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并购经验对优质人才获取的影响
——来自双方战略共识的调节作用

2020-04-03 03:13:38刘博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识跨境优质

刘博文,任 颋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丰商学院,广东 深圳518055)

关键字:逆向并购,人才获取;并购经验;战略共识

一、引言

跨境并购是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数量自2005年开始激增。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7:投资和数字经济》,截至2016年底,中国大陆地区跨境并购的净购入额为922.21亿美元,占全球跨境并购净购入总额的10.6%。虽然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政策的影响,在2017 年,中国跨境并购收购值出现2003 年以来首次下降,但中国依然是跨境投资大国。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18 年展望》与《2018 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19年展望》,2016年至2018年,中国生产制造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总次数约为438次。可见,深化对中国生产制造企业的跨境并购研究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现有的关于跨境并购的研究成果,主要将并购后的财务绩效或整合程度作为衡量跨境并购成果的依据。但财务绩效只是企业整体效益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整体发展状况,无法全面评估企业在跨境并购实践中的具体得失。而将整合程度作为衡量跨境并购成功与否的因素,未必契合企业跨境并购的初衷。尤其对于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企业而言,整合并非关键环节。麦肯锡咨询公司出版的《中国跨境并购袖珍指南》(A Pocket Guide to Chinese Cross-border M&A)指出,由于中国企业早期缺乏整合能力,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中一直采取放手型的管理方式,而目标企业的管理者也乐于享有高度的自治。因此,高度整合显然不是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的因素。

二、理论背景和研究假设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不仅缺乏针对具体并购目的的细化研究,而且对于并购经验的一般影响缺乏定论。一些学者认为,并购经验与并购绩效存在正向相关的特征;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并购经验的影响是负向的;还有一些学者则发现,并购经验的影响是非直线的,甚至是不显著的。

Fowler和Schmidt(1989)发现,并购经验和资产回报之间存在正向关联。Haleblian & Finkelstein(1999)和Schweizer(2005)等的研究显示,并购经验对并购后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并购经验会影响并购方选择目标的能力、推动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可以让收购者在协商阶段和处理关于不良资产整合的特殊问题时,能够在快速行动中表现更好(Straub,2012)。Li et al.(2016)采用了动态能力和组织学习视角,将并购经验与文化差异相联系,认为越有经验的公司,越少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Yang(2016)发现,包括并购经验在内的一些因素,会对并购方的累积异常收益产生积极影响。在中文文献研究中,夏赟(2017)认为,企业并购经验越丰富,并购绩效越好。冯梅和邓紫夫(2016)认为,中国企业的并购经验对并购后的短期绩效存在正向作用,即收购经验更丰富的公司应该具有更好的绩效。

然而,另一些实证研究发现并购经验和并购绩效之间并没有正向影响,且通常还有负向关系(Barkema&Schijven,2008)。Zollo&Singh(2004)探索了管理者与收购经验相关的学习行为,发现管理者在此前并购中的成功知觉(perception)与现实并购的绩效负向相关,且这种负向相关随着管理者并购经验的增加而提升。也有学者认为,并购经验与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非直线性的。Kusewitt(1985)的研究显示,由于频繁的收购未给企业留下充分的整合时间,收购经验与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曲线的。

此外,发现并购经验不具有显著影响的研究不在少数。Haunschild 等(1994)认为,收购经验并没有影响收购者的理性行为,因此,收购经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很小。Billet 和Qian(2008)主张,此前的良好并购绩效没有减少并购中消极的财富效果(negative wealth effects)。King(2003)的研究也发现,作为被普遍研究的变量之一,收购方是否有收购经验对收购方的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Hayward(2002)主张,虽然经验的曲线效果在生产制造环节有所体现,但能否为类似并购的战略决策提供帮助还存在疑问。根据学者们研究的结论,至少存在三方面因素限制了收购者的并购经验效果。首先,并购是异质性的,不同的并购可能出于不同的原因,因此,基于先在经验的推论可能与现时的并购不相关(Haleblian & Finkelstein,1999)。其次,并购绩效存在显著差异,这决定了管理者是否有强烈的意愿从经验中获取推论(Levinthal&March,1993)。再次,并购的发生不规律,经验中产生的推论未必能及时应用到实践之中(Huber,1991)。以上限制因素表明,并购经验本身并不能确保并购取得良好的绩效(Haleblian&Finkelstein,1999)。韩立岩和陈庆勇(2007)认为,国内外许多实证研究发现,并购活动并没有给并购方带来理想的绩效提高。通过研究发现,从并购频数与并购绩效的关系来看,并购绩效与并购频数之间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

