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雯 温秋敏
【摘 要】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对泰国留学生的汉语交际得体意识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得体意识以及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长与他们汉语得体意识之间的关系,从母语文化负迁移、母语文化正迁移、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文化认同差异等方面分析影响汉语得体意识的原因,从中得出汉语教学启示:放宽要求,了解差异;加强引导,潜移默化;重視短期学习者。
【关键词】泰国留学生 得体意识 语用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056-04
“得体”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恰当的;言行举止恰到好处的。”从语用学角度来看,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需要将这些话语放入特定的语境之中,而得体是适合不同语境的需要,采用间接的交际方式,取得最佳交际效果。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团体的文化载体,因此人们说出的言语不仅要符合该语言的结构规范也要符合文化原则。留学生学习汉语、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既属于语用学研究的范畴,也属于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范畴。留学生在使用汉语交际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交际目的,是否存在误解、冲突,是否存在不适感,都与言语的得体性直接相关。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目前关于留学生汉语得体性和得体意识的研究主要关注点是教学方面,包括对课堂语言得体性研究、汉语教材得体性研究等,还有是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对汉语交际得体性的理论概括与总结。总体来说,对于留学生汉语的使用以及交际中汉语得体意识的研究较少。本文试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为理论基础,以来华泰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长与他们汉语交际得体意识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影响得体意识的因素,以期对未来留学生汉语教学有所启发。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设计思路
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长与他们使用汉语交际的得体意识之间是否有关联性,尝试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汉语交际得体意识培养建议。索振羽在其《语用学教程》一书中提出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并认为得体原则包含礼貌原则、幽默原则、克制原则三个原则。本文根据索振羽的得体原则,以礼貌准则及幽默准则作为泰国留学生得体意识的主要考察方向,根据以上原则,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从禁忌与委婉语、礼貌准则、幽默准则进行调查,其中礼貌准则包含赞誉次准则、一致次准测、谦虚次准则、宽宏次准则、恰当的称呼次准则。另外介于多数民族在交际过程中都有趋吉避凶的心理,因此也将趋吉心理加入其中。
目前就广西外国语学院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来看,主要分为“1+3”学历生(泰国学习1年,中国学习3年)、“3+1”非学历生(泰国学习3年,中国学习1年)、1年汉语预科生(汉语零基础起)、1年汉语交换生四种教育模式,这几种情况基本涵盖目前国内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情况,具有代表性。另外,学习汉语3年以下的学生主要开设汉语语言基础课,包括汉语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未接触中国文化、文学、中国概况等相关课程,多数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HSK3级,属于初级水平。而学习汉语在3年及3年以上的留学生,多数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HSK4-5级,属于中级水平,因此根据被试的学习汉语的时长、汉语水平、学习进度、课程安排以及人数对比,以学习汉语3年为分界线,将学生分为3年及3年以上组(包括3年),以下简称1组,共45份和3年以下组(不包括3年),以下简称2组,共45份。考虑到学习时长较短的学生汉语水平问题,为避免影响调查的结果,调查问卷分为中文版和中泰双语版,3年以上组是中文版,3年以下组是中泰双语版。每套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汉语时长、在中国生活的时间、HSK等级(如未参加考试则不填);第二部分是根据索振羽的得体原则中的礼貌准则以及幽默准则设计提出的24个问题。参见表1。
根据内容上的关联以及考察的目的,问卷中的24个问题,主要分为八大类。参见表2。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泰国留学生,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长不等,学习汉语时间最短是3个月,最长是5年。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共发放94份问卷,收回94份,有效问卷90份。男生25人,女生55人。年龄主要是20~23岁之间,从年龄结构来看,被试为青年人。本次调查包含学历留学生33人、1年制非学历交换生42人、学历预科留学生15人,基本上涵盖目前国内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模式,能够反映目前国内泰国留学生的基本情况。
(三)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所得数据将通过SPSS.23软件和EXCEL进行分析,将3年及3年以上组和3年以下组每位被试的问卷统计分数录入SPSS.23之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另外,将每位被试每题所得分数录入EXCEL计算问卷中每题的总分和平均分,分析每题得分是否存在差异。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泰国留学生得体意识状况分析
该问卷满分为24分,考虑到个人性格、表达习惯等方面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回答,为了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调查主要以阐述话语表达语境及话语表达,让学生做出选择,其中A选项为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得1分;B选项为比较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会一定程度上引起听话者的不适感,得0.5分;C选项为不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会造成听话者的误解,可能影响双方未来关系的发展,得0分。根据两组留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1组被试的得分最低分为15.5,最高分为23.5;2组被试的得分最低分为12,最高分为21.5。使用统计软件SPSS.23对两组被试24个题目的个人总分进行了平均分统计,结果见表3。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时长与汉语交际得体意识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两组数据运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数据的均值进行了检验,结果见表4。
另外,为了了解两组学生每个问题的得体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两组被试每题得分的总和和平均值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5。
(二)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两组泰国留学生个体被试总分的平均分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3可知,1组个数45个,平均值18.6778,标准差1.86217;2组个数45个,平均值17.6000,标准差2.94958。两组的平均值都高于12,1组的平均分高于2组,且2组的数据离散程度大于1组,由表4可知,独立样本体检验的结果,t值=2.073,df=88,P值=0.041(<0.05),p值小于0.05,说明3年及3年以上组(1组)与3年以下组(2组)的总分存在显著差异。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习汉语3年及3年以上的泰国留学生在汉语交际得体意识方面的得分平均分为18.6788,且数据离散程度较小,说明同学的得分接近平均值18.6778,他们的汉语得体意识较高。而学习3年以下的泰国留学生在汉语交际得体意识方面的得分平均分为17.6000,且数据离散程度较大,说明学生的实际得分相差较大,说明这个阶段的泰国留学生在汉语交际得体意识方面差异较大,呈现不均衡的水平。
