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学生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提升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实践研究
——以上海临港地区大学生知识产权知识竞赛为例

2020-04-07 01:15张善杰
图书馆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答题专利竞赛

李 慧,张善杰

(上海海事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上海 201306)

1 引 言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再次在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等三大类知识产权申请量上全部领跑,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虽然,国家在鼓励创新、鼓励知识产权,但其实很多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仍然淡薄。数据表明,中国的专利数量与质量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核心专利的数量不多,专利布局不合理,中国离知识产权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是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高等教育作为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迫切需要深化改革,高校图书馆也需要转型发展,积极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和升级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正式发布《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鼓励和支持高校图书馆成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全国至今已有逾50所高校挂牌成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并成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服务学校科研创新和社会发展,并在专利服务方面展开积极研究。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共有23所高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未来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将达到100所。张立昆等[1]探讨了面向科研团队的精细化嵌入式专利服务模式;肖珑等[2]针对支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李杉杉等[3]研究面向高校内部、面向协同创新产业链和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三层螺旋上升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张善杰等[4]和张丽英[5]分别从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嵌入式服务障碍、对策与服务模式进行研究。此外,苏琳[6]调研高校学生专利素养和需求现状;赵军成[7]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相关策略与机制。本文从实践角度,结合本校经验,探索实践一种大学生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

2 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

2.1 提出背景

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面向校内外积极尝试相关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加之,近些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直致力于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将每年4月20日至4月26日定为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并指定活动主题。各省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企业及高校等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知识竞赛形式的活动也开始出现。对于高校来讲,鉴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陆续成立,除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在本校内部嵌入学科发展,同时,积极承担提高在校大学生知识产权信息素养的职责。部分高校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地方基地,服务学科和专业建设,如南京工业大学是国内唯一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专利数据中心和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建有国内外OLED专利导航数据库[8],依托高校专利竞争力平台,服务学科建设等。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仅在重点高校,以及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这些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展相对广泛。重点高校在本校内部学科发展需求就比较丰富,且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重点高校较为密集,创新企业数量也较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的数量多,需求层次也广泛。而国内其他地区大多数高校的相关服务还局限于信息检索和咨询等。特别对于知识产权日的活动,一般是在活动日前后做一些宣传,部分高校也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竞赛,但内容相对简单,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2.2 新模式实践

经过初步调研发现,我国仅有部分高校存在知识产权学科专业教育,也有部分高校在信息检索课程中涉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介绍,但这些高校仅为少数。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多年来开设《信息检索与实践》课程,课程本身学时较短,课程中仅用2—4学时对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及检索时间进行介绍。另外,自教育部科技查新中心(G12)成立以来,上海海事大学也开始面相校内师生提供专利咨询、专利查新等服务,校内其他机构或学院提供学科决策支持及管理决策,面向海工特色企业,如向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专利咨询、专利分析等服务。然而,专利信息服务形式相对单一,服务范围也相对较窄。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短课时的课程教育只能让学生对知识产权有个概念认知,因此,上海海事大学开始探索形式丰富的服务模式。为提升在校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2018—2019年,上海海事大学开始联合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持续开展知识产权系列活动,内容包括知识宣传、知识竞赛等。2018年,首届知识产权竞赛采用了一次竞赛的形式,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走马观花”式答题后,并未进行深刻思考和赛后总结,未达到提高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目的。另外,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参赛者反映题目内容不够丰富,竞赛形式单一,导致无法拉开竞赛差距。

(1)竞赛平台

基于首届竞赛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建立知识产权竞赛平台,平台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学生可对竞赛模式进行选择,比赛模式主要包括“一次比赛”“初赛+复赛”“入围赛+资格赛+决赛”等三种形式,比赛形式多样。当然,不同形式的比赛同时设置不同难度系数的竞赛答卷。根据学生时间、兴趣或自身知识储备,对比赛形式进行选择。如学生时间不充裕或者仅仅想尝试答题,可选择“一次答题”形式,并在答题之前对答题难易程度进行选择。另外,本平台可对答题次数和时长进行限制,同时,借助平台设置防作弊操作,如对切屏次数进行限制,频繁操作则提醒输入验证码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获取知识,达到竞赛目的,比赛都可选择是否参加赛前辅导,赛后平台设置答题后立即公布答案,让参赛者明了错误内容。多倍导入竞赛题库题量,设置题库形成随机试卷题目,随机选项,基本可以保证参赛者试题不完全相同。

图1 知识竞赛模式流程图

(2)平台实践

由于地处上海临港大学城地区,集聚了多所综合类及工程应用型高校,包括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建桥学院等。2019年的第二届竞赛再次面向临港地区大学城,加大宣传力度,借助网络平台技术如中国知网(CNKI)开发的全流程竞赛考试服务平台进行。参赛者根据自身习惯扫描竞赛二维码,登录注册后进行网上答题,移动端和电脑端皆可完成答题。

