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学术年会分论坛一: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嘉宾观点摘要

2020-04-06 17:07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1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文明绿色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何建坤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课题,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今天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实现减排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经济、能源、环境和减排温室气体的协同治理,加快能源和经济发展的转型。他认为,中国要重视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指标达标,尤其是要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早日达峰。他主张,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关切,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为保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中国贡献、提供中国经验。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个问题探讨

任勇回顾梳理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整体逻辑脉络,并强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占据重要地位。他指出,当下要特别关注几个结构性问题:从治理体系覆盖的工作领域或对象看,要补齐绿色发展制度、生态修复与保护制度、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三方面的短板;从治理体系的主体和手段看,要加强提高环境经济政策效率、构建生态环境社会政策、强化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三个薄弱方面的建设。他同时主张,要加快提升三个方面的治理能力:一是科学技术的支撑能力;二是政府组织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基层政府能力;三是生态环保系统的专业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道路

郑新业从取得实践实效的基层案例出发,探讨了脱贫攻坚、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认为要提升生态保护与相关领域之间协同推进的效率。他指出,环境保护不等于不开发,在此基础上要做好绿色产业发展的文章。他还提出了一套绿色发展的逻辑框架,包括资本、劳动、技术以及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强调要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积极实施,达到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的协同推进。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成都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调查思考

张军局长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成都推进超大城市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和思考。第一,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发展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推进空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及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和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城市经济地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打造空、铁、海立体通道,引导绿色生活方式。第二,以公园城市定位推动治理体系全方位完善。基本形成了生态环保一盘棋的治理格局,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治理制度日益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方式更加精准,“产业支撑、科技赋能、信息驱动”的治理手段不断提升。第三,以超大城市特点导引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在领导统筹高站位能力、绿色发展高质量能力、产品供给高品质能力、生态价值高转换能力、监管执法高震慑能力、科技创新高水平能力、风险防控高标准能力和社会动员高凝聚能力八项能力上实现全面提升。

美国湖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涛:国际绿色贸易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胡涛根据自己在不同单位、不同国家工作的切身经验,分享了关于美国生态环境情况调研的相关成果,总结了美国在污染防治方面的一些工作规律和方法。他强调,要立足中国国情,讲好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国故事;要避免走部分发达国家的治污老路,形成中国的污染防治经验;要重视以绿色贸易为手段来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助力污染减排,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个维度

黄承梁首先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全貌入题,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若干科学论断,以及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时代总依据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战略地位。其次,从“两山论”的战略地位、形成过程和历史性贡献三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第三,论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学的历史性贡献。他最后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宝贵精神财富。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战略与理论研究部主任俞海: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框架的思考

俞海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下,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就构建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作了报告。他从“五个一”,即贯彻一个思想、形成一套总体布局、打好一场攻坚战、建立一系列制度、提升一种效能的角度展开报告。他指出,“一个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它集中回答了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怎样的生态文明、怎么建设生态文明。“一套总体布局”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环节、各方面。“一场攻坚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它不仅限于环保领域,还涉及生态领域。“一系列制度”是以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为主干的系列制度。“一种效能”的核心应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主要包括决策协调、执行实施、评估考核、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

主题发言后相关领域专家就分论坛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首席代表涂瑞和建议,一要继续深化生态文明理念认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二要研究如何让政策能够更有效率地落实落地;三要把绿色发展和区域发展加以统筹考量、协同推进;四要处理好贸易、消费同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夏涛就抓好基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一要全面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贯彻;二要结合新一轮“机改”和“垂改”,明确生态环保和政府各部门的责任;三要坚决保障生态环保能力建设;四要坚持生态环保的战略定力,既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沈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邵春岩指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依旧有待加强,需要着重解决人员成本、技术装备更新、人员安全保障等问题,同时需要处理好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短期治理与长期治理、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等几对关系的平衡问题。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环境政策与标准研究所所长王浙明提出,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和“堵点”,提高各项制度政策的操作性和协调性;二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特别要在中小学阶段普及生态文明教育。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孙长虹认为,要从系统性、整体性、阶段性、前瞻性等维度来深刻认识绿色发展,要在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等层面上协同推进绿色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玉环建议,一要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在基层、在现实中的运行效能,以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破解困局的目标;二要以绿色发展为契机,实现区域和流域协同发展;三要在绿色发展进程中,实现建设方式、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结构性转变。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郭茹在方法论上对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一要注重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二要构建学科交叉的研究机制,三要以开放的态度来从事生态环保领域的科学研究,四要充分理解国内体制的特点,运用制度优势来助推各项工作。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所所长李丽平认为,应更大力度鼓励环保产业发展。她建议,一要抓紧明确环保产业、环境产品和服务的分类范围,构建科学合理的环保产业统计体系;二要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环保产业发展;三要加快推动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关税壁垒的消除或降低;四要搭建更多信息交流平台,畅通业界信息交流渠道;五要加大环境保护领域的进口。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文强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

李文强指出,主要发言专家和各位点评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解和认识,观点独特、见地深刻,深受启发。他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优化和精准化各项制度政策落实落地,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下一步,要把牢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时代背景,继续做好支撑绿色发展各方面工作和相关研究,要从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促进国际贸易绿色化、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集约高效发挥科学技术力量、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和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请文明演绎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漫说文明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