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巍,符晓虹,陈 燕
(1海南省气象台,海口570203;2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海口570203)
海南岛地处热带,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气候资源得天独厚[1]。然而,在受益于暖热湿润的热带气候同时,海南面临着气候灾害的威胁,如台风、暴雨、雷暴、干旱等气候灾害,往往会对农作物造成“致命打击”[1-3]。据海南省气象局不完全统计,省会海口的年平均雷暴日为108天,澄迈县更是高居各市县“榜首”,年平均雷暴日达132.2 天,灾害性天气成为阻碍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大重要因素[4-6]。因此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提升农村民众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对实现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 年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7]具体提出了,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因此,智慧气象融入政府精准扶贫,是海南气象助力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
目前,关于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相关研究较少,孟茹等[8]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汉中市农村气象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进行细化评估分析,经数据对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建议,为今后做好汉中市农村气象服务提供了较好的依据,但数据统计较为单一,没有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模型。海南省的袁迎蕾等[9]在海南气象服务宣传的发展上,阐释了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性,并强调政府主导+全媒体的重要作用;符晓虹等[10]在气象科普宣传上,以新媒体传播媒介——微信的应用为切入点进行优势探讨,表明海南气象科普宣传的渠道宽、定位高,但是没有明确对应的服务群体,进行指标量化研究,不能较明确地知晓公众对气象科普宣传满意度,气象科普宣传效果欠佳。
本研究依据目前气象科普宣传的片面、粗犷等问题,以具有代表性的海南省精准扶贫村为调研对象,从气象科普为农服务的定位出发,分析海南省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现状和不足,总结农村民众对气象科普的需求特征,旨在探讨通过“互联网+气象”的核心技术驱动,构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以融入式发展统筹政府与部门资源,推动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11],打造“立体智慧化”科普宣传新模式,以期为气象精准扶贫找到有效发力点,充分发挥气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本研究属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3月,以海南省精准扶贫村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政府及各事业单位下派的驻村干部、气象信息员和普通村民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分析海南农村气象信息和气象科普宣传的现状和需求特点。调查范围遍及海口、澄迈、文昌等18个市县(除三沙外)的41个精准扶贫村,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本研究基于《海南省气象现代化建设综合评估报告(第六稿)》[12]中的《全国公众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电话调查问卷》的标准和模式,结合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特点制定《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具体包含天气预报关注程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与气象要素认知程度、获取气象信息的倾向程度、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程度4部分核心内涵。
采用统一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前成立问卷调查小组,召开会议,重点强调了问卷调查注意事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正规培训,避免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造成影响。各研究人员在给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前,向研究对象讲明研究目的,交代清楚注意事项和要求,以打消疑虑,得到配合。本研究在研究对象自愿参加前提下,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同一指示语,根据自己对气象科普宣传的实际情况独自做出自我评定。评定完毕后研究人员仔细对问卷进行检查,如果有遗漏的,要补充填写。
所有研究人员均须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确保研究与方案一致。所有数据都进行双份双次录入,并进行核对,保证数据采集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依据《海南省气象现代化建设综合评估报告(第六稿)》[12]中的《全国公众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电话调查问卷》的[12]算法模型,针对每部分的核心内涵进行细化分析,确定具体的指标权重,见表2。
基于《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的核心内涵和指标权重,制定相关普及率计算,见公式(1)。
表1 参与问卷调查的海南农村民众地区分布
表2 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率指标内容及权重
式中:PS为海南农村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d为难度系数,A1~A10 为相应的题目计算结果(率);其中一级指标中“天气预报关注度”中的题目A1、A2、A3,为单项选择题,计算方法:在所有样本范围内,计算题中各选项的所占比例,然后使用赋值方法进行加权;A4~A10 为多项选择题,计算方法:计算每份问卷得分,即题中选中选项个数×(100/选项个数),题中选项全选可得100分,并在此基础上,将所有问卷得分进行总和,进一步计算平均得分,例:A4=调查对象问卷题A4 得分总和/总人数。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问卷496 份,问卷回收率为99.2%,其中剔除错填、漏填等无效问卷共6份,保留有效问卷490份,问卷有效率为98.8%。
“天气预报关注程度”包含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率、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评价、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关注类型3个方面。
2.2.1 天气预报关注率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1为“是否关注天气预报”,共设置“非常关注”、“偶尔关注”、“有重大气象灾害时关注”、“不关注”4 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1。
基于“是否关注天气预报”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的关注情况,计算见公式(2)。
即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率为87.87%。
2.2.2 天气预报准确率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2为“天气预报是否准确”,共设置“准确率高”、“准确率较高”、“准确率较低”、“不准确”4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2。
基于“天气预报是否准确”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评价情况,计算见公式(3)。
即海南农村民众认为天气预报准确的比例为89.39%。
