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罗敏
【摘 要】本文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中缺乏专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专业联合优势、留学生管理难度大、国际化师资匮乏等问题,提出开展“教学方案+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一站式标准化教学、实施“1.0+1.5+0.5”学制、组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集团)、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趋同化管理、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 轨道交通 高职院校 留学生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114-03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将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着力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并把我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子首选的留学目的地。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再次提出,“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改进高校境外办学……将积极推动职业院校配合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协同办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和机构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工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不断增加,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上,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机遇和挑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院校合作建立“中泰高铁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留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分析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提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规模日趋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动车的快速发展,中国高铁已经具备了整车及系统输出的能力,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2015年10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雅万高铁项目,这是中国高铁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到运营管理、人才培训、沿线综合开发等全方位整理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2015年11月,中国与老挝铁路合作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老铁路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中老铁路开工至今,已经为当地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2015年12月,泰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与中国签订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中泰铁路将成为连接泰国东部经济走廊与中国的大动脉,促进泰国同中国巨大市场的对接。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与我国洽谈修建的铁路总里程超过16000公里,包括司机、技术人员、乘务员等,将出现30万人的人才缺口。大量懂中国标准的本土化轨道交通技术和管理人才成为热点需求,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轨道交通技术。自2018年开始,国内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均开始招收“一带一路”高铁建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批来华学习铁道工程技术和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的28名泰国留学生也正是于2018年初入校学习的。
二、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分为学历生、语言进修生和短期技能培训生。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来华进行专业学习、取得国家认证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历的留学生。
(一)缺乏专业标准对接,学习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于轨道交通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相关产业标准也未完全建立,因此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轨道交通专业,即便设置了相关专业,但由于课程标准的差异,中外双方院校在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专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无法有效地衔接的问题。系统、完整、科学、通用的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的缺乏,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中外联合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轨道交通类院校可以与当地合作院校联合对所在国的轨道交通产业、专业人才需求等开展调研,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协助合作院校开设专业汉语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当地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不断完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留学生学习质量,实现中外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适合留学生学习
目前留学生人才培养缺乏对生源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产业发展、就业前景、人才培养需求和留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与研究,缺少因地制宜的国际化课程体系,配套国际化教学的专业教材较少。大部分高职院校留学生的培养仍笼统照搬中国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不接地气,不少院校还保留着一些“填鸭式”教学,一味地灌输知识与技能,缺少对产业历史发展和行业岗位认知等内容的教授,导致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不佳。另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出来的留学生毕业后应能胜任相关工作岗位。但是,受轨道交通行业壁垒和留学生在华校外顶岗实习的政策所限,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培养的留学生无法在校外或企业开展顶岗实习,而校内的实训场地无法满足留学生对岗位实习的需求。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要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一个既能符合当地产业人才培养要求,又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三)缺少专业联合优势,人才培养缺乏竞争力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原属行业管理,带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与行业的发展密切关联,其优势是其他类高职院校不可比拟的。但是,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发展的过程中,尚处于单打独斗的情况,未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导致国际化专业建设重复率高、针对性不强,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在国际上缺乏专业竞争力,没有形成中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品牌。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可以“抱团出海”,联合制订专业国际化发展规划,整合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根据院校自身专业特色,建设优质国际化课程体系,统一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切实服务中国高铁技术标准输出。
(四)中外文化差异,留学生管理难度大
高职院校开始招收留学生的时间短,经验不足,留学生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由于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较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很多院校没有对留学生的日常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配备专职辅导员,也没有制订专门的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二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管理都生搬硬套中国学生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留学生难以适应,经常出现迟到、旷课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留学生教学管理有待加强。三是由于地域差异、宗教信仰等因素,留学生生活习惯和文化方面都与中国学生有着较明显的差异。而高职院校留学生一般都是独立组班学习、管理,与中国学生交流较少,不能真正融入校园,融入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特色,根据留学生特点建立一整套完善、规范、可执行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五)国际化师资匮乏,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国内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都比较大,师资紧缺,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更是匮乏。既缺乏专业知识广博、英语沟通能力较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任课教师,也缺乏工作经验丰富、能胜任双语授课的企业兼职教师,且大部分教师没有国际教学经验,国际化眼界深度与广度不够,教学方式方法不适用于留学生教学。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人才引入和培养激励机制,没有将引进人才与内部培养高素质师资齐头并进,难以保证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国际化师资培训机制,提高专业教师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水平,拓展国际化视野,以满足境外办学的具体需求,扎实推进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进程。
