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党建和产业互动促进乡村振兴思考

2020-04-07 03:35杨汉林
新丝路(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黔东南黔东南州党组织

小康不小康,关健看老乡。面对新时代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黔东南州是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的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应该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和产业互动的积极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用党的领导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特别是党的领导和产业发展这个主音符联动,发展的主旋律才会铿锵有力。

一、党建与产业互动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黨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要把农村基础党组织的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统帅作用发揮好,就必须把党的组织振兴和乡村的产业振兴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在做好这一个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上,既要强化组织振兴,又要把党建与产业发展这两个主旋律联动推进相得益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是根基,产业兴旺了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收入渠道就越通畅,所以,要乡村振兴首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发展生活富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揮基层组织的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党建和产业发展双赢局面的形成,是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的最有力的支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全面发展的核心,各方面工作都要着力,而党建与产业互动是适应新时代条件下农村发展的主要结合点和着力点。坚持以党组织为龙头,以党员骨干,以产业为依托,以群众为基础,创新方式和模式,使党组织和党员、能人和群众一起,在产业基础上形成致富共同体,彰显富民效应,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引领、组织协调作用和党员先锋示范效应得以体现,而产业的聚集功能、示范和推动效应也积极发挥,乡村振兴就会蹄疾而步稳。

二、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是黔东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确保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组织的庄严承诺和历史责任,乡村振兴对接精准脱贫,是农村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作为黔东南州,实施党建引领农村产业振兴,是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有效选择和部署。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其他组织建设,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黔东南州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补齐农业农村的短板。以2018年为例,全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4617元,黔东南州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9227元,只占全国农村居民收入的63%,收入差距过大,体现出黔东南农村发展滞后的主要矛盾。而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上,全国为59.5%,黔东南为47.4%,相差12.1个百分点,农村人口比例大,发展的重心在“三农”。全国贫困发生率为1.7%,而黔东南为7%,在黔东南2117个村中,深度贫困村还有686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只有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才能加快精准脱贫步伐。全国森林覆盖率23%,黔东南为68%,传统村落6799个中,黔东南占409个,说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优势明显,这是加大产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条件所在。

以黔东南的林业生态优势而言,森林覆盖率为68%,林地面积3269万亩,农民人均达10亩,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希望在山。这是产业发展的首选,必须用好生态优势长板,做足林下经济文章。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短平快的林下种植业,推动林下特种植业井喷式增长。要采取“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按照做优存量、做大总量的方向,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推动林下特色养殖业裂变式发展。要大力发展林产品采集加工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使林产品精深加工质变式实破。要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培育景区新业态,创新展示方式和体验方式,大力发展森林休闲康养旅游、观光旅游,推动森林景观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这些产业如食用菌、竹荪、香菇、木耳、蓝莓、大子参、钩藤、铁皮石斛、茶叶、林下养蜂、林下养鸡等种养殖产业,以及精深加工和旅游开发等。正如2016年5月6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对黔东南州发展所指示的: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才真正实现省委孙志刚书记2019年6月4日考察调研从江县时要求黔东南的“走出一条发展林下经济的新路子,把整个黔东南的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成金山银山”的迫切期望。

现在,为了更有效率的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黔东南州正加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力度,推广“塘约经验”、“党社联建”和“十户一体”的改革经验,不同形式的党建+产业的链接方式因村而设因产而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止2018年底,黔东南州土地有机产品论证面积达15.1万亩,已有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1个,国家级有机产品示范创建区3个,省级有机产品示范创建区4个。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现实。把基层组织建设成自身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完善制度、选好“领头雁”,看准产业、创新发展,就能给地方党建和经济双赢增添动力和活力,为黔东南州乡村跨越发展后发赶超找到新的引擎。