2.2.3 天气预报关注类型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3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倾向于了解哪些天气预报类型”,共设置“未来3 小时天气预报”、“未来3天天气预报”、“未来7天天气预报”、“未来8~15天天气预报”4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3。
基于“天气预报关注类型”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关注类型情况,计算见公式(4)。
即海南农村民众倾向于了解短时临近和短期天气预报的比例为85.11%。
“天气与气象要素认知程度”包含海南农村民众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认知程度和气象要素认知程度2个方面。
2.3.1 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认知程度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4为“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有哪些”,共设置“暴雨”、“台风”、“雾”、“龙卷”、“雷暴”、“大风”、“干旱”、“冰雹”、“其他”9 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4。
基于“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认知程度”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认知程度,计算见公式(5)。
即海南农村民众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认知普及率为35.68%。
2.3.2 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认知程度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5为“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有哪些”,共设置“气温(如:一天中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实况”、“其他”5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5。
基于“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认知程度”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对气象要素认知程度,计算见公式(6)。
即海南农村民众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认知普及率为38.37%。
“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认知程度”包含海南农村民众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普及程度、海南农村民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信息化途径倾向程度、海南农村民众获取气象信息的目的认知程度3个方面。
2.4.1 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普及程度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6为“所在村委会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气象信息”,共设置“气象预警大喇叭”、“村委会电子屏”、“村委会公告栏”、“电话”、“遇台风等气象灾害时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村里广播通知”、“微信群等聊天媒介通知”7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6。
基于“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普及程度”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获取气息信息的普及程度,计算见公式(7)。
即海南农村民众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普及率为35.10%。
2.4.2 获取气象信息的信息化途径倾向程度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7为“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更倾向于哪种方式获取天气的信息”,共设置“收音机”、“电视”、“电话”、“手机短信”、“各类媒体网站及气象网站”、“微博、微信、QQ、网易等手机客户端”6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7。
基于“获取气象信息的信息化途径倾向程度”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获取气象信息的倾向程度,计算见公式(8)。
即海南农村民众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倾向于通过信息化途径获取气象信息的比例为38.95%。
2.4.3 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目的认知程度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8为“平时关注气象信息的目的”,共设置“出行提前准备”、“穿着提供参考”、“身体健康需要”、“生产需要”、“随时做好突发天气防御”、“其他”6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8。
基于“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目的认知程度”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获取气息信息的目的认知程度,计算见公式(9)。
即海南农村民众中对获取气息信息的目的的认知率为38.40%。
“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程度”包含海南农村民众对普及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情况和宣传方法的知晓情况2个方面。
2.5.1 普及气象科普知识需求情况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9为“农村最迫切需要普及的气象科普知识”,共设置“气象防灾减灾常识”、“防雷气象科普知识”、“气象与生活”、“气象与农业生产”、“气象与水产养殖”、“气象与生态环境保护”、“气象与疾病预防”、“其他”8 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9。
基于“普及气象科普知识需求情况”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对普及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程度,计算见公式(10)。
即海南农村民众对普及气象科普知识需求率为37.47%。
2.5.2 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方法的需求情况 本研究制定的《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中题目A10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更倾向于哪种宣传方法”,共设置“加强与村干部沟通,每年固定组织下乡开展专家讲座宣传”、“多采用短信、微信等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提供天气信息”、“多让村民了解一些气象谚语,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向农户、种植户等提供时效性更长的天气预报(如8~15 天的天气预报)”、“其他”5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10。
基于“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方法的知晓情况”选项分布结果,分析海南农村民众对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方法的需求情况,计算见公式(11)。
即海南农村民众对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方法的需求率为44.65%。
依据《海南省气象现代化建设综合评估报告(第六稿)》中的“全国公众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电话调查问卷”[12]的算法模型,基于本研究《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问卷》的核心内涵和指标权重,可得出海南农村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为59.58%,相较于《海南省气象现代化建设综合评估报告(第六稿)》中的2016年海南省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78.5%,明显偏低,表明目前气象科学知识在海南农村的普及面相对较窄,宣传力度不足。
