵敏度磁传感器”的课题组。这种高灵敏度磁传感器潜在的应用价值很大,随着舰艇隐身技术的发展,目前水下核潜艇引起的噪声已经越来越接近海洋的本体噪声,传统的声呐探测手段变得越来越乏力,现在急需一种可靠的非聲探测手段来克服这些困难,而磁探测就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这个小组目前制备的磁传感器在同类型的产品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如何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的各项性能并实现产业化,则是研究者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在研究生部老师的协调下,2019年3月,我正式加入了课题组。

这个应用性比较强的交叉学科,不仅需要材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等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以及电力学、电磁学的基础物理知识。我白天跟着师兄们做实验,晚上看书补基础知识,每天很晚才回宿舍,一学期后才把所需的知识学完。在搞懂器件制作的理论模型之后,第二学期我就写出了第一篇文章,完成了毕业要求的第一步。

经过换组的波折之后,一切都回到了我熟悉的样子,我又有了大学那种充实的感觉,每天都乐于学习新的知识,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持续学习的源动力,尤其是对于读研读博这种大的挑战,如果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没兴趣,是一件多么痛苦和煎熬的事啊!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复杂的换组故事,连我都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在读研后去改变现状的,毕竟一旦失败要承受的东西太多。所以,我更希望的是还没毕业的大四的你们,一定要早些明确自己想要从事的方向,否则就会像我一样,走上一大段弯路。

如今,我顺利通过了开题,也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在科研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了。或许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压力、出现新的问题,但是,我依然充满信心!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的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读研师兄课题组
机器人给“二师兄”做手术
就学类型如何影响读研计划?
——九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大学生读研择校外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部分高校的学生调查
窘死人的美女表白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
北大女生初次表白实录
读研值不值,是一个早就应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