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贤 本刊记者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一场突如其来、关乎每个人生命健康的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应声打响。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中国国内疫情已趋稳定,这其中,保险业也充分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经济减震器的作用。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对保险在本次疫情中的作用及健康险当前与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讨。
面对疫情,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防控就是责任,保障即是天职,各家保险机构也迅速启动响应,充分发挥了行业特有的保险保障功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纷纷制定行之有效的疫情应对措施。
杨铮介绍道,平安健康险作为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始终秉承“严守规定、严密部署、严格落实”的原则,以“成为您身边的健康管家”为使命与责任,将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公司经营的首位,于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并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聚焦产品与服务推出多项举措,积极助力全方位抗击疫情。率先推出人文关怀举措,对本次事件中出险的客户在产品保障范围内提供取消药品、诊疗项目、医院、等待期及免赔额限制,并火速升级理赔处理方案,积极践行“保险姓保”的理念,为疫情笼罩下的华夏儿女提供更加暖心的支持与帮助。除此之外,为了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平安健康险还快速推出“i康保·公益战疫”公益保障计划,为符合保障条件的社会大众提供免费保障,保障内容涵盖20万元保额的新冠肺炎身故保障金。
杨铮特别指出:“我们优先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媒体记者、志愿者等群体开放领取,向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的抗疫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给予最安心的支持。另外,还持续面向各行业复工人员推广‘i康保·公益战疫’公益保障计划,为广大社会民众免费添置健康保障,积极助力有序复工复产。”截至3月中旬,“i康保·公益战疫”赠险产品已累计被领取500余万份。
在被问及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时,杨铮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短期内对业务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更强化了民众的健康、保障意识。与此同时,保险行业在应对疫情过程中,通过优化理赔标准及流程、扩展赔付责任、借助科技提供创新服务、捐款捐物、赠送保障等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应有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在民众心目中塑造了行业积极形象。
杨铮表示,因为疫情导致的客户行为线上化加速,保险行业的运营也将因此产生一些变化,比如运营模式数字化、科技应用驱动创新等。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疫情对客户的空间限制加速了客户行为线上化转型的趋势。各种云端化、线上化、无接触的场景融入到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疫情中的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医疗等。当客户行为的线上化迁徙进程加快,保险业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思考对侧重线下实现的运营环节,如保险销售、保单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进行线上化改革和转型,来应对这一机遇和挑战。科技驱动一直是近年来保险业发展的主旋律,此次疫情下,很多科技的应用在保险业显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如通过确诊病例追踪行动轨迹、不同地区利用大数据进行医疗资源的精准匹配,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将从产品定价、细分客群、智能保顾、风险管控等方面对保险业产生更大影响,也让民众享有更为智能、便捷的保障体验。
为了配合疫情防控,中国平安2019年的全年业绩报告发布会首次采用线上方式举行。在发布的年报中,平安健康险亮点频现。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平安健康险业务高速增长,同比增速达66%。同时得益于风险管控、投资收益贡献等利好因素,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已连续三年盈利,实现了规模质量双丰收。
杨铮介绍称,近年来在平安集团“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指引下,平安健康险持续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依托于平安健康APP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以健康险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围绕健康生活、疾病就医、康复护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单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务。截至目前,依托平安健康APP平台,平安健康险已为近2000万客户提供一站式保险保障、就医服务与健康管理服务。此外,通过科技赋能,全面提升运营效率,打造了以E智核、AI客服、E秒赔等为代表的覆盖保前、保中、保后的系列智能创新项目,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具体来看,在投保环节,平安健康险打造了行业创新的智能核保技术,简化客户的投保流程,并通过搭建预测模型和疾病图谱等,优化核保告知路径,扩充可保人群范围,惠及近百万受众。应用大数据技术和核保风控模型扩充承保的同时,也使得风险可控。在服务环节,通过AI机器人,为客户提供7×24h在线的智能服务,客户可自由选择智能客服或人工客服,随时随地咨询问题并办理保单业务。在医疗健康环节,通过数据库建设和医疗评价模型,建立业内领先的医院和专家医生网络,线上可提供实时的家庭医生问诊及送药,线下就医时客户可提前在线预约定点网络医院,享受平安驻点人员陪诊服务,同时还可享受免付费直接结算服务,打通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场景,形成一站式服务闭环。在理赔环节,运用OCR、大数据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多项智能技术,打造了行业创新的E秒赔服务,为客户提供理赔款秒速到账的极致体验。同时推出了医疗险预赔服务,可为客户提前赔付,缓解费用压力。据透露,后续还将推出E结算服务,可实现客户直付就诊后费用自动结算,医院和保险公司之间无需寄送就诊材料,进一步提升医院与险企之间的协同能力与服务效率。
结合这次疫情来看,对于平安健康险未来的发展,杨铮指出:一是要坚定落实移动互联网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由于本次疫情,客户行为和习惯趋向线上化,对应的,保险公司在销售、客户服务、运营和经营模式方面也要随着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而调整。平安健康险将持续推动线上化销售渠道建立及数字化、无纸化运营流程的优化;同时,进一步研究公司向互联网科技保险公司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重新构建哪些符合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新能力和新流程,赋能应用到保险产品的创新设计、健康管理服务创新、风险管控和公司经营提效。二是要建立核心医疗网络及服务能力。作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医疗服务和医疗网络是平安健康险的核心竞争力。此次突发疫情让我们看到集中化的高质量医院系统仍将是医疗体系的核心,后续,平安健康险将持续推进医疗网络体系建设,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体验。
