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艳
【摘 要】目的:研究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采用机械通气进行干预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撤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在一次脱机成功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患者再插管率与患者死亡率等方面,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针对相关数据,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集束化激励性心理护理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撤机成功率的优化,从而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160-02
在临床方面,急诊重症监护室主要用于对中毒、重症休克、严重创伤以及脏器衰竭的患者进行紧急治疗与干预[1]。多数情况下,针对重症患者而言,为了有效确保其气道的畅通,以便避免二氧化碳的蓄积,医疗人员通常使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2]。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如无法有效进行相应的撤机,则有可能导致患者感染概率的上升,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维系[3]。在此过程中对于清醒患者而言,其在生理与心理上往往具有较大的负担,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情况,研究人员指出,应有效推动护理效果的优化。本文针对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模式对于患者撤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者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采用机械通气进行干预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42~67岁,平均(55.6±3.7)岁;在通气方式上,8例使用气管切开,42例使用气管插管;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50~70岁,平均(60.4±4.8)岁;在通气方式上,7例使用气管切开,43例使用气管插管;在一般资料上,以P>0.05,证明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
1.2 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撤机操作,主要应用的撤机方法为间歇停机法与压力支持通气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主要对患者进行呼吸指导,协助其进行痰液排除,同时对患者血压、呼吸、心率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1.2.2 研究组 采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做好医疗知识宣讲:在撤机前,护理人员应有效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对撤机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讲解,以便患者进一步了解撤机的意义以及相关不良反应,从而有效强化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2)开展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研究人员应指导患者对自身需求进行书写,以便积极听取患者的需要,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帮助患者有效摆脱不良心理的影响,提升撤机的信心;(3)做好患者家属的护理引导:护理人员应有效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引导其对患者进行鼓励,以便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的合理缓解;(4)成功案例展示: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可以请有过撤机经验的患者对其进行经验讲述,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将患者一次撤机成功率、患者再插管率以及患者死亡率等数据作为研究的主要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选取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选取x2对其进行检验,对于组间数据差异,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次撤机成功率
相关数据显示,在撤机问题上,研究组一次撤机成功的患者为44例,一次撤机成功率为88%;对照组一次撤机成功的患者为34例,一次撤机成功率为68%;由此可见,在一次撤机成功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见表1。
2.2 研究对象再插管率情况
在撤机过程中,研究组患者4例出现呼吸困难,2例出现血流动力不足等情况,需要进行再插管处理,再插管率为12%;对照组患者10例出现呼吸困难,6例出现血流动力不足等情况,需要进行再插管处理,再插管率为32%;在再插管率方面,由此可见,在再插管率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见表2。
2.3 研究对象死亡率情况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中死亡数量为1例,死亡率为2%,对照组患者中死亡数量为9例,死亡率为18%,由此可见,在死亡率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过程中,针对重症患者而言,为了有效确保其生命安全,医疗人员多数使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帮助其进行呼吸[4]。然而,相关研究显示,在此过程中,多数患者往往会对呼吸机形成依赖,从而导致撤机过程的难度出现提升[5]。研究人员表示,在撤机过程中,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心理上存在焦虑、烦躁以及恐惧不良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医疗设备的撤离具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患者撤机的成功率,护理人员应有效对其进行相关医疗知识的普及,以便帮助更好有效实现护理依从性的提升,从而有效配合医疗开展相关治疗,降低撤机的难度系数[6]。
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应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后,患者的一次撤机成功率得到了提升,同时,患者再插管率与死亡率得到了明显的下降,由此证明,该护理模式对于重症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在临床上对重症清醒患者进行撤机操作的过程中,通过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倩.心理护理对改善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6):169-170.
[2] 郭磊.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1):50-51.
[3] 郑丽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01):69-71.
[4] 刘焕强.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6):185-186.
[5] 陳云凤,曹慧,倪英女.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7,31(09):669-670.
[6] 姚淑焕.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