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晨
提 要: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协同意蕴的生成,是对时代特征、现实实际、内在问题的整体把握,其生成逻辑是时代逻辑、现实逻辑与问题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具有丰富内涵、富有针对性、前瞻性强的协同推进改革的思想。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协同意蕴的核心内容主要为:时空协同,增强战略意义上改革格局的宏观构建;上下协同,增强实践意义上改革格局的创新构建;系统协同,增强制度意义上改革格局的具体构建。践行习近平关于增强改革协同性的重要论述,需要强化改革理念协同,提高在全局的高度上认识改革觉悟;强化改革领导协同,提升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改革能力;强化改革问题协同,树立解决现实问题的改革指向意识;强化改革执行协同,切实增强改革推进机制的制度效能。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坚持的十四大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基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和主要矛盾,牢牢把握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在中央全会、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国内考察等不同场合,从协同治理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协同、协同什么、如何协同”等问题,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推进提供了理论指导、行动指南和科学方法。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9页。。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①《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光明日报》2019年9月10日。。据统计,“协同”一词,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出现了10次。凡此种种,表明了新时代下全面深化改革对协同性提出了更强的要求,也彰显出了我们党对协同推进改革的规律认识不断拓展、深化。加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协同意蕴的生成逻辑、核心内容的理论研究,深入探究其践行理路,对于科学认识和把握全面改革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重大关系,更加富有成效地把全面改革推向前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发展起来的”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协同意蕴的生成也不例外,是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的产物。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性,协同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内涵和新特点的深刻洞察,对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任务的科学认知,对新时代改革深层次问题和顶层设计的新思考和新要求的精准把握。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协同意蕴的生成,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对时代特征、现实实际、内在问题的整体把握,其生成逻辑是时代逻辑、现实逻辑与问题逻辑的有机统一。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52、94、92页。。回顾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史,探索完全符合我国实际的国家治理体系模式,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化现代化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奋斗要求,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了我们党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目标和总目标。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协同性及其协同方法论的生成背景和重要依据。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看,内蕴着目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标明了新时代制度建设的历史坐标。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④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52、94、92页。,是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项历史任务的宏大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⑤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52、94、92页。。从主体维度看,要完成好这一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凝聚协同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聚合起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基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调整改革方式,完善和发展改革举措,果敢地抛弃那种零敲碎打的调整、碎片化的修补行为,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从客体维度看,要达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目标,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必须在深刻把握治国理政战略目标和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的基础上,将我们的所有奋斗聚焦于这个改革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彼此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毋庸置疑。40多年来的实践,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法宝。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①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25、522、3、60、27页。,这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必须“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②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25、522、3、60、27页。。那么,如何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③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25、522、3、60、27页。。领会和把握这一讲话精神,需要我们从主观、客观相结合维度分析。主观上看,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信心和勇气,朝着党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积聚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汇聚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久久为功,奋勇搏击,团结奋斗。客观上看,就是坚持以质量为导向,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特征,着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要求,在宏观上的改革,要针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互动性增强其发展取向,坚持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谋划,统筹考虑,强化各领域改革间的联动集成、协同配合,聚合彼此间的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使之共同推进,改革举措相互共振,改革政策有机衔接,改革成效相得益彰。在微观上的改革,针对改革中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平均用力等不良现象,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原则,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④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25、522、3、60、27页。。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统筹改革任务,规避各项改革举措的牵扯、掣肘、抵触和内耗,形成改革合力,切实提高改革整体效能。
鲜明而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属性和问题逻辑,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之一,也体现出了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协同意蕴浓烈的时代气息。问题与全面深化改革是紧密关联的,彼此相互交融、共存共促。一方面,问题是改革的突破口,“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⑤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25、522、3、60、27页。。新时代,要解决好发展中重大问题,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面对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难题,来自方方面面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坚持以问题为改革的导向,紧紧抓住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增强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化解风险的信心、勇气和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实践表明,正是注重坚持新时代的新问题为导向,将问题导向始终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取得了一批又一批的改革理论成果、政策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拓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如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指出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光明日报》2019年11月6日。