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盟 吴晨 王钧 王旭鹏 张春强 乔治
摘 要 目前,高校艺术类木工实验室建设基本以现代木工设备为主,特点是操作快捷、模型制作更加高效。但是,木工实验室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设备伤人事件时有发生。论述木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希望能为高校艺术类专业木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借鑒。
关键词 艺术类专业;木工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7-0142-03
1 前言
木之美感,得自天然;木之特质,友好亲和。木头予人的感受是温暖、质朴和独特的,斑斓的纹理、柔和的触感、清香的气味,这些都能安抚人的心绪,所以有人说木头养人。一件木作,就仿佛是自然造化借助匠人双手,所成就的最和谐、美妙的存在之物。木作,体现着匠心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匠心创造的最杰出成果。但是,这一切只有在安全的大前提下,所有的想法和创意才能得到完整、完美的展现。在此,笔者将以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实验中心为例,介绍高校艺术类专业木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2 高校艺术类专业木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
实验制度规范化,安全培训流程化 以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实验中心为例,西安理工大学于2005年在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上,整合重组建立艺术与设计学院,同年正式组建艺术与设计学院实验中心,宗旨是“立足艺术与设计学院,服务西安理工大学,面向陕西省”。历经15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实验中心拥有计算机多媒体中心、快速成型、FESTOOL木工、陶艺、人因工程、CMF、人机工程、三雄极光灯光、室内设计专业空间建构与场景布置综合教学、雕塑专业、丝网印刷、视传综合材料制作、摄影灯光、暗房、传统工艺等各类专业实验室15个,总面积1369平方米,专兼职教研人员31人,已经成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体现西安理工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综合性设计与艺术实验教学平台。2017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陕西省优秀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8年建设FESTOOL木工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拥有FES-
TOOL设备的锯、刨、铣、砂带机、斜切锯、曲线锯,另有其他品牌带锯、车床、CNC木工数控雕刻机、激光雕刻机等设备。对于高校艺术类专业木工实验室实际使用而言,FESTOOL设备的模块化组建,具有易于拆分、灵活多变的特点,可加工大尺寸木制家具、模型等;手持工具及配件也极为丰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深受学生的喜爱。FESTOOL木工实验室基本能够满足学院“家具设计”“手工模型制作”“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与开发”等课程的日常教学,以及学生参赛与毕业设计作品制作。
实验室建成后制定了《木工实验室管理制度》,规定了实验室管理开放、着装要求、设备安全使用、实验室卫生日常维护等;制定了《木工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规定了实验教学、参观、参赛及毕业设计作品制作的开放预约登记;制定了《木工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规定了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上报流程等。
在实验课程开始前,必须由实验管理人员对所有将进入木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着装要求:进入木工实验室的学生不应佩戴围巾、手套、饰品等容易被卷入机器内部的物品;应当佩戴护目
镜、口罩、围裙,衣着合体,袖口应当用纽扣扣起;女生长发的应当用皮筋扎起。
2)操作规范:要求进入木工实验室的学生不使用教师没有讲过安全操作的设备;初学者更应该注意的是,所有电动设备在正常转速之前不应碰触待加工木料;不应让机械超负荷或者“带病”作业;应当在教师讲授设备安全使用功能等之后,在教师监督下使用;应当注意阅读仪器上的警示标识部分,包括仪器的最大加工尺寸、安全防护、注意事项等知识;在锯、刨加工较大或较长木料时,应考虑出料,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或者使用专门的接料装置;小工件必须使用推板、压料棒进行;初学者在使用台锯时,横向靠山和纵向靠山切记不应同时使用,存在木料弹出伤人危险;学生在操作设备时,其他人员不应与其交谈;在木工实验室内不应接打电话及翻看手机。
3)不当操作及反面案例警示。选取网络上安全操作引发木工设备伤人事故的视频进行播放,提高学生对于安全的认知,学生安全无小事。在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后,由专业的现代木工师傅对于现代木工设备的功能、使用、安全、操作技巧等进行讲解并进行演示,由学生在设备未开机情况下进行流程模拟操作,一遍一遍又一遍,直至养成好习惯;然后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实际的机械设备操作,直至学生完成最终的产品模型制作。
授课师资专业化,课程设置阶梯化 正是由于木工实验室存在高危险性,造成了目前木工实验室发展上的两个极端。
一是忙坏任课教师,闲坏学生:所有木工机械加工部分均由任课教师自己承担,剩余拼装、打磨部分则交给学生。
二是开放式的放羊式管理:教师讲授完设备使用,学生填写安全责任书后,便可随意使用木工实验室所有设备。