进一步结合天气预报关注程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与气象要素认知程度、获取气象信息的倾向程度、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程度4 部分核心内涵结果进行细化分析:
(1)在天气预报关注程度方面,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率为87.87%,表明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普遍关注度较高,另外从海南农村民众认为天气预报准确的比例为89.39%来看,表明海南农村民众大部分皆认为天气预报较为准确。此外,海南农村民众倾向于了解和获取短时临近和短期天气预报。
(2)在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与气象要素认知程度方面,天气认知普及率和气象要素的认知普及率分别为35.68%和38.37%,表明气象部门对这两方面的宣传程度匮乏。根据“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认知程度”的选项分布,海南农村民众对暴雨和台风的认知度较高,但对雾、龙卷等其他的天气认知度明显偏低;同样,在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的认知上,海南农村民众对气温和降水实况的认知较高,但对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认知不足,因此气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与气象要素的知识宣讲和针对性地宣传,让海南农村民众更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天气和气象要素。
(3)在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认知程度方面,海南农村民众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普及率较低,仅为35.10%,且较多局限于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村委会的电子显示屏以及气象预警大喇叭等气象信息途径,在全球网络信息化大背景下,海南农村民众倾向于通过信息化途径获取气象信息的比例为38.95%,虽然“两微一端”[13-15]在城市已经较为普及,但海南农村民众仍然更倾向于通过电视和手机短信的方式获取气象信息。另外,海南农村民众中对获取气象信息的目的的认知率也较低,为38.40%,说明大部分海南农村民众未将气象信息作为自己生活中的必备信息,仅认为气象信息对出行和生产有参考意义,并未意识到气象信息对自身健康、突发天气防御等有重要影响。因此,从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认知程度结果表明,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对海南农村民众关于获取气象信息的各个途径宣传力度,让海南农村民众获取气象信息能够不局限于低效的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村委会的电子显示屏等途径,要跟上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推广高效、便捷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途径,把气象信息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生动地展现出来。
(4)海南农村民众对普及气象科普知识需求率仅为37.47%,说明大部分的海南农村民众并未了解自己真正需要普及的气象科普知识,仅局限于对气象与农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常识需求,对气象与疾病防御、气象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和认知较少。
而且在海南农村民众对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方法的需求不强烈,需求率仅为44.65%,因此大多数海南农村民众对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方法的知晓程度不高,根据选项分布,虽然大部分农村民众对短信、微信等便捷的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方法和专家讲座宣传、加强沟通的方式的需求度较高,但在了解气象谚语上的需求度较低,体现了对气象谚语的这种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方法的认知还是存在不足。
根据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调查和分析结果特征,针对当前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存在的不足,结合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调研结果特征,本研究认为海南气象须创新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方式,打造“三驱+立体智慧化”宣传模式[16-17],以智慧气象助力脱贫攻坚。
3.2.1 政府主导支持的必要性(“一驱”)结果显示,海南农村民众对天气预报普遍关注度较高,且大部分皆认为天气预报较为准确,这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气象也越来越重视,《海南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0—2020年)》、《海南省“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琼府办发[2013]176号)等有关文件,都对加强气象科普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8]。
海南省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把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当做一项长期的事业来抓[19],首先要争取的就是省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建立与市县政府、气象局的长期合作机制,结合扶贫工作,围绕着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天然密不可分的关系,广泛开展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把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农村经济发展和重要工作计划中。其次,海南省气象部门要把“顶层设计”充分地展现给各级党政部门,怎样成立的组织机构,各单位的责任划分,管理指导等,切实向政府部门推介优秀的农村气象科普产品计划,并积极与政府合作,抓好气象科普宣传示范工程建设等重点工程。最后海南气象部门要力争将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在财力上充分支持;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农村气象科普年度经费。
3.2.2 各部门和媒体的有效联动性(“二驱”)针对气象部门对与农村民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象要素的宣传不到位的情况,不但要争取省级、市县政府的支持与推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各部门的资源和媒体的力量开展有效联动的工作机制[19]。农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业生产,海南气象部门应抓住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以及科技活动月等重要的时间节点,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下乡,开展农业指导、气象为农服务等面对面交流座谈会,共同谋划气象科技扶贫等重要议题。此外,走进乡村的宣传还需要媒体的配合,媒体可从全新的角度,对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展开广泛的内涵阐发,进一步扩大气象信息的社会影响力。
以往的科普宣传,大多是听取农村民众的意见或建议,以此增强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防灾减灾的执行力,但这远远达不到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目的,所以建立稳定的部门协作和媒体互动的需求反馈平台,为气象部门及时、有效地了解农村民众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倾向性和对获取气象信息目的的认知,开辟了“绿色通道”。
