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琴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自我调整,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教育行业更加需要改变,在全面实行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自己的理念,将教材分析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利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智慧,创造更有趣、更具特色性的课堂,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对于那些枯燥的文字叙述的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比较弱,他们需要的是来自于实际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这才能够使他们的记忆点加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只是照本宣科,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一股脑地教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此排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科学的课程本身就带着很多的趣味性,也和生活紧密相关,都是从生活中概括进来的,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是对科学进行系统的学习,他们大部分都只是了解一些基础而已,所以教师不需要将课程做成没有生气的知识教授课程。比如,在学习植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颗种子,如豌豆这种比较好种植的植物,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且要求他们每天都记录种子的变化,将每一个阶段的过程都记录下来。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参与感,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开始针对这样的记录做出知识上的总结,学生就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或许能够自己发现一些问题,推动教学课程的进度,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亲眼见证,或许学生会对于生命有更好的体会,融入珍惜每一种生物的意识。
在实际开展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应用自己身边的一切教学用具,特别是多媒体,因为多媒体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一种有力的冲击,可以让学生更加实际地看到科学的变化,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加上教师自身比较具有趣味性的语言和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到课程中。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小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不能够将自己的问题提得太大,否则学生很难能够理解题的意思,这样更加不可能快速的反应过来,只会使课堂变得尴尬,学生也会产生对于课堂的排斥心理。要营造出一个有趣有意思的环境,才能够让学生轻松地进入相应的情景中。
比如,在进行《动物的身体和运动》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小的卡通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动物身上有什么样的特点,从外观这种直观的方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让他们举手发言,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让他更加投入到课程当中,观察完了表面外观的东西,再进入到下一个比较难一点的环节,让学生自己继续观察视频,但是这一次可以给学生看透视一点的视频,这样不会让他们失去新鲜感,并且能够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去发现肌肉和骨骼的变化,这中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示,让他们一步一步地接近答案,但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整个规律的发现当中有一种参与感,有趣的课程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就是死记硬背,没有一点实用性,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将自己的位置放在一个“引导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环节,这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够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在课堂上创新出多种的模式。
比如,在进行《认识我们的地球》这一部分知识的教授时,不要直接让学生去阅读书上关于地球的介绍,那些语言都比较枯燥无味,学生会提不起兴趣,会影响到他们在后面课堂上对于教师讲授内容的兴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私下通过网络或者询问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地球的大概情况,第二天让学生对于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且可以让学生习惯自学和团队协作,在进行分享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插入一些问题,比如“地球分为几个板块”“南半球与北半球以什么为界限”“地球的陆地和水的分布面积分别是多少”等,一步一步地拓宽他们的知识,并且帮助他们完善笔记,还可以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全面地去准备知识,问题层层递进,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每个国家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不一样”等,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层次化递进的感觉,一步一步地深入到科学里面,让他们不会有断层,接受起来更加简单,并且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开动脑筋,这样思维会更活跃,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带领学生一起攻克有难度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总之,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我,从学生那里得到回应,并且积极地反作用在自己的教学里,创新自我,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重视趣味性课堂的开展。科学课程在小学中也是比较重要的科目,这对于学生后面的物理、化学、地理的学习都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完成教学模式的改变,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合理化地促进教育教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