三、党建和产业互动的黔东南乡村振兴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和产业互动最早成果是黔东南州的第一个小康村一一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脚尧村是广座落在雷公山北麓海拔1350米半山腰的村寨,为雷山县居住海拔最高、生产生活条件最恶劣的村落。上世纪80年代在生存条件艰难又无处可搬的窘境下,在吴秀忠支书的带领下,依据高海拔的特点,抓农田改造良种良法,解决有米下锅的难题,然后抓魔芋、折耳根、中药材等产业,1987年脚尧茶园建立为脚尧大发展找到了一个金不换的支柱产业,历经30余年的矢志不移的奋斗,脚尧茶声名鹊起,成了致富奔小康的主打产业。吴秀忠和脚尧党支部的“愚公移山”精神和产业上精准发力的“绣花工夫”成了黔东南改革开放大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地勇于创新发展,展现出基层党建和产业互动的美好前景,也为黔东南农村发展寻找到可依赖可复制的路径。

近几年来,黔东南州在探索党建和产业互动推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党社联建”、“十户一体”、边界联合党建、“社企联建”、支部建在产业上、支部带三转等。

1.2015年8月,三穗县颇洞村成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业态的“党社联建”发展模式

这个名为“三穗县农峰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新的合作模式,当年底就发展成跨2个乡镇4个村的颇洞联合党总支,到2017年发展成为跨3个乡镇10个中心村的颇洞联合党委。采取的是基层组织共建、民主管理共筑、产业发展共谋、市场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服务平台共搭的思路,组建“党社联建”专业合作社18家,采取支部带实体聚资源壮实力、强村带弱村实现抱团发展、党员能人带动群众致富,打造一条由党组织带动的共同富裕道路。目前有颇洞农业产业和观光园、滚马生态旅游、邛水土司文化、界牌万亩竹海和溶洞奇观、高铁经济圈等融为一体。联合党委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空前增强,组织活力充分展现,产业兴旺发达,规模化专业化园区建设前景美好。2015年参加的股民296户1480人,募集股金301万元,当年合作社盈利229万元,分红110万元。目前颇洞“党社联建”下辖合作社12家、企业8家,社员5000余人,辐射带动1.2万余人,流转土地18000亩。涌现出党员创业致富带富能人79名,在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领头雁”的良好作用。2017年,仅颇洞村固定资产就达到607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268万元,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60元,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盈利610万元,股民现金分红366万元。现在联合党委实行“党员组织生活联过、流动党员联管、党员发展联审、重大事项联议”的“四联共建”机制,2018年入股资金达9546万元,盈利776万元,实现10个村贫困人口全覆盖,2018年使8826人脱贫。基层组织和产业双赢的“党社联建”模式目前在三穗全县实现了全推广和覆盖,将由此揭开三穗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2.“十户一体”党建和产业互动模式

“十户一体”模式诞生在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长滩村全村308户1125人,均为苗族。2015年4月,为改善乡村环境,调整产业布局,促进脱贫致富,长滩村按照居住相邻、产业发展意愿和技能相似的原则,把全村308户划分成19个管理主体,将基层党建、民主监督、产业发展、文明乡村建设纳入统一监督和考核内容,通过相互督促、相互制约、协调管理的发展方式,实现党建产业协调、资源有效整合,从卫生清洁入手,发展到治安管理产业建设。如长滩农文旅产业发展公司,将村里的土地房屋入股开发,对入股村民进行企业化管理,围绕山、田、水、寨的独特资源和浓郁的苗族文化,形成苗寨美食、长滩大舞台、民宿度假、文化体验、农耕田园等旅游综合产业,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达78万,居民人均收入超8000元。现在这种“十户一体”的抱团发展模式正在黔东南州推广,“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在书写乡村发展奇迹。

3.支部建在产业上拉动乡村振兴

黔东南州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战斗力,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扩大“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扶贫产业链和企业生产一线上,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体系,引领乡村振兴。如天柱县蓝田镇东风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支书带头干、党员带着干、党群一起干,由支部覆盖农业专业合作社7个,党员带领的小型种养合作社20个,兴办农业产业30余个,打造出社会效益良好的“党建扶贫”样本。东风党建与产业互动,使该村居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2000元,发展到2018年的人均收入8600元,党组织影响力和乡村振兴同步提升。2015年由茅台集团投资3.1亿元对丹寨县进行产业扶贫,成立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公司和當地共建联合党组织,在党组织统筹下,依托良好的土地和气候优势发展蓝莓种植和加工,在丹寨建成万亩高标准蓝莓基地,建成蓝莓精深加工园区,形成蓝莓全产业链发展业态。4年来实现销售4亿多,上缴税收4000多万,联动56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4.支部带“三转”,聚力乡村振兴

