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沅
摘 要:从教资“国考”背景出发,针对师范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应用能力课程群,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并对应用能力课程群的优化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资“国考”;数学;应用能力课程群
课程建设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建设的根本,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受到各高校高度重视。从已有的师范专业课程建设方式来说主要集中在单一课程建设,或者构建分析、代数、应用、教法、公共课的课程群。单一课程建设不但难以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和其他课程交叉,而且割裂了它和很多课程的联系,容易固步自封。
一、应用能力课程群的构建
目前,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的职业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考研等方式进一步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参加特岗、教师事业编考试等方式实现就业。师范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群的建设应该体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可选择性和实用性,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铺垫。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在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与多种多样的应用问题密切相关。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问题的精确性一再被提升,这就迫使数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数学意识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主体。
课程群建设基本路线是超越课程内容的归一性,将内在联系紧密的课程进行归一化处理,使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模式控制课程内容的分配与实施。
应用能力课程群,以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应用统计学、离散数学、运筹与优化等课程为应用能力理论课程,为数学建模铺垫理论基础;以数学实验、统计学软件、数据结构等课程为应用能力辅助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数学与统计学软件的应用能力;以数学建模课程为应用能力核心课程,当需要定量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就要在调查分析、简化假设、探索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符号语言来建立数学模型。这些正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体现。
應用能力课程群是一系列充分反映数学学科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它结合了中学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实操能力。
二、应用能力课程群的优化
(一)通过应用能力课程群建设改革教学格局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多数学知识的支撑。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单科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多依靠教材,而不同教师之间不能做到统筹把握。通过应用能力课程群的建设,多门相关课程被渗透、融合,构建大课程格局,进而达到优化目的。
根据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行之有效的应用能力课程群,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应用能力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
数学模型课程是应用能力核心课程,不仅需要强化教学,而且要以它为导向,让其他课程服务于它。反之,正因为数学建模有着强大应用性,所以可以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在各门课程中。比如二维旋转中最简单的场景是绕着坐标原点进行的旋转就产生了高等代数的旋转矩阵,这是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代数课程的实例;GDP增长模型是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实例。这不仅反映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模型思想、创新意识、应用意识,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抽象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强化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数学的精密计算大都很繁杂、冗余,光依靠手算是不够的。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这就要求数学实验贯穿应用课程群,既培养师范生利用数学与统计学软件解决数值计算问题的基本能力,还加强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融合的创新意识。
(四)将课内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及竞赛密切联系
将应用课程群的课程学习与各级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学科竞赛变成学生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为师范生以后指导中小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积累经验。
(五)通过应用能力课程群建设改革教学模式
应用能力课程群的建设,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形结合的教学情境,教学质感得到很大提升,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但在遇到过程性分析问题,还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效果更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摸索新的教学形式,建设应用课程群网站,课程群的所有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和探索,使学生深入学习。
三、结语
应用能力课程群建设的主旨是删除或整合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促进课程群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学生。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教资“国考”的与时俱进,深化数学课程群理论,注重理论的应用,加快师范院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玮明,赵才地,安荣,等.数学应用类课程群建设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0):67-68.
[2] 朱婧,曹丽梅,张志刚.数学学科课程群建设优化[J].中国冶金教育,2018(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