目前,我国健康险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2019年健康险规模达到7066亿元,同比增长30%,自2013年以来,复合增长率达36%。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有很大潜力,2019年,健康险在整个保险市场中占比为16.6%,德国、美国2016年的健康险占比已分别达到32.26%和26.88%。
而近期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对我国健康险发展呈利好趋势。2019年11月的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2020年1月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新政,以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两份征求意见稿,为我国健康险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健康险被认为是保险业未来最大的市场。在杨铮看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商业健康保险近年来高速增长,已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和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平安集团大医疗健康板块重要成员、国内领先的科技健康险公司,平安健康险始终坚持“保险姓保”,持续发展保障型健康保险。监管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新政将引导行业规范经营,支持专业健康险公司为社会、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更全面的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同时对健康保险的专业要求也更高。
作为平安健康险的掌门人,他表示:“平安健康险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产品力与服务力提升,并不断推动健康管理的发展,新政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精益求精。”具体而言,平安健康险将积极准备长期医疗险产品的研发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稳定优质的商业保险保障;同时,探索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服务,并与保险产品有机结合,助力社会大众健康水平的提升;针对新药品、新医疗器械和新诊疗方法,研究相应的保险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积极主动推进与医疗机构、基本医保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并应用于风险管控和产品研发。
此外,近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强调了2020年及2021年的改革任务,意外险市场将进行全面改革。对此,杨铮自信满满地表示,平安健康险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专业化的健康保险经营和发展,意外险新规的出台将引导行业更规范、更自律的经营意外险业务,同时有利于平安健康险向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保障产品组合,指引平安健康险向更专业化的道路迈进。
目前国内共有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上百家产寿险公司在经营健康险业务,对于已然到来的健康险蓝海市场,是厮杀还是遨游?作为国内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第一梯队,杨铮对于自家公司的自信溢于言表。他说道,自2005年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平安健康险已建立起“保险保障+就医服务+健康管理”的一站式健康服务体系,且依托于平安健康APP平台,大力推动线上化、智能化发展,以助力客户体验与运营效率提升。
在杨铮如数家珍的介绍中,记者面前仿佛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健康险公司。在就医服务方面,平安健康险已建立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优质的医疗资源网络,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万名医生,10万家诊所和医院;覆盖中国871家医疗机构,其中80%是其所在城市排名前十的综合医院。基于强大的医疗资源网络及科技能力,平安健康险已建立以医院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在线问诊送药、就医绿通、二次诊疗、医院驻点导诊陪诊、紧急救援,直接结算、肿瘤特药、慢病配药、康复护理等为代表,诊前、诊中到诊后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在保险保障方面,以“平安e生保”“抗癌卫士”系列产品等为代表的普惠型产品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同时已建立起从普惠到中、高端保障均涵盖的产品体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保障需求。如近期全新推出的高端医疗保障——平安尊优人生全球(2020版)医疗保险,整合了全球医疗领域Top 500的高新资源,更打造专属专家团队7×24小时在线服务。同时,提供超级绿通服务、专人导诊、直接结算等服务,且针对国内计划免费升级泰国品牌医疗网络,开启境外高端就医新体验。
在健康管理方面,率先引进与欧美同步的健康管理计划,从了解受众健康出发,鼓励受众运动以改善健康,同时在运动后给予一定奖励以提升受众积极性,从而形成“越运动、越健康、越奖励”的良性循环。2017年底,平安健康APP即推出首款健康管理产品——免费的“i动保·重疾”保障计划,平安健康APP用户可通过步数换保障,最高每年可获得10万元重疾保额。2019年8月,平安健康APP再次升级“i动保”系列产品,推出行业首款免费百万医疗险——平安i动保医疗。平安健康APP用户首月可直接领取100万元/月的免费保障,次月起,用户仅需每月20万步(即每天6666步)即可获取100万元/月的医疗险保额,是一款真正免费的保险产品,在助力保障普惠、提升大众保障意识及行业革新方面影响深远。
在谈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健康保险的发展还需在哪些领域突破时,杨铮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是大力鼓励商业健康险积极参与医疗体制改革。建议出台更加明确、细化的落实方案和指导意见。例如支持保险公司探索开发以家庭医生服务为主要保障内容的产品、规范商业险的引流行为、明确商业健康险支付家庭医生费用路径等。持续细化规范行业发展,避免无序竞争、恶性价格战、低服务水平等恶性竞争行为,切实保障客户利益。鼓励健康险专业化经营,打造专业健康保障和健康服务能力,助力商业健康险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加强医疗机构合作,打破健康数据壁垒。健康险行业应主动加快推进和医疗机构、基本医保部门的合作,力争早日实现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可积极发挥商业健康险对医疗费用和风险管控的作用,促进不合理费用支出的降低。同时,可将数据应用于提升产品定价研发能力,扩展健康险的可保范围和可保人群,使更多原本无法承保的民众享受到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保障。
三是产品供给侧改革,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健康险行业应更多地参与布局健康全产业链,借助自建、控股、参股、战略合作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及流通企业等方式,通过打通上下游,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闭环,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和服务需求。
四是借助科技力量,服务中小微企业。健康险公司需更加积极地推动科技应用,以此提升专业的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科技手段,进一步简化流程、便捷广大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灵活、高性价比的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创新健康管理服务,促进人民健康。健康险行业应积极探索,创新符合客户需求及行业发展阶段的健康服务管理标准。将对客户的保障和服务,从事后理赔扩展至事前预防,从院内就医扩展至院外康复等,体现“治未病”的理念,让全民更健康。
未来已来。杨铮表示,平安健康险将以“中国领先的科技健康险公司”为愿景,借助科技手段在客户经营、产品、服务、风控等领域持续创新,为行业转型升级摸索探路、积累经验,搭建互联网医疗生态,突破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困境,形成“保险保障+就医服务+健康管理”协同发展的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