通过对两组泰国留学生每题分数总和与平均值数据对比,2组分数高于1组的只有5个题:Q5、Q7、Q15、Q18、Q23,总分相差在3.5-10之间,平均分相差在0.033~0.223之间,且只有Q7和Q18总分相差超过5分,平均分相差超过0.14,两组分数相同只有1题:Q16,其他题目都是1组高于2组。从纵向分数对比可以看出,学习汉语3年及3年以上的留学生汉语交际得体意识普遍高于学习汉语3年以下的留学生。
综合横向与纵向的两组数据统计对比结果来看,学习汉语3年及3年以上的学生汉语交际的得体意识高于3年以下的学生,汉语学习的时间长短与泰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交际时的得体意识有关联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以上统计结果和问卷答题情况,可以推断出影响泰国留学生汉语交际得体意识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母语文化负迁移
泰国留学生用汉语进行交流,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一些行为在母语文化中是得体恰当的而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会是不得体的,母语文化对其汉语交际行为产生了负迁移。例如,在禁忌与委婉语方面,在泰国受法律限制,普通民众公开讨论王室或者政治话题属于违法行为,而在中国政治却并不属于敏感话题,1组在有关与中国人聊天话题禁忌方面总分24,平均分0.533,多数同学选择了政治有关的话题,可见是受到母语文化负迁移。
(二)母语文化正迁移
既然母语文化对泰国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有负迁移,那么在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相同或相似的方面,也会产生正迁移。例如,中国人历来讲究“谦虚”,中国人重视交际时的“谦虚原则”,这一点在泰国的文化之中也有所体现,因此在“谦虚次准则”方面,受到他人夸赞以及承担任务方面两组的总分都高于35,平均分都高于0.75。另外,在“宽容次准则”方面,因为中国文化和泰国文化都是高语境文化,即说话人用间接、委婉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意思,如采用媒介语言进行交流、表达个人意见等方面1组总分高于35分,平均分高于0.75,得体意识较高。
(三)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
因为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不同,接触了解中国文化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有所不同。调查中显示,学习汉语时间较长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更深。例如中国人对“死”“鬼神”方面的话题有忌讳或者禁忌语也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因此在提到“死”时通常会用“去世、逝世、与世长辞”,但是泰国留学生只了解中国人对“死”有忌讳,而没有了解这样称呼也是对死者的尊重,在有关清明节是否能说“节日快乐”、对死者的尊称方面,1组总分35.5、34,平均分0.789、0.756;2组总分27、28.5,平均分0.6、0.633,2组的同学学习汉语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化没有完全了解。另外,泰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谦虚次原则”没有完全了解,在别人表达向自己学习这一方面,两组的总分低于35,平均分低于0.7。当别人表达要向自己学习时,多数同学仅了解这是对自己的夸赞而没有意识到对方的谦虚,这是因为对“谦虚次原则”了解不深入而引起的。
(四)文化认同差异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还有一种情况不受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影响,而是因为文化认同差异而引起的。例如,与刚认识的中国朋友聊天的话题调查,两组总分低于35,平均分低于0.7,多数学生选择了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而没有考虑到朋友的意愿,还有多数人认为政治话题比个人隐私、年龄、家庭收入更容易引起朋友的不满。
四、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泰国留学生汉语交际得体意识的调查以及原因分析,对教学的启示有:第一,放宽要求,了解差异。学生受到母语文化影响较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母语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特别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有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之处要特别关注。同时,与留学生交流的过程,要提高自身的宽容度,对他们的某些“不礼貌、不得体”的言语要适当容忍,降低要求。第二,加强引导,潜移默化。除了关注汉语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引导和文化知识的普及,涉及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了解到中泰文化的差异,增强他们的得体意识。第三,重视短期学习者。本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汉语的时长对留学生的汉语交际得体意识有影响。对于汉语学习时间较短、接触中国文化较少的学生要从开始就向他们传播汉语的交际原则,提高他们的交际意识和得体意识。
【参考文献】
[1]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索振羽.語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希杰.语言的规范化和言语的得体性[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2).
[5]王希杰.语言的规范化和言语的得体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6]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7]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下转第75页)
(上接第58页)
[8]常敬宇.试论汉语交际的得体性[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2).
[9]冯蕾,高淑芬.第二语言写作中语言不得体现象成因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5).
[10]郭云婷.浅析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得体性[J].华中人文论丛,2014(2).
[11]刘元满.汉语教材中的人物关系及话语得体性分析[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7(2).
[12]李咏梅.浅谈跨文化交际语言得体性[J].科技信息,2008(32).
[13]王端.从留学生礼貌语语用失误看汉语课堂语用能力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4).
[14]吴熹,陈惇.跨文化交际语言得体性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5).
[15]赵晶.语言学中权势及等同关系对于学生语言得体性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3(24).
[16]张如梅.语言的得体性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大理学院学报,2004(4).
[17]郝琳.对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文本真实性、典型性、得体性的若干考察[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3).
[18]曹贤文.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方法与量化数据分析[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作者简介】张茜雯,女,甘肃天水人,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温秋敏,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文化传播。
(责编 郭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