为丰富竞赛内容,同时不增加答题者负担,竞赛题型选择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内容涉及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版权)等相关常识,存在概念和案例两种考察形式,案例中也融入时事热点,例如,“啥是佩奇”侵权事件、视觉中国黑洞照片知识产权争议,让学生从热点事件中获取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以多选题的形式,对生活中常见的侵权风险或侵权行为进行分析,如网上图片或文章,不加引用任意转载;学术论文写作时,对其他公开文献的引用,让学生对比分析判断,认真思考后得出答案。结合答题结束后的答案分析,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更好地起到教育的目的。同时,在试题中加入部分检索试题,如给出专利号、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或时间范围等检索条件,要求获取专利数量或专利法律状态等信息,并在答案解析中给出详细操作解释。这样,参赛者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常识,也对信息检索的技能进行了锻炼。

(3)结果分析

根据竞赛规则,筛除非临港地区大学生参赛者、重复答题等因素导致的无效答卷,第二届竞赛(2019年)共回收461份有效答卷。另外,为了简化竞赛结果,本平台对不同答题试卷难度系数进行设置,也就是说,不同答题试卷会有不同的权重,总分结果展现的即为已加权之后的分值。经统计结果得知,采用“一次竞赛”形式的有效答题396人,“初赛+复赛”形式的有65人,优秀30人(占比7%),良好102人(占比22%),及格94人(占比20%),不及格235人(占比51%),结果如图2a所示。首届知识竞赛(2018年)的“一次比赛”,共回收581份有效答卷,满分16人,优秀(85—99分)50人,良好(70—84分)77人,及格(60—69分)80人,低于60分的不及格人数为358人,占比为62%(如图2b所示)(1)由于首届竞赛并未采用改进后平台,且全部为“一次竞赛”的形式,对于竞赛结果分值并未进行加权。。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满分和优秀人数比例都有所减少,但是,不及格比例大大降低,及格和良好比例提高。由于在赛事准备阶段对竞赛试题难度进行提升,多举措进行防刷题设置,可能对满分和优秀比例有所影响,但不及格比例降低,及格和良好比例提升,这意味着临港大学生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知识竞赛取得初步成效。另外,由于第二届竞赛成绩存在系统加权,在加权系数的设置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对竞赛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影响。然而,从整体上看两届竞赛结果仍然存在合理性。同时也可以看到,两届竞赛参赛人数减少近20%。由此说明,学生答题积极性依然不高,除竞赛本身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知识产权意识还相对薄弱,知识产权素养教育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

图2a 第二届竞赛成绩统计

图2b 首届知识竞赛成绩统计

基于培养学生知识产权多方面技能,让学生不仅要知道知识产权是什么,还要培养其利用知识产权成果的技能,掌握能做什么和如何做。本文建立知识产权竞赛平台,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另外,每次竞赛流程都会可选择的经过赛前辅导,可以满足有求知欲望和积极性较高的同学。为了培训学生信息检索和利用知识产权资源的技能,将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专利成果转移和转化、专利风险规避、专利布局策略等,可以以案例分析或信息检索索引的形式给出,相关内容以开放获取的形式在网络公开,助力于知识产权素养教育。

3 总结与建议

知识竞赛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形式。从竞赛效果初步来看,该项活动有助于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知识产权舆论氛围的生动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和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参加积极性有所下降,知识产权意识和素养仍然薄弱。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为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素养教育,除了建立更加便利化的竞赛平台,还应加大组织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另外,将知识产权素养的教育融入学生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发展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相融合的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2)未来,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是知识产权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高校图书馆在其中大有可为,如设置信息检索等信息素养培养课程外,还可在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相关内容比重,甚至单独开设知识产权素养培养课程,将其设置为通选课或必选课也是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一个有效方法;举行各种形式的实践课程,如尚存争议知识产权案例的辩论,创新设计大赛中的专利申请培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3)除了优化知识竞赛平台,还要在竞赛形式与内容上进行改进,同时拉开竞赛层次,开展难度层次不同、竞赛内容侧重不同的知识产权竞赛,如专利分析大赛、专利创意大赛等。鼓励和辅助学生参与行业内乃至国家平台上的相关比赛,让学生参与比赛的同时,提高知识产权素养和相关技能。这样,除了能发掘学生潜能,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履历和机遇。

(4)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重点提出,高校学科建设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优化学科布局,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基于本校特色及优势,特别是针对特色类高校,丰富学科建设,增设知识产权相关学科。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航运、物流特色明显,海商法等学科优势突出。其图书馆主动嵌入学科服务,辅助法学院、航海学院、物流学院开展学科建设,如知识产权法、航海或物流知识产权管理,等等。

明显地,除了升级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此外,育人是各大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和教育核心,服务育人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根本目标和价值所在。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新形势,面向大学生需求,培育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基本素养,提升服务育人的效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答题专利竞赛
答题、拍照、必微博、求关注…… 减了老负担,又练“新技能”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