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如何提高大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将武术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将武术这一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分析了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体育如何进行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希望在推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上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校武术教学 革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b)-0070-02
1 高校武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武术这一体育项目本身就要求锻练者不但要不畏艰苦,练就高超武术技能,更应具备较高的武德水平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武术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优势。高校武术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训练,还应倡导武术精神,培养和锻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品质。这种身心同修的锻炼方式,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体质和心理素质,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 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上过于追求竞技技术的培养
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过于追求竞技技术的提高和比赛成绩的提高,忽视了武术的武德、强身健体和兴趣爱好的培养,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终生体育习惯的形成。由于学生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盲目追求技能提升有可能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也容易打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下设置高校武术课程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初衷。
2.2 教学形式上单调单一
高校武术教学仍然采用教师主导授课、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少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不能做到针对性教学和因人施教。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有思想、有主见的大学生群体的认同,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退。
2.3 教学内容上比较枯燥
教学内容以统一教材为主,比较机械枯燥。学生学习武术有自己的兴趣所在,有的为了提高竞技比赛成绩,有的为了强身健体,有的则为了防身。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意愿,一味地采用统一的教材,既打击了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能满足追求健身和实用功能学生的需求,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教学考核上不够合理
目前高校武术课程的考核评价还处在单纯注重体质水平和学习结果评价的阶段,忽视学生心理素质、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的综合评价,不注重学生运动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这种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全面,很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3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武术教学的革新方式
3.1 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
以往的盲目追求武术竞技成绩的教学目标,不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和教师也应尽快更新教学观念,将武术教学的目标及时调整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合格的接班人。培养高竞技水平武术人才不能作为高校武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可以作为学有余力,又对武术运动极为热爱的学生群体的一个选拔和提升方式。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武术学习还应主要起到强身健体和自卫防护的功能。高校武术教学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生健身的意识和习惯。
3.2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摒弃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采用讲座、观摩、微课、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教师可以把学习重点录制为微课或教学视频,供学生预习。课上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和模拟指导练习。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对抗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解创新的能力、学习积极性和团队荣誉感和责任感。灵活多样而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和教学形式,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所收获,技能水平高的学生通过指导同组学生,取得对抗赛胜利等环节获得运动成就感,从而坚定锻炼信念。技能不足的学生通过讨论和教师讲解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升,通过观摩比赛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持续不断地坚持武术锻炼。
3.3 丰富教学内容设置,让运动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成
要实现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一些集健身与实用、趣味于一身的学习内容,如五禽戏、太极拳、散打等,融学习与兴趣为一体,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有利于锻炼其勇敢顽强的意志,增强防卫能力。对于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可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学习多种武术套路和竞技技巧,不断提升其竞技水平。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武术技能的提升。
3.4 采用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评价
将评级体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和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分为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心理素质、技术技能等方面。评价方式可分为阶段性、诊断性、总结性等多个阶段,给学生留出自我改进的空间,避免一评定音式的粗暴结论性评价方式。评价方法也可采用自評、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综合评价方法,让考核评价尽可能公平、合理、科学。这种综合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教学也可起到促进提升和素质教学导向作用。
3.5 加强武术教师培训
高校体育教师人员有限,承担着繁重的体育教学任务。作为选修课的武术,优秀的教师就更加短缺。武术的套路很多,要熟悉精通还要擅于传授学生,这样的优秀武术教师十分难得。如果没有优秀的师资,高校武术教学的革新就会举步维艰。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武术教师选拔和培训机制也是高校武术教学革新的一个重要工作。通过技能、品德、教育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和测评从体育院校毕业生、退役武术运动员中选拔合格的高校武术教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各项水平。同时,对现任教师提供交流、培训、观摩等机会,提升业务和技能水平,将教师的各类比赛获奖证书、学业毕业证书、学术论文等和学校评优晋级相挂钩,鼓励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为高校武术教学革新的推进提供了师资保证。
4 结语
高校武术教学的革新应本着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的目标,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改进考核评价的方法,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和业务水平。高校武术教学要在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方面的优势,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武术锻炼,达到健身、防身的目的,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强.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研究[J].戏剧之家,2015(24):191.
[2] 蒋丽芳.浅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武术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5(9):27-28.
[3] 李广静.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