,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着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依然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的不可持续问题、依然较大的分配差距、依然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等等。而且“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②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7、43页。,遇到的各种改革阻力和压力也必然会越来越大,改革深水区中的暗礁、潜流、漩涡也可能越来越多,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深层次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高质量发展论域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举措也必将要求更加切合实际、更加行之有效、更加行之久远。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才能更好地解决不断涌现出来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扩大改革受益面,让人民在解决问题中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是农村起步的改革。新时代推进的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全面性。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③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7、43页。,绝非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绝非是某个领域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的改革,而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战略思维、整体思维、协同思想、底线思维,从时空秩序、上下联动、内外结合、要素集成、主观客观相统一等多维度多层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进行了谋划布局、实践探索进行了全面部署、协调配合进行了精心规划、统筹推进提出了全面要求,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富有针对性、前瞻性强的协同推进改革的思想。具体而言,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协同意蕴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综观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可见其时空协同上的独到认识。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空协同论述,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共享发展的合作理念、宽广博大的全球视野、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反映了改革目标的一致性、改革逻辑的连续性、重大部署的接续性,功效性上更多的是关注战略意义上改革格局的宏观构建。对于这一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系论述所指出的,“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④《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有机衔接融会贯通》,《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7日。。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序协同,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一要深刻认识其历史继承性。把握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关系,看清楚其共同本质,而不能彼此割裂,相互否定。赶上时代,实行改革开放势在必行,只有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因势利导,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二要深刻认识其内在演进性。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三要深刻认识其未来发展性。着眼全局把握大势、着眼未来谋划发展。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改革的步子要稳,“该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则循序渐进”①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6页。,发现问题赶快改;要加强不同时期的改革配套和衔接,新旧体制顺利对接、平稳过渡。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空间协同,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必须有力有序推进发展新空间,既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又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区域间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优化现代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践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顺利铺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得到了大力推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顺利推进,城乡关系得以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形成。面对区域发展协调问题,如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着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较弱、区域合作虚多实少,城市群缺乏协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大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力度,“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②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6月14日。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有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正是如此,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格局呈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改革的大局观和改革的实践观有机统一起来,必须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性、层级结构性特点。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在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同时,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实践、大胆突破,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上下协同论述,彰显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的迫切需要、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的执政需要,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确保在改革根本性问题上不出现颠覆性失误的自我鞭策,是对事物从量变到质变辩证法的科学把握,凸显了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功效性上更多的是关注实践意义上改革格局的创新构建。
纵览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上下协同论述,主要包涵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协同。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要强化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应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各省区市应成立相应领导机制,各级主要负责同志、领导干部应从改革大局出发自觉服务、服务改革大局,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推动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二是要强化中央与地方的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条不紊进行,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中央要求推进改革,应防止底下乱套、打折扣、搞变通,自作主张、各行其是,一哄而起,“该中央统一安排的各地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延,该试点的不要仓促面上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先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49页。;应克服固守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能搞画地为牢的做派,做到既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协作配合,形成改革合力。比如,风险防控责任担当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既不能都推给上面,也不能都留给后面,更不能不负责地制造风险。三是强化试点示范工作协同。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试点工作对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有着重大的方法论意义,直接关系着改革成效;应从度上把握节奏,坚持实施分类指导、差别化试点,认真对待改革试点经验,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应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在面上推广”②《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带动面上改革》,《人民日报》2017年5 月24日。,对基层的改革试点要多鼓励、多支持,着力提高改革试点工作协同性和有效性。
