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中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案例研究

2020-04-05 18:49吕庆燕
江西教育A 2020年2期
关键词:班级家长学校

吕庆燕

深圳市福田区有18所城中村学校,这些学校虽为公办学校,但多由村办学校演变而来,生源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

从教25年的叶老师于2016年9月调入该区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85%以上的城中村学校,接手了该校六(4)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该班因频繁更换班主任,班级纪律混乱,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班平均分常低于年级平均分10分左右。学生家长或忙于生计,或受工作压力的影响,较少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教育更少。班级QQ群里发什么帖子,通知也好,文章也好,甚至开家长会的通知,几乎没有一个家长回应。偶尔冒一个泡儿,都是晚上10点后,问谁看见我孩子,或数学作业是什么呀……

但叶老师拨开这些状况,从正面入手,看到班上学生的两大优点:单纯和勤劳。这些学生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可以将自己吃了一半的苹果给老师;任劳任怨,教室的卫生做得非常好。叶老师觉得,利用孩子们身上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去帮助学生,改变学生,让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在学业和品行上都有较大的提升,是自己必须担当起来的责任。

一、提升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叶老师根据多年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的经验,知道需要寻求一个改变班级管理现状的契合点,解决班级学生“散”的问题,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一周的观察,叶老师抓到了契机——整顿班级出操队列。他用了三节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出操队列的强化训练。接下来周一出早操的时候,学生们的不凡表现震惊了校长、老师和全校同学。我采访叶老师时,谈到这件事,他还是显得很激动:“上操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今天我们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出好样来。果真,学生们早操出来的时候,那么整齐、那么有精气神,大大超出我的期望,全校的老师学生领导都惊住了,校长连连竖起大拇指。事情过后我跟学生们讲,校长这个大拇指,可不是随意给的啊,我们真的做得很不错!我还把录制的视频,通过电视放给他们看,他们受到了很大的激励。”

因为队列出彩,原本暗淡的六(4)班,一下成为全校的队列典型,从来没有被认可过的班集体,第一次尝到了被赞赏的滋味;孩子们的凝聚力和自信心陡然增强了,表现也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每天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二、加强阅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解决了“散”的问题之后,叶老师开始着手规范学生们的行为,树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习成绩落后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叶老师深知语文的核心要素就是阅读,而阅读也有利于改进班级管理。于是,叶老师从下列方面开始抓学生的阅读:

1.以身作则,培养阅读习惯。刚开始,学生们连课本都不愿意读,读课外书更不可能。叶老师设定了早读(7时30分)和午读(13时50分)两个集体阅读时段。他以身作则,届时率先来到教室,捧起课本大声诵读。陆陆续续进入教室的学生,一进来就立即拿出课本,跟上老师和同学的声音,齐声朗读。在叶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除了重视阅读,叶老师还让学生每天坚持背诵,从单个学生背诵到小组背诵,再到上台脱稿演讲。

2.布置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叶老师开始分派任务,从班级同读一本书(语文教材),逐渐过渡到阅读三“名”——名家、名著、名篇。其中“名家”主要是教材涉及到的文学大师;“名著”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书籍外,还有教材中作者的代表作;名篇则是经典篇目,如《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等。同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班级举行读书分享会,每节语文课都有前3分钟的“名家、名著、名篇”分享,安排一个学生介绍书中的人物,概括故事情节等。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

3.创设积分奖励制,激发阅读兴趣。根据学生阅读量的大小,计算积分。积分分为个人积分和小组积分。奖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口头表扬、小礼品、评比“阅读之星”等。“阅读之星”的评比对阅读有较高要求: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阅读时间;每周至少15000字的阅读量。叶老师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了一个特别的奖励——请学生们吃饭。他说:“我班的学生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我问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奖励,他们说要吃麦当劳。我后来想,满足他们的需求吧!所以阅读好、平时的表现也好,积分高的,获得小组第一和班级前六名的学生,我请他们吃麦当劳。”全学年下来,全班学生被叶老师请了个遍。

三、走访家庭,寻求家长支持

當学生在纪律和学习上有了一些变化后,叶老师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家庭。他知道家长们配合学校、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做得很不够,决定走访每个学生的家庭,寻求家长的支持。每天下午放学后,叶老师都要在“城中村”里走访2至3个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并详细记录班上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一个学期下来,叶老师写了约5万字的家访记录,并写进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通过家访,叶老师看到了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有的学生家庭贫困,两三个孩子和父母同挤一个大通铺,孩子连写作业的桌椅都没有,通常在社区的图书馆完成作业;有的寄养在朋友家里,由别人代为照顾;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殴打是家常便饭;有的家长文化程度太低,不具备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良,喝酒、打麻将、家庭暴力,不能够以身作则……这些最真实的生活样貌,让叶老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城中村学生家庭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更自觉地努力突破瓶颈。

1.进行家长培训。叶老师在班级群里转发各类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文章,并邀请专家做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法。

2.亲子共读。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读书计划,每天晚上至少抽出30分钟与孩子一起阅读。叶老师赞许家长:“虽然我们的家长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老师布置的亲子共读这一作业还是积极配合的。”亲子共读不仅仅是共同读书,而且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让孩子和父母在阅读中共同成长。

3.分享育儿经验。建立专门的班级育儿经验交流群,邀请优秀学生家长在家长会和育儿经验交流群里分享教育经验,让其他家长能反省并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

4.分享学生的闪光点。叶老师在班级群里不断地表扬学生在学校里的优秀表现,发送特别能吸引家长的照片,以引起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叶老师似乎在告诉我一个秘密:“家长会想,原来我的孩子很不错,老师很关注我的孩子。”通过学生的变化带动家长的变化,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越多,就越会在这方面投入精力,这样,慢慢地形成了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良性循环。

通过一年的实践,叶老师的班在纪律、学习、行为品质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方面,一年里,叶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背了100多首古诗词、100多篇古文。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的写作也跟上来了,全班38个学生,能学习写小说的有16人,能试着用文言文写作的有18人,有两个学生分别写了146篇和150篇习作。六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班级的平均分已赶上了年级平均分。在访谈中有位学生说:“以前我是全班最爱讲话、打架最多的那个,自从跟了叶老师以后,我上课说闲话少了,打架少了,成绩提高了。”

教育需要理解、支持与唤醒。用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给学生什么,他就长成什么。你只要付出一点,从学生们身上就可以看到老师的成绩。”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状况的叙事研究”(课题编号:2018YQJK08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班级家长学校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称心的新班级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班级被扣分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