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

2020-04-07 03:52陈新欣周婷
职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匠精神中职学校

陈新欣 周婷

摘 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认真、勇于创新作为工匠精神的精髓,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存在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探讨了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作用,旨在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工匠精神

进入21 世纪以来,职业教育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修订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一方面为中职学校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全党、全国上下的共识。另一方面,伴随着中职教育的高速发展,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如学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办学特色不够突出,办学经验不够丰富,实训基地配置不完善等,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专业水平?迫切需要职教工作者做出理论与实践上的回答。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用心投入、创新创造、高标准高品质的职业精神,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注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当中,将大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与培养困境

1.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提高质量为重点,提升服务为宗旨,学生就业为导向”拓展开来的。在我国,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包括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式和顶岗实习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采用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如针对某一企业开设的市场推广班、产品生产班、管理班等,学生就业后岗位的针对性强,岗位适应时间大大缩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学校的学习平台和企业的实践平台,将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边学边实践,使中职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匹配。顶岗实习是依托“2+1”教育模式,在学生已经基本完成基础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合作,直接参与到工作与生产当中,在实地中进行综合实习和锻炼,迅速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中职学校不论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都应当遵循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应结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使中职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促进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培养出能胜任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改革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

(1)教育观念有待更新。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劳动素质者的同时,应同时确保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在教育观念上,受传统教育观影响,仍存在理论课只看重知识灌输与记忆,不看重知识运用与思考等问题,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课程结合不紧密,使学生难以通过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实践技能的提高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的择业观不正确,怕吃苦,惰性大,又好高骛远,不愿到基层、艰苦的岗位去工作,对企业的忠诚度低,使学生在好企业好资源面前仍旧难以胜任工作,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瓶颈。

(2)“双师型”教师缺乏。在大部分中职学校里,年轻教师占比较大,从教师教学水平来看,专业教师年轻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专业增添了新的力量,但职业院校很多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普遍缺乏行业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不够娴熟,而部分技能优秀的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累积也有所欠缺。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学校实训教室条件差,教师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影响,教师授课热情降低,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人员稳定性差。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具备吃苦精神和高度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依然缺乏。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近几年来,工匠精神一词连续3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它的意义和价值不限于制造行业,更是一种一丝不苟、全心投入、高要求高标准的职业精神。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工匠精神也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

2.工匠精神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

(1)工匠精神与学校教育观念。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指导。学校应积极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的人本理念、创新理念等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和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中,融入职业素养课中,坚持技能、素养相融合的育人理念,突出学校特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实践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同时,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使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融入,做到知行合一。

(2)工匠精神与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更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课标的改革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對学习内容的兴趣;在工作态度方面,教师应当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对事业一丝不苟,对工作任务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为改变“双师型”教师的缺乏现状,年轻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不断从理论、技能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老教师互相沟通交流,形成“传、帮、带”的教学梯队,做到专业建设的后继有人,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3)工匠精神与学生专业素养。中职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学校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吃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首先,从教材着手,为学生选择工匠精神系列教材,培育和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观念。其次,充分利用校园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如诗朗诵、知识竞赛、志愿者活动等,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在技能学习上,学生应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每一次训练,制定明确细致的考查方案,从实训的仪容仪表、操作过程和习惯、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和实训方法。在生活中,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职业、做人做事,注重学生工作细节培养。

三、小结

近年来,中职教育成为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建立是否恰当合理,关乎学校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融入工匠精神是敬业、执著、专注、创新的集中体现,工匠精神的学校教育观念、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专业素养的学生,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2]任安良.职校学生管理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4(36).

[3]酒安,冀红红,田红光等.中职毕业生就业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实行现代学徒制,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J].智富时代,2018(1).

[4]曾莉.职教教师如何言传身教工匠精神[J].职业,2018(3).

[5]冯筱莹.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

[6]韦淼.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探究[J].广西教育,2018(22).

(作者单位: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工匠精神中职学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