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文章阐述地理空间视角的内涵,并从地理空间联系视角和地理空间过程视角两个方面详细论述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空间视角;空间定位;空间要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4-0122-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素养的培养逐渐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重视。就地理教学而言,地理空间思维作为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得到教师的重视。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渗透地理空间思维的学科素养,实现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目标。
一、 地理空间视角简述
所谓地理空间视角是指从空间角度观察、分析地理问题。可以说,地理空间视角涉及地图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内容。有学者指出空间知识包括地理空间概念和规律两大类。其中地理空间是从水平、垂直两个维度来看的,其概念包含空间位置、分布、结构及联系等内容;其规律包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规律。另外,杨山等学者认为地理空间也可解释为地理要素在空间内的联系、作用。刘殿峰从计量地理视角出发,认为地理空间应包括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格局三个部分,并进一步形成基本单元、基本关系、数据载体。吴丽蓉则直接定义了地理空间教育的内涵,认为空间观点可分为空间分布、联系、变化三个部分,而且该学者还进行了中学地理空间观点教育的剖析。上述观点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空间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高中生地理空间视角培养策略
1.地理空间联系视角的培养策略
单一的地理空间要素是无法反映客观世界的,但通过多个地理空间要素的相互作用、联系则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所以,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空间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定位。空间定位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前提,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其填充要素并不相同,但空间要素又影响着地理事物的分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让学生辨识方位的重要性,并尝试让学生描述、分析、评价地理位置。其中,空间位置的描述形式包括依据地理坐标、范围确定空间位置;借助地理事物,进行相对位置的描述;依据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定位;用图例、比例尺等辅助工具,进行地理位置的描述。对于空间位置的分析可从位置与太阳辐射能之间的关系入手。对于空间位置的评价,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否处于沿海、河流地带;第二,是否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内;第三,该空间位置上的燃料、原料等资源是否充足;第四,是否处于国家、省等中心位置。
其次,引导学生认识空间要素之间的联系。对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空间单一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第二,单一要素对整体环境空间的联系和作用;第三,单一要素与多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第四,整体环境空间对要素的影响。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暴雨、土质疏松等因素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则会造成沟谷、气候干旱、地表破碎、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其中沟谷、地表破坏会影响黄土高原地貌,气候干旱则会影响当地的大氣,土壤肥力下降会影响到黄土高原的农业。从中能够看出,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空间上的成因联系。第一,从空间分布角度出发,思考空间上的成因联系,即从空间分布特征考虑。如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太阳辐射角度出发,其太阳辐射能力是减弱的;从热量带角度考虑,呈现出从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到寒带的变化;从植被角度考虑,呈现出从雨林、落叶林到针叶林、苔原、冰原的变化;从土壤角度来说,其酸碱度呈现出了从酸性、中性、偏碱性的变化趋势。第二,指导具体分析方法。地理教师可尝试通过不断训练,加强学生对空间地位、要素、成因之间关系的理解。比如创设案例“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析”,其分布规律的直接表现就是各种气候类型。除此之外,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性方面考虑。
2.地理空间过程视角的培养策略
简单地说,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过程,使其认识到地理过程、要素分布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地理事物的动态发展规律,从而能够懂得从空间、时间方面入手对地理学规律进行整合、分类。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用动态的眼光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首先,从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所有地理事物都是发展的、动态变化的。这就意味着,地理教师可以合理应用逻辑推理关系,进行地理过程发展的逐层分析。以碳元素为例,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燃料的燃烧等作用,都可以产生碳元素。然后,碳元素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最后,在光合作用下,二氧化碳会再次被消费者利用,回归到生态环境中。其次,从地理空间推理认识地理过程。比如依据人口迁移特点、人口实际情况,分析将来的人口特征。最后,引导学生从标志性特征入手,分析地理过程。但在这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分析地理事物、现象动态变化呈现出的特征。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地理过程的演变性、运动性变化。比如,从“标志性特征”入手认识大气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让学生明白“运动”是低纬环流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明白这种运动包括哪些运动环节,且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进而再让学生抽象概括其标志性特征。
3.积极应用信息技术
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空间位置角度认识地理问题。第一,可先应用信息技术确定空间绝对位置。比如应用GIS操作平台,通过鼠标控制地图信息,并显示出精确经纬度数字。这种立体化、动态化的空间位置展示方式,能实现精准的空间定位。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某区域的经纬度范围,并引导学生尝试表述空间位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表达能力。第二,进行地理事物相对位置的分析。比如以日本地理为例,教师可以动态展示出其周边的国家、海洋等,然后让学生描述其相对位置。第三,运用于地理位置差异的分析。比如借助百度地图,展示出欧洲西部、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位置,然后结合气候分布特征图,让学生分析两者差异。
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空间分布的角度认识地理问题。第一,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如利用遥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或者应用百度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分布特征。第二,引导学生认识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比如可展示出地理要素专题地图及其影响因素的地图,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地理要素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
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空间联系的角度认识地理问题。具体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要素、地理因果联系的认识中。如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呈现出哥伦布的两次航行路线图,并让学生思考两次到美洲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提示学生从气候、水文、地形等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生地理空间视角的培养,教师应先明确地理空间视角的内涵,然后再细化地理空间视角的内容,从地理空间联系视角和地理空间过程视角出发,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并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地理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从而强化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敏.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聊城大学,2018.
[2]王曦园.基于GE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应用策略研究[D].廣西师范大学,2018.
[3]蒋黎敏.地理实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等高线地形图”一课为例[J].地理教学,2019(07).
[4]裘伟将.“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7(22).
[5]黄妍.高中生地理空间视角培养现状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Analysis of Training Strategi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ical Space
Zhang Xinhua
(Minqin No.1 Middle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I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geospatial think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geographical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geographical think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geospatial perspective,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geospatial thinking from two aspects: the perspective of geospatial connection and the perspective of geospatial process.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eospatial perspective; spatial positioning; spatial elem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作者简介:张新华(1976-),男,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