通过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关于并购经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这与不同研究所选取的绩效衡量方法不同有关。从并购经验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来看,研究表明,可能存在正向的影响,但也可能是曲线甚至是负面的。不过,并购经验对并购方的协商能力、快速行动能力(Straub,2012)和弥合文化差异(Li,2015)具有积极影响。在以“获取优质人才”的并购目的为导向时,有利于沟通、反应和合作的并购经验对此目的的实现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跨境并购经验对于实现通过跨境并购获取优质人才的并购目的具有积极影响。

学界不仅对并购经验的影响缺乏共识,而且对于调节并购经验的影响作用因素缺乏研究。根据文章所考察的并购目的,并购双方的发展战略共识可能成为调节并购经验影响效果的因素之一。并购经验影响并购方的决策判断与解决问题能力,然而优质人才能否认可、配合并购方,并为并购方所用,是双向的推动。双方在发展战略上的共识程度很可能调节并购经验所发挥的影响作用。战略共识是组织中个体对组织领导关于组织决策的共鸣和理解,以及由此引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通力合作等(杨新国,万鹏宇,2017),是人才为企业所用的重要条件。如果对战略议题缺乏清晰、共同的理解和认识,就会对战略执行造成严重障碍(Noble,1999)。在通过跨境并购获取优质人才方面,如果目标企业的员工对发展战略具有清晰的理解,能够获知自身工作如何做出具体贡献,就可以与并购方密切合作。因此,在并购双方达成高度战略共识的条件下,并购经验对实现获取优质人才并购目的的影响可能会被削弱。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第二项假设。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假设2:在以获取优质人才为目的的企业跨境并购中,并购双方在发展战略上的共识程度对并购经验与实现该并购目的的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本研究所依据的样本来自对具有跨境并购经验的中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通过邀请受访企业的高管填写问卷,共收集145 例跨境并购实践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填写时长、冲突回答等因素对问卷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具有“获取优质人才”的并购目的的有效问卷87份。

问卷对受访企业在跨境并购中是否实现了“获取优质人才”的并购目的,以及该目的的实现程度进行了调查,并根据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企业家在访谈中的意见,对在研究并购经验的影响时所需要控制的先在因素设置了相关问题。

首先,并购的宏观情境可能对实现并购目的产生影响。因此,问卷中设置了“并购的目标国(区域)”和“并购交易完成的时间”两个问题。其次,由于并购双方的业务关联度会影响并购的效果(马华维等,2011;戴治国,2009;赵相忠、何锦华,2008),问卷设置了“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问题。此外,林婧(2007)和张润(2012)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所进行的跨境并购通常为“弱势并购”,并购双方综合实力的差距也会对并购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问卷中设计了“并购方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中的全球排名”和“目标企业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中的全球排名”的问题。再次,值得注意的先在因素是组织层面的文化差异。许多学者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上论及企业文化对跨境并购的影响作用(Weber & Drori,2008;Kroon et al.,2008;Dauber,2012;Reeves,2012;Liu & Woywode,2013;Caiazza & Volpe,2014;Lee et al.,2014;Popli,2016;Xu & Jiang,2017 等)。所以,问卷中设计了“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差异程度”的问题。最后,另外三个被纳入调查的予以控制的因素分别是“目标企业的员工规模”“并购双方此前的合作经历”和“目标企业在并购方产业链中的位置”。这三项因素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受访企业管理者的普遍认同。

总结问卷中针对“获取优质人才”这一并购目的所获得的数据,87份受访案例均实现了此并购目的,但在实现的程度上有所差异。其中基本实现此目的的样本72 例,而完全实现此目的的样本15 例。因此,本研究将“基本实现”取虚拟值0,将“完全实现”取虚拟值1,运用适合对二分类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的logit模型,通过量化分析验证并购经验对完全实现获取优质人才这一目的的影响,并验证发展战略共识对并购经验的调节作用。对于模型中变量的处理以及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的设计思路参考图一。

表1 变量处理与描述性统计表

图1 研究设计模型图

四、统计分析与结果

1.相关性分析

在问卷设计之初,研究者尽量保证具体问题的代表性和唯一性,以降低自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的可能,避免影响参数估计的一致性。为了进一步确认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进行Logit 回归之前,首先对此部分需要运算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如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超过0.8,则变量之间具有多重共线性;反之,如果相关系数未超过0.8,则说明变量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具体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所选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最高为0.442,远低于0.8的标准。这说明将这些变量纳入模型不会导致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获得相对良好的统计结论。