对于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一路走来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是从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意义来看待的。在他看来,这是渐进式改革,“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③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7、63-64页。;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加强顶层设计是前提,摸着石头过河是基础,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取得经验,在形成了共识、推开很稳当的基础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鼓励地方、基层、群众积极探索”④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7、63-64页。,汇聚上下同心、协力共进的磅礴改革合力。这种上下协同推进改革的思想,注重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反映了改革由点及面、由浅层向纵深推进的渐进式特点。
任何事物是由相互作用的不同要素构成。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关键在“全面”,根本在“制度”。从改革的总目标来看,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有序构建制度和制度体系的过程,是不断运用制度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过程。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必须保持改革系统的动态平衡的同时,激发改革系统的内在活力,必须在注重改革整体功能的充分实现的同时,也注重改革局部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只有确保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的改革能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共振、协同共进,才能激发出改革的“联动效益”和“共生效应”,有效释放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红利”与“制度红利”。
梳理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协同论述,可发现其侧重点有三:一是宏观层面上,强化各个体制改革的协同。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方面体制改革在内的,且需要彼此协同配合的一场深刻的全面的社会变革,必须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军队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把握好的重大问题”①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97-198、198、8、64、44页。。“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同国家改革进程相一致,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化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相协调”②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97-198、198、8、64、44页。。为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的整体化、系统化、协同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③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97-198、198、8、64、44页。,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对重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④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97-198、198、8、64、44页。。二是中观层面上,强化各个领域改革的协同。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的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都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交融的,都动态链接着其他领域的改革,成为其他方面领域的改革原因,彼此间互为充要条件,需要其他方面领域的协同配合,且各个领域间的协同度,及其措施的耦合度,关乎改革效果。“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⑤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97-198、198、8、64、44页。。三是微观层面上,强化改革执行落实的协同。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完善落实机制,狠抓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落实,实施行动抓到位了,搞好了改革执行落实的统筹协调,相关改革才会协同配套、整体推进;依据改革不同阶段的任务,协同推进重点任务。“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9页。。
综合上述,可见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协同论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改革的最大实际,在实践的实际操作上,关注了各领域、各方面、各要素在改革中的具体效用、协同联动、协同共进,提出了制度意义上改革格局的具体构建,意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⑦《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一方面,注重体制机制痼疾的革除,强化改革的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和更加有效制度保障的供给,凸显了改革协同方法与改革总目标的相契合,充分体现了制度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支撑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要素的功能耦合,对各方面改革关系、改革要素的协同配合、改革执行落实进行了全面考量,强化了各项改革举措政策取向的相互配合、实施过程的协同共振、实际效果的相得益彰,有力诠释了制度创新的重要引领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历史性成就的成功经验分析时指出,“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⑧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协同意蕴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理论层面上,充分肯定了协同推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协同发展内涵,拓展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视野;实践层面上,为新时代继续协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时代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指明了方向;方法层面上,为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增强改革政策的协调执行和落实落地、解决改革进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实践指导与方法运用。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践行习近平关于增强改革协同性的重要论述,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是强化改革理念协同,提高在全局的高度上认识改革觉悟。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面对“四个深刻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改革协同的共识凝聚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加剧,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去强化改革理念协同,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全局的高度上认识改革觉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新精神,坚持争作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坚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寻求最大公约数,加强思想引导,求同存异,为提升全面深化改革质量营造良好舆论和社会环境。
二是强化改革领导协同,提升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改革能力。改革绝不是改向,变革绝非变色。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遵循的原则。改革不论怎么做,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条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应强化改革领导协同,自觉地提升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和推动改革的能力、水平,坚持和发扬党的政治优势,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改革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新成效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改革问题协同,树立解决现实问题的改革指向意识。“历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89页。。全面深化改革是奔着问题而来的,指向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党和国家治理中的问题。强烈的问题导向,不仅构成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质和重要方法,而且引领着向纵深推进。应直面问题,强化改革问题协同,树立解决现实问题的改革指向意识,聚焦改革重点领域、重要环节中的突出问题,注意改革进程中不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根本性利益的政策性、体制性的问题。
四是强化改革执行协同,切实增强改革推进机制的制度效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必须确保改革举措真正落地生根。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一些既得利益阻碍、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弊端越发凸显,使得改革的政策运行遭遇梗阻,改革的预期效果达成受到影响。有道是,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应强化改革执行协同,不断健全改革决策机制,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不断健全改革协调机制,提升改革政策执行力,不断健全改革督查机制,提升改革激励制约力,补齐制度短板,有效破除改革推进中“天花板”“梗阻”问题,及改革政策“最后一公里”渠道不畅、落地难问题,使改革产生综合效应,切实增强改革推进机制的制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