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属于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其不仅是小升初考试的核心科目,同时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就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其仍然存在教学质量低下、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采用新颖的阅读训练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大量的语文教学案例可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布置了特别多的教学内容,但是起到的教学效果却不高。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原因对原有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语言表达能力属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其虽然不能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起到根本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研究发现,科学充实的语言表达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在开展语言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其核心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并借此提高学生的语感以及对文章的阅读能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语文的时间不长,很多汉字和词语都不认识,鉴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择的阅读内容一定要简单、有趣且通俗易懂,不能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畴。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四大名著中较为简单的《西游记》小学版供学生阅读。教师可以采取分组阅读教学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抽签,然后按照抽到的序号阅读《西游记》中的篇章。如学生小组A 抽到了《西游记》中的第一章《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此小组就要在限定时间内阅读完该段落。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小组阅读完毕后需要选取一人对阅读段落进行复述,小组的其余成员可以将第一章中的一些有趣的生字词摘抄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讲出自己对该词汇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学生理解阅读文章中的生词,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包含以下几方面。(1)通过阶段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2)通过语文阅读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而间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将表达分为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两种,所谓直接表达,即学生可以直接通过阅读提取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中包含的情感,学生只需要浅阅读即可掌握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倾向;而间接表达不同,间接表达必须通过深层次的阅读才能挖掘出来。鉴于此,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深阅读和浅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准确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速读一遍,然后随机挑选一个学生表达自己阅读完的感受。在浅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深阅读,并通过阅读分析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内心想法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内容。当深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语文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之外,还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同时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如,在向学生教授《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场景,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这壮丽的场景。
习作训练属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高质量的习作训练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化地理解课本上讲述的生字词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鉴于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揣摩作者的写作心理,并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应用某种修辞手法的主要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并尽可能地将这类写作方法应用到日常的习作训练过程中。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将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段落圈点下来。如有学生圈点出文章中的这样一段:“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分析阅读这一段文字带给自己的感受,询问学生作者在描写这一段时用了什么样的视角以及描写手法,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段落仿写。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应用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属于语文核心素养训练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高质量的语文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