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维霞 乔飞 刘滨
摘 要:为提升实战化背景下军事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发挥体育教学训练在促进士官学员提升军事素质与战斗力中的作用,文章对士官院校军事体育课程建设进行相关的研究。要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实效性和实战性;注重教员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优质课程建设打牢基础;注重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士官院校;军事体育;优质课程;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G80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4-0010-02
军事体育课程是士官院校军事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员提升军事素质与战斗力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信息化教学”“实战化教学”、现代战争的特点,使得传统的军事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因此,军事体育课程需要进行适应性改变。本文对士官院校军事体育课程建设进行研究。
一、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实效性和实战性
1.设置军事体育基本理论内容
士官学员回到基层之后,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大部分人将走上班长的岗位。他们不仅需要知道自己该怎么练,更要知道教别人怎么练,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因此,在军事体育教学中要安排伤病预防、营养保健、疲劳与恢复、科学化训练等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武装学员的头脑,使训练逐步趋于科学化。
2.突出全面发展,培养强健体魄
当前,士官院校教学内容仍然存在“考核导向”,未考虑到学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学员身体素质的不平衡性、伤病情况比较突出。因此,要树立“军人即运动员”的理念,全面筑牢学员身体素质的根基;要落实“练兵备战,苦练精兵”的要求,挑战学员体能极限,满足不同岗位对体能的需求。
3.突出实战要求,实现体技能融合
为适应“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军事体育教学训练的课程内容必须注重实效性和实战性,将体能与射击、单兵技战术动作等内容结合起来。这加大了对体能的考量难度,也是对技能的高標准检验,同时也贴近战场的任务需求。例如,要求学员跑完100米障碍之后进行实弹射击,既能提高学员体能的耐受力,又能锻炼学员在呼吸急促的情况下射击的能力,提高学员的射击水平。
二、注重教员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1.加强师德教育,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军事体育课程教员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他们既要顶着烈日酷暑,也要战胜刺骨寒风,没有一点奉献精神,很难做到多年如一日。要加强军事体育教员的师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以学员发展为本”“以培养学员军事核心能力为本”的理念,引导教员忠诚于部队教育事业,培养教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注重业务能力培养
“课大于天”,教员的第一要务就是教学,而业务能力水平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影响军事体育学科的发展。一要发挥教研室“大家庭”的作用,通过集中业务训练、支部议教活动提升业务能力,同时还可外聘专家到校进行专业性指导,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二是教研室在发挥好老教员、骨干教员的传帮带作用的同时,还要从地方高校招聘一批器械体操、长跑等专项及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员,从特种作战学院引进军事体育专业研究生,补齐现有军事体育教员的短板。三要通过集体攻关、申报课题等方式,培养教员的科研能力,让科研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四要鼓励教员个人通过自学、外出进修、学历提升等方式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3.注重基层经验积累
教员若对学员不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厢情愿”地教,“纸上谈兵”,就会造成教与学之间的不平衡。因此,教研室要组织所属教员“走出去”,分批次前往兄弟院校及基层单位开展调研,看看别人的课是怎么上的,看看部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体能。
三、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优质课程建设打牢基础
1.教材建设
目前,士官院校使用的教材仍为全军统编教材,普适性较强,针对性不强。因此,要及时编写以士官学员为教学对象的军事体育教材。士官学员军事体育教材建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紧贴学员岗位任职需求和教学发展需求,以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为蓝本,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二是除教材之外,还应在充分考虑士官学员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包括伤病防治、准备与放松活动、体能训练常识等内容在内的系列读本。
2.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当前,军事体育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讲解示范、面面相授的阶段,而实战化、信息化教学要求军事体育课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大胆利用多媒体、网络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例如,可以录制器械体操、格斗、400米障碍等项目微课,将技术动作更直观形象地呈献给学员,便于学员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复习,强化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3.教学场地、器材建设
场地器材是训练的基础性保障,学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建设:一是建设大型多功能健身房,基本满足极端天气下至少一个教学班进行室内体能训练的需求;二是建设风雨障碍场,保证学员在梅雨季节、炎热季节的不断线的障碍训练;三是满足实战化教学对训练场地器材提出的新要求,如提供实战化教学需要的战场环境等。
四、注重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1.严格落实教学准备制度
教学准备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严格落实教学准备制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工作,体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力求紧密结合学情和实战化要求备课,使备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保证教学联系会的落实,搞好与学员队的沟通交流,摸清学情;三是搜集实战化的教学案例,结合实战搞好军体教学。
2.尝试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要努力实现被动教学观向主动教学观的转变,注重教员主导和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行教员主导骨干施训模式。教员在课堂上要积极消除“等级制”的影响,营造严肃活泼、轻松有趣、“乐学”的课堂氛围,注重评比竞赛的合理使用,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要注重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对学员队采用包队化管理模式,确保学员课外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要通过到兄弟院校观摩授课、参加地方体能论坛活动、到基层调研等方式,提高教员对课堂的认知,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要精心设置“军事体育运动会”项目,组织“精武杯”“迎新春长跑”等比赛,激发学员、学员队干部的训练热情,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要购买一批当下比较实用的训练器材,如泡沫轴、壶铃、BOSU球、战绳等,激发学员的训练兴趣,增强学员身体素质。
4.推动考核评价改革
要以确保学员体能水平稳中有升为目标,保证学员在校期间能够进行不断线的训练,突出“练在平时”的训练理念。首先,课程要采用平时成绩与课终实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合格才能参加课终实作考核,要关注学员的学习态度、训练热情和出勤率;其次,建立“每月抽测、每学期普测”的考核监督制度,给学员一定的压力,督促其训练;最后,要建立学员体能档案,对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便于有针对性地组织下一阶段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鲍江涛,万意生.着眼实战需要加强武警处突课程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03).
[2]林建棣,陈南生.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课程改革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3(03).
[3]冷屹.实战化视域下军事体育MOOC課程建设[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7(04).
[4]邹骐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学历教育院校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研究[J].体育科技,2017(01).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the Sergeant College
Deng Weixia, Qiao Fei, Liu Bin
(Basic Department of Ordnance Sergeant School of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Wuhan 430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tual combat,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in promoting the military quality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he cade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the cadets. We should optimiz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cul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dition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s; pay attention to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sergeant college;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quality course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作者简介:邓维霞(1987-),女,湖北恩施人,讲师,从事部队体能研究;乔飞(1979-),男,湖北松溪人,讲师,从事部队体能研究;刘滨(1989-),男,湖北鄂州人,助教,从事部队体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