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百杰
我们提倡“不教”,并不是完全否定“教”的重要意义,教育固然是要通过种种“教学”的行为来达到目的,但是应当把握恰当的“度”,“不教”应当是我们倡导的教育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教”比“教”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不教”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长远发展,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正确地“不教”,因此,英语老师如何创造性地进行“不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索。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学生远比我们想象的能干的多,小孩的天赋能力不可小觑。英语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信任学生。首先,简单的单词发音,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摸索尝试,学生有能力自己或者在同伴的帮助下发出正确的读音,如果学生实在发不好,教师再进行纠正,并有针对性的指出发音问题。倘如教师一开始就将如何发音告诉学生,那么就剥夺了学生学习体验的机会,学生无法明晰自己在进行单词读音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因为不会遇到问题,所以就不存在解决问题,这样英语学习能力就不能得到提升。多数研究表明,学生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更能记得牢固。其次,课文句子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对而言趋于简单,而且,对于句子中出现的生单词,单词表上都有备注,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项任务布置给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句子的翻译“被动”的预习课文,进而课堂参与率提高,最终提高了学习效率。最后,作文的修改,作文修改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批改一个班级的作业,往往要花费半天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作文的批改。《高中英语课标》明确将自我修改和同伴互改作为非常重要的写后活动,而且自我修改和同伴互改也对学生文章整体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大有帮助。此外,教师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监督学生修改作文。教师可以将监督任务委派学生领导执行,学生领导负责检查和定期向教师汇报检查结果。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考试机制仍然控制着我们学校生活的今天,教师依然片面地关心学生的智力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教师难以发掘学生具备的加以引导可以迸发出巨大力量的潜力。
“人的智力因素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每一个孩子的独特天赋、能力和兴趣都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注意,都值得学校为之提供发展的机会。” [1]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之外,还要为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意味着,英语教师在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同时,可以适度地教一些知识点以外的其它知识。比如,课堂上,如果发现学生有歌唱方面的才能,教师即可以适度引导学生进行唱歌方面的练习,如果有浓厚的兴趣,将来可以考虑往歌手方面发展。如果教师在布置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某同学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那么即可以引导该生在生活学习中把握机会多进行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将来就业可以往这方面靠拢。
“不教”,这种教育方法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首先,真正“不教”的教师,课外一定是一个勤奋钻研的老师,他会在课外仔细研究教材,对于所要授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什么知识需要多讲,什么知识需要少讲,甚至不讲。其次,对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也要做到了然于胸,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往更高的水平攀登,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方面基本功的巩固,对于中等生,教师要注意发现其身上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其次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也要区别对待。性格孤僻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用语应慎重小心,以鼓励为主,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对于那些性格大大咧咧的、粗心大意、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教师则不能盲目的鼓励赞扬,应该在肯定他们的基础上,准确到位得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为他们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教师坚持“不教”有两层含义,首先,教师要有自己教育信念,要坚持到底。“如果我们决定改变我们执业的方式,须花很长的时间去转变,而且当我们处于过渡阶段时,我们往往做得不是很好”[3]英语教师发挥“不教”的艺术往往也是如此,追求的目标并不能立竿见影的实现,需要时间由量变向质变飞跃,此时教师不能因为暂时看不到希望而放弃自己的坚守,反而,应该坚持不懈。此外,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教师什么都要教,什么都要管,因此学生、家长甚至学校在一开始并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似乎还会给这种教师贴上有色标签,赋予其贬义色彩,这些外界压力都给“不教”艺术的发挥带来巨大的困难。其次,教师“不教”的力度需要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发展是由依赖到自主的过程,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依赖教师,但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这种依赖性会慢慢降低,针对学生发展的这一特点,教师“不教”的行为应随学生年级的递增而加强,即对年级越高的学生,教师应该讲得越少,以便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情况 “识时务”地“放手”并不断加大“放手”的力度,给学生辨别、选择、行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