三、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举措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存在共性问题,也有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个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泰国留学生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举措。
(一)开展“教学方案+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一站式标准化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熟悉中国文化、熟练掌握汉语、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高质量轨道交通类留学生,是衡量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的重要部分。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教学方案+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站式标准化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标准化,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標准化。经过中泰院校共同研究和制定,设计并实施《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工程技》2个中泰合作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配合标准化教学,开发标准化教材。学校开发了《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维护》《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等7本适用于国际教学的专业教材。三是师资培养标准化,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定期为泰国院校培养本土轨道交通专业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教法等方面开展系统的培训,保证中泰双方师资标准和教学水平的统一。此外,学校还定期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赴泰国开展海外教学,积累国际课堂教学经验,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达到标准统一。四是中泰双方共建轨道交通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统一实践教学的授课标准,实现中国高铁技术技能的标准化输出。
(二)实施“1.0+1.5+0.5”学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大部分留学生来华职业教育仍采用与中国学生一样的“三年制”培养模式,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富裕,国家也还没有设立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留学生的奖学金。另外,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贴近岗位、接轨岗位和适应岗位的人才,然而轨道交通类留学生无法在国内完成岗位实习环节。
针对此类情况,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泰国市场需求,提出适应当地人才培养的“1.0+1.5+0.5”学制,即学生在泰国分院学习一年,在中国学习一年半,最后半年回到泰国顶岗实习。一是以“理论+实践”的方式设计第一课堂教学,注重知识梯度的设计,同时巧妙地将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历程、中国高铁发展和产业前景、工匠精神的培养、岗位认知融入第一课堂,培养留学生职业素养;二是开展“中国文化+专业汉语+专业技能”的线上线下授课,留学生可以不受地域约束,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利用国际化教学资源平台和网络直播课堂增强国际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有更多获得感;三是与泰国院校合作,协助学生寻找当地的顶岗实习企业,让学生把所学技能真正运用到今后的就业岗位中,成功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对接。
(三)组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集团),开展特色合作
目前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合作平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趋势、学校特色以及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对接不足,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比较单一,不利于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高。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自身国际化办学的基础上,牵头组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集团),为致力于开展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院校、企业、政府机构和相关组织搭建平台,将目光共同瞄准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国家战略产业。结合中国轨道交通类院校、东盟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轨道交通企业资源优势,将特色与资源进行整体的融合和优化,开展优质课程建设、双语教材开发、专业教师交流授课等,共同培养企业在海外所需的本土专业人才,做到产教融合,实现人才与专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院校在师资建设、专业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共享,建立特色共享型合作模式。
(四)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趋同化管理,完善留学生管理
完善留学生管理是做好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和保障。由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管理制度的制订既要考虑其宗教信仰、国家的外事管理与出入境管理条例,也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生管理规定,让留学生真正融入校园生活,不让留学生管理独立化、边缘化。
由于泰国留学生的饮食、生活习惯与广西当地比较接近,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全过程、全方位”的趋同化管理。一是提供一站式入学服务。留学生入校一周内完成个人信息档案建立、学籍注册、健康体检、居留许可证办理、熟悉校园环境服务等一系列项目,让学生尽快地融入校园。二是加强入学教育。留学生入校第一天开始,利用班会、学生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校园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学习。同时开设中国概况、中国文化、汉语等通识类课程,给留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国情,使其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体味最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不断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三是配置留学生专职辅导员,组织、管理留学生日常事务,辅导学生汉语学习、开展心理辅导等,关注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成长。四是精心打造留学生“第二课堂”。通过组建中泰小伙伴汉语学习联盟,组织中外人文交流活动、中国文化体验活动、与中国学生志愿者同进社区活动等,让留学生当好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说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
(五)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人才与内部培养齐头并进
国际化师资匮乏是制约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校内教师国际化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培养,积极调动教师参与国际化教学的主动性,优化国际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升留学生教学质量。
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积极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开展团队教师英语培训和国际化教学方法学习项目,逐步提高教师英语应用能力和國际化教学水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二是鼓励教师赴跨国企业或国外中资企业挂职实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三是大力引进企业人员,特别是有海外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加入国际化教学团队中,实现岗位要求与技能学习的对接;四是着力培养国外合作院校专业教师,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师资培训项目,齐抓共管;五是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审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逐步调动教师参与国际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一带一路”高铁建设给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带了发展的机遇,也使高职留学生的培养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将成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国际化办学发展的契机,不断探索符合国际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留学生招生规模日渐扩大,给国内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同时深化“一带一路”高铁建设的国际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努力实现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陆颖.“一带一路”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
[2]薄爱敬.“一带一路”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瓶颈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1).
[3]韩欣芝.“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
[4]裴浩.“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留学生教育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2019(3).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面向东盟的‘三阶段、联盟制、标准化高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GXGZJG2020A049)
【作者简介】杨 琳(1982— ),女,汉族,,文学学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跨文化交流;罗 敏(1987— ),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工商管理学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干事(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