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序幕,也是中国青年的一次伟大觉醒。五四运动使受到封建制度束缚和摧残的女性获得了身心的解放,其中,十分明显的表现便是女学生在服装上的改变。五四时期,女学生服装发展演变的方向可以概括为国际化、多样化、实用化和平民化。发展演变的原因是反传统主义。中西方文化及服饰风格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促进了五四女学生服装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而且在发型、化妆等方面更加多元化,从而推动了女性自身的进步与解放。
关键词:五四时期;服装变革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五四时期是一个变化剧烈的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中国现代化传统的基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比如,以女学生为代表的女性的服装在这一时代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所指的女学生年龄阶段,特指处于18-25阶段的青年女学生,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往往更具自主意识,也是那个时代青年女性的一个缩影。准确来说,女学生服装的现代化转变应是在19世纪末开始的。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这一变革越来越清楚,越来越丰富。笔者认为,在女学生服装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五四时期是重要的一步。
在这个历史时期,女学生服装的变革趋势,概括起来,有三个主要趋向:
一、世界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趋向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开始引进外来服装,如西装、学生装和各种行业制服。辛亥革命以后,西式服装已经初步站住脚。五四时期,它的地盘大大地扩大了。也就是说,传统服装的地盘在缩小。每增加一种服装款式,都是西式服装的影响加大。经过不断的改变,服装上民族传统元素越来越少,和其他民族的共同的地方越来越多。
在女学生服装的西化方面,是从日本间接地向西式服装学习,“文明装”是典型。辛亥前后,从日本传来了一种女装:上衣下裙,衣衫瘦长,长长的黑裙很朴素,上面没有绣纹,人们称它为“文明新装”。它的影响相当广泛,领一代服装革新风气之先。但到了20年代,在城市里,一般的上衣下裙式服装有了改变,文明装慢慢过时了。主要变化是裙长和衣袖变短,在天气暖和的季节,露出脚腕和手腕,有些新潮人物的衣裙更短些,露出小腿。
虽然开始有了西式女服的出现,花样不少,式样新颖,但是在20年代,西式女服仍属于大城市里上层社会的时装。女学生服装的改变主要限于传统服装范围内的局部和细部改变,尽管也许和西式服装的影响有关。比较起来,男式服装的西化幅度明显大于女式服装。或者说,女装的西化速度慢得多。
服装西化加速的原因之一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和扩大,促进了女学生服装的西化。随着出国的人增多,来中国的外国人增多,给中国人以更多的外来影响。比如,上海之所以服装西化的步伐最快最大,与租界里的外国人衣着习惯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除直接的学习和模仿以外,外国文化的媒介传播、电影、画报、广告等,也相当有力地发挥着文化传播工具的作用。
二、多样化的趋向
经过逐渐西化的演變,到了五四时期,西式服装和中国传统服装同时存在。
在女学生装方面,清朝时的上衣下裤、受日本女性服装影响,形成上衣下裙,或者学生装,是当时女学生装的特征。同时,开始有大胆的女学生开始穿完全西式的时装,如西式连衣裙、西式背带裙、西式半裙等。到了20年代末,传统旗袍也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向现代旗袍方向发展。除此以外,还出现过式样新颖的一些时装,如短衫等,这样的时装大体是西式的。但是由于城市与外界交往频繁,因此服装的款式材料变化快,而边远山区和农村,相比之下几乎相差150年。比如当上海女学生已经开始烫着头发,穿高跟鞋时,河北的县城女学生头上还戴着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还缠着一双三寸金莲。在偏远地区和农村,由于贫困和交流不便等原因,上穿长衫,下穿长裙,仍然是女学生的主要的服装,与过去没有什么大的不同。西化、国际化、现代化、时装化之类的东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不在考虑之列,和她们没有大的关系。他们跟在城市人后面,缓慢地前行。
但无论怎样,总的趋势是,服装的改革或西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当然,和先前一样,传统服装并没有失去原有的地盘,只是减小了地盘,而西式和新式服装扩大了地盘,由零星的点缀变成主要形式之一。中式旗袍和西服,构成了中西服装并存的格局。至此,服装方面的中西并立的局面完全形成。好像今天的日本和韩国,民族服装和西式服装并列存在。
三、实用化和平民化的趋向
五四运动实际上是一场追求平民主义的文化运动。追求平民思想,自然讲究使用,不尚虚华,要求在服装方面一律平等,取消等级。不论什么人,也不论在什么时候,只用寻常的服装,就可以了。根据实用化和平民化的原则,服装不是等级的表示,家荣奢侈的标志,而是生活的必须用品。
因此,那些主张放弃传统服装的人,认为西式服装符合实用的目的,把改穿西式服装的根据时结为卫生、便利、美观和省费。也就是说,传统服装在这四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缺点。当时,在报刊上甚至掀起了一场服装的讨论,有人认为:衣服穿在身上,可以保护身体,调剂体温。应该注意的有两件事:一是不宜过于窄小,有碍身体上的发育;二是不宜过于长大,妨碍工作上的运动。前者是注意卫生,后者是注意便利 。原先穿衣戴帽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身体本身的需要,而是为了确立和保持社会的等级,是等级制度的象征。而现在,服装恢复了它朴素的性质,主要是为日常生活需要服务,符合了卫生、健康、方便、朴素、实用、节约、大方及美观的原则。因此,在具体实施方面,废除长衫、罩裙,男女一律是短衣长裤,实现短衣化和合体化。
为什么在五四前后,女学生的服装会发生以上的变革呢?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
1.五四时期女性受教育权的变化
五四前后,中国掀起了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封建伦理道德与封建传统观念的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问题成为了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运动的一开始,就把妇女解放列入改造社会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的旧文化和旧道理进行猛烈的抨击,对妇女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五四时期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传统上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女子很少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进学校受教育更是不可能。毛泽东认为,中国妇女之所以被封建信条牢牢束缚,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根源就在于“全中国二万万女子一字不识。”女子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掌握生计知识,谋取生存之路,才能最终冲破藩篱,最终实现男女平等。
