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同心圆研究*

2020-04-06 15:33:03
观察与思考 2020年9期

祝 灵 君 王 玉 柳

提 要:不同于西方政党和选民关系中的“政党多元主义”,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是同心圆关系。在党群关系研究中,“同心圆”理论可以承接“师生论”“工具论”“人民中心论”,成为宏观理论模型。其中,党是“圆心”和领导核心。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构成共同政治和思想基础,体现为一致性和向心力;人民群众历史的、具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差异是长短不同的“半径”,体现为差异性和离心力。党群关系同心圆的本质是一致性基础上的差异性以及用一致性包容差异性。为了增强向心力,克服离心力,同心圆理论需遵循五条“定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善于通过协商民主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党要贯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同心圆收缩凝聚力量,扩张实行靶向治理。

党群关系,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其理论与实践均不同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选民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群众路线贯彻到一切工作之中,党与人民群众形成了同心圆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担使命、整理行装再出发,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努力寻找、代表并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不断巩固党内关系同心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圆、军民团结同心圆、政党合作同心圆、民族团结同心圆、民族复兴同心圆、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网上网下同心圆,等等,从而凝聚全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问题的提出

党群关系,是党的建设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这个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有的研究人员从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研究党群关系历史经验;①李景田:《90年来党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启示》,《新湘评论》,2011年第15期。有的着重研究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如研究党与农民、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新社会阶层,党与工人、青年、妇女的关系;②卢先福:《浅谈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建研究》,2001年第8期。③张荣臣:《和群众“在一起”——重视和加强新时期党的群团工作》,《紫光阁》,2015年第8期。有的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领导人的论述进行研究;④蒯正明:《列宁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与现实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有的从群众工作理念、方法与艺术的角度研究;⑤孙应帅:《创新“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理念和方法》,《浙江学刊》,2016年第1期。有的从党的代表性角度研究;⑥甄小英等:《党群关系新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有的从党群关系中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研究;⑦蔡长水、胡永佳:《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建研究》,2002年第3期。有的从干群关系入手进行研究;⑧孙铁民:《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矛盾与对策》,《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有的研究国外政党与选民的关系;⑨吴俊刚:《新加坡政党的基层工作:议员如何联系选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有的研究党群关系面临的风险与挑战;⑩罗会德:《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体制机制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有的把党群关系上升为党建研究学术框架,⑪祝灵君:《党建研究:定位、框架与趋势》,《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等等。

党群关系研究涉及的领域太多太广,在党建研究中已经成为一个宏大理论、宏大叙事,几乎可以把党内关系、党领导人民群众、群众路线和党的群众工作都纳入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关系研究形成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党群关系是研究党的执政能力的出发点;⑫张加华:《党群关系视域下党的执政能力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党群关系是一种开放的关系,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始终与时代合拍;⑬聂福如:《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群关系建设目标的抉择》,《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9期。在利益格局变化的环境中,党要增强自身的包容性,吸纳更多的社会阶层进入党组织,同时也要防止党内出现既得利益集团;⑭宋华忠:《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党群关系的关键是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⑮黄苇町:《党群关系:党的生命力之所在》,《同舟共进》,2011年第7期。加强制度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⑯李君如:《论党的群众工作——兼论党的群众工作传统和新世纪群众工作的特点》,《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第6期。⑰景跃进:《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内涵结构与实践》,《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改善党群关系,要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入手;要加快经济发展,落实民生措施并推进社会建设;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的关系;⑱曹殊:《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等。

除了以上论述外,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础,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许多有智慧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师生论。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提出“要当人民的学生”。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一文中提出了“他们(指共产党员,作者注)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⑲《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既要当人民群众的学生,又要当人民群众的老师”。坚持以“师生论”为指导,要求党在实际工作中要克服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二是自发论与“英雄史观”。

二是工具论。毛泽东曾经说过:“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①《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73页。1956年9月19日,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②《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218、236页。坚持以“工具论”为指导,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党的建设主线。

三是人民中心论。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新高度。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班的讲话中再次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中心论”是对“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没有否定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

从现有的研究和定型的结论看,党群关系理论仍有发展的空间:第一,“师生论”“工具论”“人民中心论”永远不会过时,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但也可尝试建立一个宏观理论同时囊括并阐释这三论;第二,学者们也需要走出来自西方土壤的学术框架,开发出本土化的学术框架,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群关系理论和实践都需要不断发展。基于这三个原因,笔者立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同心圆”的论述,提出党群关系是同心圆,并对同心圆的理论内涵、特征、意涵和遵循的“定理”进行分析。

