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是当前“新课标”中的一个新提法,它包括积累语文知识、积累名家名篇等。“新课标”还强调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走入误区,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总结一些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实用方法,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多元积累语言。笔者在这里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中的一项核心内容。教师必须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首先,学会搜集作文素材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们要让学生注重素材搜集的原则,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不断搜集创作素材。无论是在阅读课外书籍还是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作文素材或好词佳句。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这些真实的素材积累到笔记本中,以便今后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能养成素材积累的好习惯。
无数的教学经验表明,教师要练就学生的慧眼,就必须严格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指引他们搜集作文素材的道路。当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搜集和整理各种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素材,就能在创作时“得心应手”,及时取出自己整理的素材。这样也能促进学生对作文创作的理解,学会对题材加以充分的思索、扩展、利用,以便清楚地看出作文层次,把作文创作形成一个连贯体。
语言积累需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要将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积累。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内文章的同时,积极倡导课外阅读。当前,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但书籍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不但阅读时间、阅读方式灵活,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外读物除了有配合教材的自读课本外,还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和文学名著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同时,教师要在读书的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只有对文章多读,才能读懂、读透,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使文章的经典语言成为学生的积累。只有在理解基础上的有效阅读才读有所值,读有所得,才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取得平衡发展,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积淀文化。语文教材拥有大量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值得学生去朗读、背诵,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草原》《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写景文章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配乐朗诵并展示这些美丽的画面,让学生边听边观看这些美丽的景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教师或其他学生游览的照片,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朗读,并对精彩片段进行背诵。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想象美丽的画面,不仅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还能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如何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
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语言积累及其运用,需要经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例子到习题,由精读到博读,由吸收到倾吐,一句话,由课内到课外。这说明课外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书源,开辟获得课外读物的渠道。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这两个主阵地,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帮助。在学校图书馆开放日,教师可号召学生去借书,还要号召学生把自己家的藏书带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这样,全班几十名学生,就有可能读到几十本书,一学期充实三次,学生就有可能读到上百本书。另外,可鼓励学生订阅《作文周刊》《读写天地》等报刊,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渠道。
学生表现欲非常强,在通过阅读——摘录——积累之后,都想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在表现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每周可安排一节“学会积累”的活动课,将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展示,表扬做得好的,称赞他们是语言积累的小能手。教师还要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张贴在班级的“作文展示栏”内,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借助展示和评价,能激发学生语言积累的热情。
口语交际是语言训练的大舞台,教师可让学生准备好说话的素材,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出说话的重点内容和提纲,在课上依次进行表达。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让学生注意时间与速度。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后,教师可创设去草原旅游的情境,让学生当导游,将自己的理解和教材中的语言有效地组织起来,向学生介绍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当地的风情民俗。教师可提醒学生在说话前列一个提纲,并注意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语文口语交际课很多,都可以这样开展。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讲故事、即兴表演、复述等,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综上所述,语言积累的途径很多,可以在说中积累,在读中积累,在写中积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积累。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语言积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