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健全相应的知识体系。但从当前高中教学情况来看,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差,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学质量相对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加强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策略研究,对每个教师而言都是十分关键的。
第一,学生主体。一些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较低,参与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愿意跟随教师融入到活动中学习知识。还有一些学生缺少学习自信心,对历史知识存在错误的认识,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参与活动的热情较低,导致活动无法达到预期质量。第二,活动本身。一些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较为单一,过于依赖原有的教学经验,活动内容、方式缺少创新,一些活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对活动没有期待。还有一些活动的举办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活动的教学性较弱,反而导致教学效率下降。
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由上可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活动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高中历史课堂展开相应的分析,明确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调动的具体作用和意义。第一,新课改的要求。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构建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第二,教学质量的要求。随着学生的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氛围都会得到改善,整体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第三,教学目标的要求。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难度相对提高,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情感态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历史课堂节奏,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学习后续的历史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
从目前来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并不理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而高中历史课堂参与活动积极性调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性调动方法存在问题。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中历史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从目前来看,很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小组讨论以及课堂游戏,大部分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较为简单,从而难以激发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学生主观认知存在偏差。目前,很多教师虽然采取方法来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但一些学生的主观认知上存在偏差,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也没用兴趣,因此导致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学校重视程度相对较弱。历史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科目,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很多学校将重点放在学生分数提高上,对历史课堂缺少重视,导致一些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受到阻碍。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程度,可以让课堂教学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过往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且展开相应的细化处理,以此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近几年来,高中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很多高中历史任课教师都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显著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也在逐渐增强。但从上述分析来看,一些教师采用的活动设计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产生的教学效果有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历史教学并不仅是传递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只有在学生主动融入到活动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逐渐热爱历史学习。由上可知,想要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就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掌握知识的成就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明确指出:“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也就是说,高质量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也能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在课堂活动中。在导入阶段,不管采取的活动形式如何,都要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导入活动主要包括过往知识复习、讲故事、音乐欣赏、视频观看等,另外热门话题讨论、猜谜语、小话剧、小游戏、道具制作等都可以作为导入活动。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某教师从罂粟花出发,由此引出教学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后续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进入到主体。在此基础上,采用提问的方式,渲染课堂氛围,以辩论的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借助积分和奖品等方面,激发学生主动进入到课堂节奏。不仅是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充分的课堂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活动中。以小组讨论问题,教师只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讨论的流程,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就可以完成高质量的合作交流。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为学生进行临时补习,帮助个别学生融入到活动中,打造出一个热烈、宽松、自由的氛围。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历史素质和历史思维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历史学习。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无法从活动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从而导致整体参与活动效果始终无法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参与活动产生厌烦感,甚至可能会出现厌倦历史课堂的情况。新课改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走进校园,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服务者、引导者,学生则成为了课堂的话题,主动求知、主动探索。如何实现“以生为本”,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实现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要顺应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以心换心、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灵魂唤起灵魂,让课堂更加高效。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过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会习惯性地将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己的观点。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能够直接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新时期要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为主,因而需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展开思考,强化思考能力。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历史知识内容广泛,让学生自己切身体会,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小组竞赛、课堂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从野史入手,给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在教师的感染下,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教师上课时还可以加入一些肢体动作和丰富的感情表达,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传统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更喜欢安静的课堂,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扼杀了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因此,新课改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历史学科的特点就需要学生敢于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久而久之,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就会收获更多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体,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认识,并且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借助某个历史人物设计一些辩论题材,让学生分为正反双方展开辩论,从而对历史人物形成一个立体化的认识。可以配合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以激励学生投入更多的经历,课堂整体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总结:综上所述,参与活动积极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基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主要内容和目标,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进行创新,确保课堂活动得到有效地落实,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