二、党群关系是同心圆

从性质和宗旨看,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群众的政治组织,是“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③《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218、236页。,“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④《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0页。,必然成为本阶级的领导核心和“一切工作的唯一领导者”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五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04页。。执政后,党还要与国家政权发生联系,同无产阶级的其他组织如工会、青年组织、妇女组织以及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组织发生联系,在所有这些联系中,党都是领导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决定的。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被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欺凌、羞辱、肢解的过程,人民颠沛流离,国家走向四分五裂。为着救国救民,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中有过很多设想,各种政治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都不能解决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和斗争中,在各种救国救民方案的反复比较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承载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代表并实现了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何谓“群众”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理论中,“群众”(the mass)一词来源于“两种生产要素打架”。一种生产要素叫资本,一种生产要素叫劳动力,资本背后站着资本家,劳动力背后站着工人阶级,他们的斗争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把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称之为“群众”,“群众”大致具有四个属性:一是阶级性。最早的“群众”就是指工人阶级。列宁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发展,说俄国除了无产阶级群众,还有非无产阶级群众——农民。再后来,毛泽东逐步把人民和群众等同起来,并创造了一个复合名词——人民群众,工人、农民、兵士、小资产阶级等属于人民群众。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内涵不断充实,形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四者的统一”。二是道德性。圣西门指出,劳动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无产阶级从资本的控制中“走”出来,消解异化,实现自由,是一项十分崇高的事业。三是国际性。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真正节制资本,实现共产主义。四是组织性。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的斗争中,只有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作为一个自为的阶级行动。

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眼中的“群众”大体有四个基本属性:一是无差异性。即认为群众有共同阶级基础,所以有共同利益、共同信仰、共同价值观。二是无距离感。列宁经常讲“群众是天生的平等派”。因此,干群无距离,群众内部无差别。三是组织性。群众只有在组织中才有生命力,离开了组织,群众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四是运动性。群众只有在“运动”中才有力量,离开了运动,群众就难以形成合力,党领导的一切事业就有失败的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四个“属性”均发生重大变化:一是“无差异性”被打破。在市场经济和开放条件下搞建设,人们的经济利益和价值观出现差异。二是“无距离感”被打破。执政以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被科层化的组织结构所代替,科层化必然带来官僚主义,因而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三是群众组织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党用人民公社体制、单位体制,户籍制度和档案制度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改革开放后,这四大体制纷纷解体,组织人民和人民组织的方式出现了新形态。四是运动性被终止。改革开放不久,我们党就宣布在社会上不搞大规模群众运动。党的十三大,我们党宣布党的自身建设要走出一条“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不搞运动式建党。

(二)何谓党群关系同心圆

所谓同心圆,是指同一平面上圆心相同而半径不同的圆。1925年,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E.Park)与伯吉斯(E.W.Burges)等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市的调查,总结出城市人口流动对城市功能地域分异的5种作用力:向心、专业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同心圆理论从此被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笔者借“同心圆”概念用于党群关系之中,由几个要件构成:圆心、半径、向心力、离心力。

在党群关系同心圆中,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客观上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是当代中国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党是“圆心”和领导核心,体现为一致性和向心力;人民群众具体的、历史的利益和价值观差异是同心圆长短不同的“半径”,体现为差异性和离心力。党群关系同心圆成立的前提是一致性基础上的差异性,即向心力大于离心力,一致性包容差异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了不同形式的同心圆,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圆、军民团结同心圆、政党合作同心圆、民族团结同心圆、民族复兴同心圆、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网上网下同心圆。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向心力、克服离心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圆,是指党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把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确保每一个人在小康路上都不掉队;军民融合同心圆,就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军爱民、民拥军,达到军民融合一家亲的效果;政党合作同心圆,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共同固守住政治底线这个圆心,拉长包容的多样性半径,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团结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复兴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即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网上网下同心圆,就是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精神家园的前提下,党员、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都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从而凝聚共识与力量。

中国共产党党内关系也是同心圆的一种形式,它由内及外形成党群关系同心圆的起点。其中,领袖意义的领导核心是党中央领导、党的领导人格化的集中体现;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是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的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以及总书记,在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中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对人民群众、党的事业、外部组织而言的,即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各种外部组织的领导核心。这就是以党的领袖、党中央和党的各级组织及全体党员构成的党内关系同心圆。