由村党组织联系帮助贫困户,促进“懒转勤”,让贫困群众立下脱贫志;促进“勤转能”,让贫困群众身怀致富技;促进“能转富”,让贫困群众招宽富裕路。鼓励党员能人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共享扶贫成效的发展主体,实现强带弱、富带贫。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脱贫攻坚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逐步走向小康。对未脱贫的群众,由村两委、合作社、能人大户在思想上和产业上加强带动和联动,加大产业扶持确保脱贫实效。

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行动中,使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员能人站起来,以党组织为核心,组成多种党建联合体,既体现出基层党建的号召力公信力感染力,又展现出市场必备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施秉县杨柳塘镇地坝村按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在地坝发展苦瓜产业850亩。为了推动苦瓜产业的发展,在苦瓜种植项目上成立了产业支部,支部党员负责产业种植的项目统筹推进和技术指导,利益联结279户1154人。群众除了在家门口打工有收入外,年终收入780万元的70%分红给贫困户,集体经济也有保障。这个产业的推动发展,凝聚了产业党支部的功劳,在群众犹豫的时候,是支部解惑释疑树立信心,在外界彷徨时,是党员坚定产业方向把握市场前景,产业支部的作为担当,使“苦瓜”产业变成甜蜜事业。

四、党建和产业互动,走出黔东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1.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党建与产业有机结合,走黔东南高质量乡村振兴道路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里做好一切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确保认识提高到位,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实到位,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特别是要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引领作用,把基层组织政治优势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起来,和黔东南的自身禀赋结合起来,持续发力精准发力,乡村振兴之路就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走出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有自己独特内涵质量的乡村发展道路。

2.发扬黔东南“三敢精神”,以党建引领,产业推动,走黔东南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黔东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三敢”精神,在后发赶超的过程中,就要有敢和高的争敢和快的比的不服输的斗志和精神,用以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展现自身的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和能力,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熟悉州情县情研判市场行情,找准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示范先行、典型引路,特别要在林下经济上做大文章,结合黔东南特有的民族文化,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3.创新体制机制,以党的领导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使黔东南乡村振兴体现出后发优势

黔东南州要落实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要抓住贵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第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机会,结合黔东南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和生态环境质量好有利于大健康产业的优势,发挥党建优势在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大健康上把产业做强做大。依托大产业,各地结合实际建立自身的比较优势产业,就能找准发力方向,乡村振兴之路就会明晰清楚。各地在探索乡村振兴道路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探索出更多的“脚尧精神”、“党社联建”和“十户一体”,那么鄉村振兴就会具有生机活力。

4.创品牌、拓新路,强基固本兴产业,凝心聚力谋振兴

黔东南有生态和民族文化的优势,要积极主动把这些优势变成品牌。有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取得竞争先机,有品牌也才能保持原有的优势存在。现在,应着力推进国家和省有机示范区工作,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论证工作,推进国家林下经济产业园建设工作,利用全国占第一位的传统村落优势,在保护和开发上协调发力,促进乡村振兴。利用生态和民族文化金牌条件,凝聚党建先进性,让高端产业发展壮大集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之路,发力端众多,党建与产业互动,是现在选择也是未来发展之基,只有在两者融合上创新思路多方着力,乡村振兴才有坚强保证。

作者简介:

杨汉林,男,经济管理学研究生,现为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副教授,马列教研部主任,黔东南党校系统教育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三农工作。

猜你喜欢
黔东南黔东南州党组织
捕鱼节上捉鱼忙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遇见黔东南
补妆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诗书画苑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黔东南州减免税额首破10亿大关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