2.统计分析结果

为了验证并购经验的影响和战略共识的调节作用这两个假设,本研究先后进行了两次Logit回归。两次回归的区别在于,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并购经验与战略共识的交互项。表3给出了本研究涉及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和相关系数。

在表3中,纵列为被解释变量“获取优质人才”这一跨境并购目的的实现程度;横行中的“并购经验”为解释变量,即并购方的跨境并购经验的情况;“战略区识”为调节变量,即并购双方的战略共识的程度;“跨境并购经验-战略共识”是解释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交互项以下由“并购企业综合实力”至“并购完成时间”均为控制变量。再向下依次为常数项、样本数量、伪R2和Wald 检验。在各变量所对应的两行数据中,上面一行是变量在Logit 回归模型中的系数,而下面括号中的是稳健标准误。

由模型1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企业的跨境并购经验对于完全实现“获取优质人才”的目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1 得到了验证。同时,模型二的结果显示,并购经验与战略共识的交互项的系数为负,且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战略共识对并购经验的影响作用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即当并购双方的战略共识度高时,并购方的并购经验差异对“获取优质人才”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模型2的结果验证了假设2。

表2 相关性分析结果

综上,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在控制了先在因素的条件下,统计分析的结果验证了“中国制造企业的跨境并购经验对于完全实现通过跨境并购获取优质人才的并购目的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验证了“并购双方在发展战略上的共识,对并购经验对于完全实现此并购目的的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表3 并购经验对完全获取优质人才的影响及战略共识的调节作用

五、结论

1.研究意义

针对学界关于“并购经验”对并购成果影响的结论并未达成一致的现实,本研究坚持以目的为导向,深入情境调查与分析。在结合理论文献和企业家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假设,并确定了纳入回归模型的控制变量。通过设置具有极强针对性的问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87 例关于中国制造企业跨境并购案例的相关一手数据,为Logit 回归运算提供了样本基础。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在统计层面验证了提出的假设,表明中国制造企业的跨境并购经验对于完全实现“获取优质人才”的并购目的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并购双方在发展战略上的共识,对于该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制造企业通过跨境并购获取优质人才具有清晰的指导意义。研究首先肯定了并购经验的积极影响,这意味着企业应该把握走出去的机会,积累自身的跨境并购经验,并从经验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提升自身在跨境并购中的协商能力、快速行动能力和弥合文化差异的能力。这种经验的积累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获取优质人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研究也给予经验较少的企业以信心,指导其通过尽可能达成并购双方的战略共识,来调节并购经验对获取优质人才的影响。

因此,对于普遍缺乏丰富跨境并购经验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如果希望通过跨境并购完全实现获取优质人才的目的,至少应当努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获取跨境并购经验。通过自身走出去或通过向经验丰富的企业求教,从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中汲取有利于通过跨境并购获取优质人才的能力。二是中国制造企业在跨境并购中应当力争目标企业对发展战略达成更高程度的共识,以利于获取优质人才这一并购目的的完全实现。

2.未来研究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第一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在以并购目的为导向的路径中,既验证了关于并购经验对中国制造企业在跨境并购中获取优质人才的影响的假设,也验证了并购双方战略共识程度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中国制造企业的相关跨境并购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本文的成果对于未来相关主题的学术研究也具有一定启示。

针对中国(制造)企业跨境并购的特点和独特诉求,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坚持以并购目的为导向,深入并购情境,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中国是新兴经济体,中国的企业在跨境并购的实践中往往并非仅专注于财务绩效的改善或对目标企业的整合。因此,针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研究首先要明确并购方的并购目的,才不至于因衡量标准选取的偏差导致研究成果无法服务于实践。

一方面,本研究限于数据的来源渠道,只聚焦于中国制造企业这一类主体,研究范围较为狭小,可获得的样本数量也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适当放宽并购主体的条件,争取为统计分析提供更大的样本规模,从而使研究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限于取材和篇幅,将完全实现“获取优质人才”的并购目的作为唯一的被解释变量。然而,跨境并购的目的往往是复合且多层次的。未来的研究可以对诸如“获取专利或技术”“提升品牌价值”“优化资本运营”等其他跨境并购目的予以考察和分析,为具有不同跨境并购目的的中国企业提供更为全面、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指导。

研究结论表明,对于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相关问题,研究者应该聚焦其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以具体并购目的为导向的实证研究。通过深入的实践调研,获取一手数据,从而指导实施跨境并购的企业尽可能完全实现其并购目的。

猜你喜欢
共识跨境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6
商量出共识
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11-18 12:11:06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28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0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