三、党群关系同心圆的理论意涵

党群关系同心圆的本质是一致性基础上的差异性以及一致性包容差异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党肩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历史使命就是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因而,党群关系同心圆首先具有一致性;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与历史的、具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存在着一致性与差异性的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因而,党群关系同心圆也必须包容差异性。1939年11月7日,张闻天在《共产党人》杂志第二期发表《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一文,指出:党是群众中的一部分,而同时又是群众中先进的、觉悟的、马列主义的、有组织的一部分。它必须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同群众生活在一起,处处依靠群众;同时它必须保持它的特性,不熔化于群众的大海中,而成为群众的政治领袖。同群众在一起,而又领导群众;是群众的学生,而又是群众的政治领袖:这就是党与群众的正确关系的基本原则。①《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48-749页。

党群关系“同心圆”不同于当代西方政党学说中的“政党多元主义”。在西方政党政治中,政党只是一个“部分”,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的“部分”利益,各政党之间是竞争关系。意大利学者G.萨托利认为政党多元主义“就其字面含义而言,政党多元主义仅指存在一个以上的政党;但其所隐含的意义则是多党是多元主义的产物。”①[意] 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0页。这些政党更容易关注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忽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成为常态。而中国共产党则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看到整体、瞄准长远。正如毛泽东指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只看到足下,不想到前途,不想到远景,那还有什么千里旅行的兴趣和热情呢?”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四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26页。

党群关系同心圆不同于古代中国“君—社稷—民”关系。中国古代社会是在百姓祭祀活动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聚会或集会。社会以乡邻熟人为基本单位,形成了把千千万万家庭、宗族和皇权联系在一起的“社稷”。孟子有“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名言,朱熹提出“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北京大学潘维教授指出,在儒家的治国理念中,“社稷”(即拜五谷神的庙堂)就成为联系“君”和“民”的桥梁。社稷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物质基础,也体现为道德基础。古代社会是一个“社稷社会”。③玛雅:《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240页。由于“君”与“民”经常处于断裂或对立状态,需要社稷这个中间环节实现有机联系,社稷衰,则国家亡。而党群关系同心圆则强调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党要时刻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

党群关系同心圆良性运转的关键是形成和谐干群关系。如果党员干部脱离组织、脱离群众,仅凭个人意志独断专行,必然要犯严重错误,破坏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心力就会减弱,离心力就会增加。1973年6月22日晚上,毛泽东会见马里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特拉奥雷,当特拉奥雷赞扬毛泽东是天才时,毛泽东回答:“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都是人民群众的经验,我作的总结。没有人民,啥事都干不成啊!”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83页。陈云同志也曾经指出:“个人作用是有的,不过自己不要估计太大。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应该这样估计。”⑤《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95页。这意味着,党员干部时刻要防止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四、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遵循五条“定理”

第一条定理,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初心源自民心,初心回归民心。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中间诞生的土生土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把每一名党员、干部比作“一滴水”,那人民群众就是汪洋大海,一滴水回到大海永远不会干涸,一滴水回到沙漠瞬间就会干涸。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任何时候都不会变颜色。防止初心变味、使命悬空就必须时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刘少奇在七大报告中指出,党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才会脱离群众:一是党“不能在一切时期和一切情况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二是党“不用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三是官僚主义倾向“在我们党内有些同志中发生了”。①《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4-346页。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时刻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展动态,把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采取不同方式予以反对并遏制。如,规范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门整风整党、群众运动、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完善党规党纪、倡导调查研究、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给基层减负,等等。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7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制定并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简称“八项规定”),在全党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回潮问题,2019年3月,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务实措施,以此为契机在党内外掀起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高潮。

第二条定理,党要用协商民主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商量凝聚共识,初心变成民心。党员干部只有经常与人民群众商量,才能与人民群众达成共识,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2017年版,第65页。

美国杜克大学华裔政治学者史天健教授在一项长期跟踪的调研中发现,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对民主的理解与西方人很不一样,不到12%的人认为民主是指选举,6.3%的人认为民主是制衡政府,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基本等同于西方人对程序民主的认知。将近55%的人则认为,民主是政府做决策的时候,时刻想着人民的利益,征求和听取人民的意见,政府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且,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人民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比例基本保持一致。④玛雅:《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297页。史天健教授的观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协商民主的合理性,即凡事都与人民群众商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如: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就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提出了要求;201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在每一年的“两会”期间,人民政协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势,有效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商国是、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多党派合作有机统一起来,把充分发扬民主与正确实行集中、有序政治参与有机统一起来,把切实增进团结与推动工作落实有机统一起来。为了维护并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层协商民主也得到了广泛实施。协商民主是一种实质性的、建设性的、植根中国社会土壤的人民民主。