1919年5月,甘肃女青年邓春兰致信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阐明实行男女同学校的意义,强烈要求大学解除女禁,招收女生。10月,胡适主张先在北京大学招收女旁听生作为正式招收女学生的过渡,这一主张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赞同。1920年春季开学时,北京大学招收9名经审查合格的女旁听生,开了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1920年暑期北京大学正式开始招收女学生,实行男女同校。随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一些城市的大学开始陆续招收女学生。虽然在实行兼收女生的大学里,女生人数微乎其微,但是它在客观上使女子有机会得到与男子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實现了女子教育人格的平等,女子知识范围的扩大,使其智力、精力及人格都得到了发展,不再受旧礼法的严格限制,这使她们不再局限于家庭,为她们开始争取政治平等、经济独立、婚姻自由等一系列权利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五四时期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
随着女子受教育权利的扩大,有些人认为,除了推广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外还应注重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中国妇女地位之所以低微,长期处于从属地位是因为妇女不能独立生活而需依赖男子的缘故。经济不能独立的人,意志必然得不到独立,妇女欲获得真正的平等地位,必须先得到经济上的独立。在一些先进思想的指导以及一些开明男士的鼓励和帮助下,都市中的一些女子开始走进社会谋求职业为自己独立的生活而奔波,为经济的独立而努力。
“五四”以后,学校开始聘请女教师,当教师成为女学生毕业后最普遍的职业。也有一些妇女开始从事商业经济活动,还有一些女性开始从事医学,据统计,1919年,中国有170位女医学博士,她们多从事妇科及小儿科专业,也有少数家传的女中医。2虽然在当时能够为女子提供的职位仍然很少,但是,女子走出了家庭,开始争取经济的独立,减弱了女子对男子的依赖,改变了女子被囚禁于家庭,事事服从男子的不平等状况,发展了女子的个性,提高了女子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3.五四时期女性政治地位的变化
“五四”时期,随着女子教育的推广和经济的独立,再加上一些开明男子的帮助,许多受过教育的女学生不再受传统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争取男女社交的公开,“社交公开是使女子取得社会上地位的第一步”,积极争取妇女的参政,完全融入到社会当中去。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以后,使男女青年在反帝爱国的共同目标下走到了一起,突破了男女交往的严密防范。当时的男女学生共同组织五四运动中的游行请愿等爱国活动,他们相互沟通,联合行动,共同罢课,一些进步女学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前往监狱慰问被捕的男学生。后来,一些进步团体进一步打破了男女界限,吸收女青年参加,形成组织上的男女大联合,其中以长沙的新民会和天津的觉悟社在当时最具典型意义。五四时期,男女之间的社交得到了公开,女学生开始像男子一样走进社会,投身于社会。
在男女之间的社交得到公开后,女学生的社交范围得到扩大,思想得到了洗礼,此时,有觉悟的女学生无不以爱国为己任,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当中去,各种妇女爱国团体遍及全国,妇女救亡会、女界爱国同志会、公教女子救国团、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上海妇女救亡会等组织相继成立。这些妇女团体与其他爱国团体相互配合,共同斗争,妇女在政治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之,在五四时期,中国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与改善。在教育上,男女平等教育、大学开放女禁都显示女子教育的逐渐普及。在经济上,妇女的职业领域逐渐扩展,从教师到医生、商人,都有女子的踪影。在政治上,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政治斗争当中去,开始以爱国为己任。妇女的人格在逐渐的被重视,妇女的社会地位在逐渐的提高。
五四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受到新的生产方式、政治民主化进程等社会变革的影响;同时,五四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对社会革命、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历史证明,妇女要有觉悟、有本领、有贡献,才会有地位、有权利、有平等,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
四、结语
每个社会在其世界观中,都形成了一套对身体的独特见解。社会观念为身体指定了一个固定位置,而且对其各部分职能及其关系做出了明确规定。作为身体的第二皮肤,服 装行为与身体观念是相互相应的。在社会急剧动荡和变革中,身体观念的变化促使五四社会对女学生群体装行为进行规训,女学生群体也主动检视其服饰行为。反过来,服装行为成为表达身体观念的媒介和工具,并强化了女学生群体的身体主体意识。因此,对五四时期女学生服装行为的解读离不开其所处的身体情境,而后者又与强大的国族危机、政治的变革、两性关系的重新塑造、消费社会语境交织在一起,成为时代的缩影。
透过五四时期的女学生的服装变迁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开始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解放,女性在传统生活中的历史地位、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从现实的情景来看,五四时期女学生服装的变迁对现代女性审美观念、现代传统特色服饰的流行、现代服饰流行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和中西方女性服饰流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为现代女性服饰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因此,五四时期的女学生服装变迁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2]彭明.五四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
[3]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年7月版
[4]刘东.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
[5](英)肖恩·斯威尼,伊恩·霍德.身体[M].贾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4.
[6](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时髦的身体——时尚、衣着和现代社会理论[M].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
王晓艳,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团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礼仪与人物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