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回首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那几个月,虽然不在学校,但多姿多彩的课堂、精彩纷呈的活动,依然让我们收获满满。当然,在我们向前、向上行走的路途中,偶尔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我们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那天和往常一样,孩子们在班级QQ群里纷纷健康打卡,这时候,群消息里突然出现一条“寻找‘你爹”的信息,我点开仔细一看,原来是有一个孩子将自己的QQ名修改成了“你爹”,负责健康打卡的家委就将截图发到了群里。尽管这条信息很快就被撤回,但是我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个问题。
我开始思考,这个孩子真的就是如此“无礼”吗?一定不是!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在通过网络教授各门学科、关注孩子们知识层面习得的同时,是否忽视了“育人”这一个重要方面。网课期间,我经常听到或看到很多老师吐槽的各种糟心事,比如:有些同学一边上网课一边玩游戏或者群聊,全然不顾老师的讲解;点名好几遍,任凭老师千呼万唤,学生们就是不回应;点名回答问题时,无动于衷假装信号不佳;在讨论区不断刷屏“斗图”、送花、点赞;各种声音为直播课“伴奏”……很多孩子在网课期间似乎变了个人,在学校里讲文明懂礼貌,可是到了网络上,却是另一番模样。
“空中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老师和学生架起了学习和沟通的桥梁,我们不仅要掌握在互联网上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更要加强学习很多其他知识,比如“网络礼仪”。想明白这一点后,我不仅对“你爹”不生气了,还更加清楚地知道,作为老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要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网络礼仪”的教育和宣传。随后,我开始逐步渗透落实“网络礼仪”教育。
身体力行,改变从自己做起。在网络教学渐入佳境后,我开始慢慢地在教学中给孩子们“网络礼仪”的教育和示范。每次上网课前,我总是会穿着整洁、精心梳理发型、配上妆容、测试网络质量,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镜头前。我想用行动告诉孩子们,不见面不等于感觉不到一个人的修养。通过我的带动,我发现屏幕前散着头发、穿着睡衣、吃着零食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到后来有的孩子还穿上了校服,戴上了红领巾,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明確规则,共同遵守班级“网络礼仪公约”。结合网课时发现的各种细节,我们有针对性地制订了班级“网络礼仪公约”。比如:在直播过程中不随意打字或发表情;上课提前等候,下课时要等老师说“可以离开直播间”或“下课”后才能下线;作业拍清晰,原图点发送……“公约”在慢慢增加,随之改变的是我们的网课学习逐渐向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家长垂范很重要。我们鼓励老师主动与家长交流,在班级群里分享优秀家长的做法。比如:乐乐妈妈用心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名著,母子俩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晓薇妈妈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总是和晓薇一起听网课、做体操……这样的分享多了以后,家长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也懂得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及时关注学校、班级群的信息,不再置身事外,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陪伴型、智慧型的家长。
网络看似虚拟,但是虚拟终端的背后是我们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人,是一分一秒真实度过的时间,是一件件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文明礼仪在网络空间的践行是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好的网络氛围和环境,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当我们用礼仪、修养与品格去影响孩子们时,相信“文明之花”一定会开放得更持久、更香甜。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