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革新,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都快速更迭的时代,为了适应新模式,培养新人才,我国在21世纪初就推出了新课改。作为新时代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与挑战,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会”应试考点,而是要主动“会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涌现出大量的教学新模式,其中一种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实践——“导学案”教学,其更为显著地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因而在教学中得到大量实践,笔者接下来将就这一教学模式展开深入探讨。
1.导学案的定义。导学案,即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将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然后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探索与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新课标为根本,再将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在其引领下学生经过主动学习、思考、交流讨论以及反馈等,一系列步骤,达到“会学”的终极目标,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的构建并非易事,除了要明确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以及学习目标外,还需要考虑到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后期的习题练习等。
2.导学案的特点。经过笔者多年来的实际教学体验以及查阅到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几种特点。(1)学习目标明确。导学案在被教师设计出来时,就是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线索,并在导学案上明确指出了本次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一明确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在接受导学案的同时也明白了学习的重难点。(2)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导学案存在的意义就是促进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寻找到切入点,通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与探究,并结合相应的习题促进学生进行突破,从而彻底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点。(3)导学案的结构较为严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设计时,教师将设置逐层递进的疑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这样做,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疑难点的理解与认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合提升物理学学习素养。
教学模式根据其特点有独特的构建方法,导学案也不例外,在设计构建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明确导学案的构成原则,再结合其构成顺序,从而完成一份好的导学案。
1.主体性原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口味”的导学案。导学案的首要条件就是满足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如果这些条件都无法满足,那么这份导学案不过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罢了。
2.探究型原则。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需要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情境中,不断探究进步并进行相应训练。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引领他们一步步走下去。
3.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是每一位学生都要应用到的,但在每个班级必然存在对知识掌握的分层现象,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如可以通过设置难题、中等题以及易题的比例,循序渐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灵活性原则。优秀的导学案从不缺少,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到这些导学案是否匹配于自己的学生,因此我们在借鉴优秀导学案的同时,也要灵活地将之匹配到自己的授课风格以及自己学生适应的规律上。
5.开放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一大忌讳就是自己闭门造车,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编写设计,但是“集百家之长”才是编写导学案的正确打开方式,多参考多交流永不过时。
6.指导性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当下,如果一份导学案最终效果如同网上的视频教程,那将是毫无意义的,导学案必须符合指导性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通过它掌握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后面遇到其他困难时,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
1.学生预习,教师分析。在开新课之前,教师先将导学案发下去,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反馈,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思想错误。
2.学生交流合作,教师引导。对于学习中碰到的重难点,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个人合作交流或者分组形式的交流探讨。例如,在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中,教师应注意到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安装器材、实际操作以及数据记录、处理数据等。良好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就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学生展示,教师解惑。在交流讨论环节结束后,应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代表进行总结与分享,且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每一次发言都是锻炼的好机会。
4.学生巩固,教师纠正。在上完新课程后,学生必须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否则很快会出现遗忘等情况。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要积极迎接时代的变革,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导学案”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新课标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实施推行的一大重要举措,教师在构建与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凸显其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