此外,水文、水利、地震等也是与气象高度相关的部门,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与多部门的联动,确为关键。首先需要与部门和媒体制定全年“农村气象科普宣传行”的计划,初步规划好每个月与相关部门和媒体的活动。其次,在媒体和协作部门的推动下,农村气象科普宣传要形成和构建“人人懂气象,人人爱气象”的精致优良氛围,满足农村民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最后利用省内媒体和各部门较稳定的合作机制[20],建立高效的信息分发流程,实现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农村,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及其气象灾害的防御。
3.2.3 社会参与的广泛性(“三驱”)实现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社会化[21],对当前气象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做实农村气象基础科普工作,根据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特殊的实际,大型农作物收购商和学生志愿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作物收购商和农民交流最多,气象部门应以气象信息员为枢纽,建立将气象科普随收购商进农村的合作机制,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折页等资料随农作物收购车进农村,以“科普大集市”的方式,扎实有效地推进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农村民众的灾害防御意识。“送科普”仅仅是合作的第一步,“讲科普”才能真正提高气象科普的知识和技能。海南气象部门要让收购商做到基本弄懂,科普下乡后,由收购商向农村民众讲述自己掌握的科普知识,既接地气又能达到“融入”的效果,形成气象科普宣传合力,为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提供切实有力的气象保障。学生志愿者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海南气象部门每年暑假都会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中国行”走进乡村。大型科普活动的优点在于普及面广,但往往细节才是真正做好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关键。由于海南农村民众文化水平不一、科学素质不够高等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科普讲解,让志愿者们通过畅谈的方式了解农村民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促进气象科普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农村民众。
此外,农村气象科普还可以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吸引更多的企业下乡,助力科技扶贫,构建“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科普工作社会化格局[21]。
3.2.4 打造“立体智慧化”科普宣传新模式“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三驱动三管齐下,是增强气象科普宣传在农村,尤其是对口的扶贫村,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的革新,迫切需要“立体智慧化”的气象科普宣传模式,满足农村民众日益增长的网络信息化传播方式的需求。
智慧型气象科普宣传模式[19,22],体现一种无处不在、充分共享、高度协同、全面融合、更加安全的特征,将有效提高气象信息惠民服务的效率和科技含量。海南气象部门应充分利用兴农网为农村民众提供农业气象预警信息,开设专栏提供农业气象实用技术和农业服务,还可依托海南“农业科技110”在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基础上,建设气象灾情上报渠道。农业网络平台的服务对象大多为村干部、气象信息员以及驻村书记等工作人员,而普通农村民众则更多地依靠手机获取气象信息以及气象科普知识,“两微一端”等新技术在手机、网络传播载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 年2 月28 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3],截至2018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29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 亿,农村网民规模为2.22 亿,占整体网民的26.7%,较2017 年底增加1291 万,年增长率为6.2%。农村网民的增速快,海南气象部门要不断将智慧化的气象科普宣传途径融入农村民众的生活,最大程度提高他们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在降低农业生产损失上争取更多的时间。如微信的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海南气象”,开设农业气象服务专版专栏,实现农村民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线上线下互动,通过平台留言,了解他们的气象信息需求并及时作出回复和答疑。除线上线下的互动外,还可推出H5、MAKA 等动画式的农村气象科普防御指南等,形成趣味宣传的气象知识共享,将专业知识与常识和技能有机融合,达到内容丰富,知识与趣味结合,通俗易懂。专栏以及“海南气象”其他版块的预报预警内容,可通过建立“村小组气象科普宣传群”进行发送,实现随时随地便捷获取,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村民众气象科普文化素质。
微信、微博、网站等传播平台是气象科学普及的智能信息化窗口[24],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覆盖范围可通过全媒体融合,形成“立体”的推广模式,通过微信、微博、网站、客户端APP等方式,全面打开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新局面,显著提高气象科学普及的综合效益。媒体融合带来的是最大限度的气象科普知识的共享,信息量传达速度快、内容多,因此海南气象部门要认真核对气象科普知识传播的准确性,在农村民众需要访问公众号或微博、客户端等个性化的预报服务时,进行适当的身份认证,以防非气象组织钻空子,进行虚假传播。气象科普宣传高度的自动化,充分发挥了智慧气象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信息共享、无处不在的理念[25-26]。
传播平台的建设是对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做“输入”,将科学知识融入教育则是“输出”[27]。教育的主体对象是校园,海南气象部门要将气象科普教育示范工程纳入农村,积极发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新媒体气象科普宣传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学生的课堂上,将H5、MAKA 等气象科普的动画通过计算机立体智慧化呈现,创新气象科普活动的方式方法,全面做好农村气象科普教育,提升未成年人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三驱+立体智慧化”的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模式是适应信息化传播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28],具有主动性和互动性,有利于农村气象科普宣传产品的推介,实现效果的全方位、无死角和显著化,对提升海南农村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和覆盖面至关重要。气象科技助力扶贫,改变原有宣传内容和普及方式,根据海南农村民众的实际需求和农业生产特征,提供符合他们接受能力,尽量可视化、通俗化的气象知识普及和灾害预警及防灾减灾服务,以媒体融合信息化的方式增强其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农村科技宣传栏、村委会板报以及乡村学校教育文化长廊等,在农村、学校等地大范围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提高海南农村民众对气象科普宣传认知以及接受程度。
致谢:感谢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智慧气象团队对文章写作的指导与支持;感谢正高级工程师冯文为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制作以及研究对象的遴选提供了宝贵意见;感谢高级工程师许向春提供的海南气象现代化建设综合评估报告和海南气象科普宣传的数据源以及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