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多采用讲授与练习、示范与模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操作技能方面大多采用边讲边练,巡回指导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课堂死板、缺乏生气,也没能根据所教授的知识技能灵活的、巧妙的选择教学方法,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调动,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勤于尝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日常教学,尝试探索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方法。首先,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其次,任务不易过于复杂,最好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步分段、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一步一步的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计算机诞生发展的历史故事,更加直接和深刻的了解这些计算机常识。教学过程有效调动学生为了解决问题的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后,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再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点评,做好补充和总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知识,印象深刻,学习效果更好。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提前准备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案例的特点和制作方法,然后提供给学生必须的素材和资料,指导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这个案例的制作。这种教学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例如:在PowerPoint 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份精美的《电子相册》,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制作该案例所用的主要技能和方法,此后再把所用到的技能方法给学生讲解一遍,然后给学生提供所需素材,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幻灯片的制作。在制作这个《电子相册》的过程中,学生非常明确任务目标,也已然知晓和掌握了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再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很容易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提升了学习信心,还可以体验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成果所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实践教学中,师生模拟一种真实的社会场景,完成相应的工作或任务。这样能让学生在一个类似现实社会环境的情境中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具体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在讲授Word 表格制作的时候,让学生模拟大学毕业生,参加面试应聘,制作一份精美详实的个人简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个人简历的模板,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个即将参加面试的大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一份精美的个人简历,充分的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学历、技能、特才、所取得的成绩等。还可以通过模拟面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让学生真实体验所学知识技能在日后工作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模拟教学法需要教师与学生高度投入,学生创作实践与模拟的情景要高度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一般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自主探索、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深入学习与掌握。
例如:教师在完成了Word 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技能教学任务后,可以设置一个综合性的练习任务。这个任务可以以一个项目的形式发布给学生。比如:以某个节日作为任务背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项目基本情况、基本要求,提供相关素材,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或者探索学习应用新的知识技能来完成本次项目。还可以让学生分成多个项目小组,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协同配合,共同完成这个项目。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除了以上介绍到的方法,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再不断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