第三条定理,党要经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民心汇于初心,初心连着民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经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的理念,如通过党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发挥好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人民代表联系人民,等等。在干部联系群众方面,有信访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协商对话制度、咨询制度、听证会制度、群众评议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党联系群众的新渠道正在形成。如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活动方式,把数据网格与物理网格重叠起来,建立网上网下同心圆,把党组织放在网心,把党员放在网格上,把党的服务变成网线辐射出去,达到“一网打尽”或“自投罗网”的效果,把频繁流动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提升党的组织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还要充分运用资本的杠杆作用和价格的调节机制,让各级党组织这双“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握手,延伸党的手臂。

2019年11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办事处召开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意见征询会,让基层群众的意见直通最高国家立法机关——这在全国别的地方并不多见。其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要求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上海虹桥街道为基层立法联系点,虹桥街道共产生280名立法信息员,这些信息员每一次参加立法征询会时都会提前做好功课,通过听取专家意见、书面征询、走访调研、座谈会等形式把“群言群语”转变为“法言法语”。截至2019年10月,虹桥街道共听取30部法律草案意见,上报建议509条,其中25条已经被采纳。①蒲晓磊:《基层立法联系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法制日报》2019年12月4日。

第四条定理,党要贯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初心体悟民心,使命必达基层。党越是能贯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越容易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强组织力和领导力。在管党治党方面,始终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强化党支部这个基础末梢作用。比如支部建在连上、支部建在科(科室)上、支部建在班(班组)上、支部建在楼(商圈楼宇)上、支部建在村(自然村)上、支部建在社(合作社)上、支部建在网(互联网)上等做法;在治国理政方面,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与管理。

中国共产党要使“圆心”与半径的末梢互动起来,必须贯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一定要走出解决群众问题要靠领导批示的困境,必须将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直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群众“沉默的声音”打捞起来,同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人民监督机制。比如,在管党治党方面,如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强化党支部这个基础末梢作用。十九大党章新增第三十四条,明确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在治国理政方面,强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要求干部下基层,执政的重心沉到基层;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提高基层群众自治能力;改善村居干部待遇和打通上升途径,提升奉献精神和专业化能力;实施基层干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防止基层干部权力滥用或不作为;由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等组成“五人小组”,解决包括脱贫攻坚等各种难题;建立和完善民意调查等制度,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等等。

第五条定理,同心圆收缩凝聚力量,扩张实施靶向治理。使命汇聚力量,初心谋定方向。同心圆收缩意味着党汇聚了来自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同心圆扩张意味着党把这个磅礴力量释放出来,聚焦目标,实行靶向治理。

所谓同心圆收缩,是指通过民主集中制这个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领导制度,实现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把全党的力量凝聚起来;党通过党组、领导小组、各种协调议事机构、党的工作机关等实现对国家机关和一切非党组织的领导,把整个国家机器运转起来;党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艰苦细致的群众动员和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通过大统战工作,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凝聚起来,等等,最终达到总揽全局的效果。所谓同心圆扩张,意味着党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或者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力度把平时凝聚的资源与力量释放出来,聚焦目标,实行靶向治理,最终达到协调各方的效果。在党群关系同心圆中,同心圆越是轻松、频繁地收缩与扩张,越容易实现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目标。

结 语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中间诞生的土生土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把党员干部比作“一滴水”,那人民群众就是汪洋大海,一滴水回到大海永远不会干涸,一滴水回到沙漠瞬间就会干涸。中国共产党秉持“一滴水回到大海永不干涸”的哲理,党员干部来自人民群众,又必须回到群众中去,党群关系是同心圆。

党群关系同心圆既区别于西方的“政党多元主义”,也有别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君—社稷—民”的关系。它改变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敬畏体系。毛泽东在《讲堂录》的手稿中指出:“人心即天命,故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命何?理也。能顺乎理,即不违乎人;得其人,斯得天下矣。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①《毛泽东早期文稿(一九一二年六月--一九二〇年十一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31页。在古代中国,“天命”类似西方哲学中“最高的善”,只有遵从“天命”的统治者才具有合法性,而中国共产党的“天命”则是自觉肩负初心使命,视人民群众为“上帝”“眼睛”“水”“土地”“铜墙铁壁”,建构了一个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基础上的新型敬畏体系,实现了从天命哲学向人民至上哲学的成功转换。

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传统。一个政治组织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一定是占据了道义的优势,辅之于天时、地利,必将形成人和的局面。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道义的基础,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政治和思想基础,从而以此为基础形成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成为同心圆的“圆心”。人民群众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形成的历史的、具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差异,是同心圆长短不同的“半径”,从而形成党群关系中的差异性和离心力。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向心力、克服离心力,只要遵循同心圆的基本定理,即使面对任何风险挑战、完成任何重大任务、实现任何重大目标,都能做到如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展现的境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