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 甘肃 武威 733000)
现阶段,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在我国临床上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可采取手术疗法来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促进病情恢复[1]。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并发症少以及固定效果好等特点,能够显著提升疾病控制的效果,备受临床医师的青睐[2]。本文旨在分析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接诊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病患64例,随机分成两组(n=32)。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平均(47.83±4.25)岁;病程在4~15d之间,平均(9.71±1.15)d。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在20~63岁之间,平均(47.06±4.93)岁;病程在4~15d之间,平均(9.58±1.24)d。患者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有手术适应症,且病历信息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程与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详细如下:充分清理创口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将皮下组织规范化的切开,以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对骨折部位的软组织进行彻底的清理,并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复位以及固定处理。采取手法闭合复位的方式对骨折端进行处理,并对骨折远端处的下沉移位现象进行矫正,同时对左右移位进行矫正。经骨折端将导针缓慢置入股骨踝上,若复位比较困难,需于C型臂X线机引导下完成闭合复位操作。依次扩髓后,置入主钉。待充分矫正骨旋转畸形后,利用瞄准器于骨折远端规范化的置入锁钉(2~3枚),同时于骨折近端置入锁钉(2枚)。反复冲洗骨折部位,并予以缝合处理。
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记录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统计并发症(关节功能不良,及内钉断裂等)发生者例数,便于后期的分析和对比。
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的对比分析表[n(%)]
临床骨科疾病当中,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十分常见,能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并能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降低生活质量[3]。钢板内固定治疗中,固定方向通常与骨中轴线存在偏离的情况,此时,患者若负重,将极易引起骨折部位弯曲的现象,另外,术中对骨膜进行剥离可引起骨骼供血不足的问题,使得骨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发生骨不愈合的几率。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为比较现代化的一种治疗术式,能够于骨中轴线处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的固定,从而有助于预防骨折变形以及移位。相关资料中提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适用范围广、骨折愈合速度快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并且,在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无需对骨膜进行剥离,所以,并不会对患者骨折部位的供血造成影响,有助于促进其术后的恢复[4]。多项研究表明,于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病患的临床治疗工作当中,合理运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可取得比常规钢板内固定术更好的成效,不仅有助于提高骨折愈合的效果,还能有效降低关节功能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十分安全、有效。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促进骨折创口的愈合以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作用。为此,临床医师可将交锁髓内内固定术作为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一种首选治疗术式,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案用于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