前者不符合现代木工实验室建设的初衷,更何谈学生对于机械操作的动手能力?解决方法是在设备采购时,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保护性更好的设备,比如台锯可以采用“热狗锯”,相比就更加安全。
对于现代木工课程,应当聘请社会专业木工工坊有资格的人员进行实践环节授课;对于传统木工方面的课程,可以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传统木匠艺人进行实操讲授,分担理论授课教师的压力。同时应让实验室教师外出培训,参加木工职业技能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认证。笔者作为木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刚参加了现代木工的专业培训,并获取了相关资格认证。
从课程设置上,学院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专业以现代木工为必修课程,视觉传达、影像动画专业以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根据不同专业要求,课程设置应当阶梯化。首先,所有专业对于木材种类认知、工具入门等都应当作为基础部分。视觉传达专业、影像动画专业可多采用小物件的手工木作进行授课,激发学生兴趣;而对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采取小木作到榫卯模型,再到明清家具、北欧家具等,逐步阶梯化的授课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分人、分类指导。课程结束后,可以采用结课作业展览及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实验报告应从产品材料、尺寸、设计相关图纸、工艺、产品制作感悟等方面进行说明。
实验空间规划科学化,实验安全管理信息化
1)实验空间规划科学化。在木工实验室建设初期,空间规划方面必须根据具体空间与设备大小、操作流程、木工实验室机械设备危险系数等进行综合考量,使用功能决定空间规划。木工分为两大类,即传统木工、现代木工:传统木工以手工工具加工制作为主;现代木工以机械加工为主。
按照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木工实验室教学功能需求划分,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区、木工展示区、木工实验区。
①理论教学区包括木工实验课程教学及图纸设计讨论区等。
②木工展示区包括木材种类实物标本展示区、传统木工工具展示区、榫卯模型展示区以及以往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等:实践环节开始之前,通过对展示区实物的了解,学生能够熟悉常用木材的构造、种类、缺陷;在传统木工工具展示区,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民间手工艺人在制作产品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不同种类工具;通过可拆卸及组装的传统榫卯模型实物标本,学生可以了解木材结合构件在空间上的合理性和相互穿插关系;以往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原创实木家具产品可以让学生整体上了解木材的使用技巧及组合方式。
③木工实验区包括小型手持工具区、大型机械区;又根据具体的木材产品加工制作流程,分为锯、刨、钻、铣、车等工艺切割加工区,打磨及表面工艺处理区。
木工实验区的小型手持工具区的配置以手持式手工工具为主,配置木工加工桌,以独立工位的形式规范空间布局,根据日常课程授课人数决定工位数量。在授课时,可以将学生按小组划分。
大型机械区应将设备按照锯、切、刨、铣、钻、车、磨的顺序,沿空间进行合理布局,要注意加工流程,避免造成工艺加工来回搬运材料的麻烦。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做好实验室大型机械区安全区域的划分,比如锯、刨、铣等设备间应该预留足够距离空间,防止造成加工较大木料时上下木料不便。
对于木工粉尘及木工碎料的处理也十分重要,在空间规划时要整体规划,采用集尘系统,以分管的形式与设备相连接。每个连接阀门均可调节吸力大小,而且要留备用分管接口。对于木工实验室的木工小碎料放置专门的回收箱,进行集中存放、定期清理。
2)实验安全管理信息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也应该逐步加强,比如在学生选课、实验室预约开放、实验室安全考试、安全教学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可以结合运用信息化技术。笔者认为可以在木材种类、榫卯动态三维演示、经典大师家具三维展示、木工安全操作等方面进行虚拟仿真方面的探索。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榫卯模型360°的观察、榫卯模型的拔插,通过网络便可了解学习不同榫卯结构;通过家具爆炸三维图的观察学习,掌握家具的不同部位的连接方式、榫卯应用。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可采用門禁及监控设备。在经过培训后,学生刷校园卡进入实验室,刷校园卡使用授权的机械设备,使用后再次刷校园卡。学生在实验制作阶段完成后,所有数据,包括使用设备、仪器使用时长等,都可通过后台查看、管理。设备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后台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机械设备的使用授权。
3 结语
艺术类高校木工实验室的建设及投入使用,为学生学习并掌握木材特性及加工技巧体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学生在专业教师、传统的木工匠人以及现代木工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木工针对性阶梯化课程、木工实训教学,提高了动手能力,开阔了眼界。学生通过学习,最后能独立制作出一件小木作或者原创家具,深刻体会创意变成现实产品的成就感。在当前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让学生借助木材这种材料完成对组合结构和空间构成的熟悉和联系,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入学习和训练,是实验教学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沈建.艺术类高校木工实验室建设研究[J].艺术教育,
2017(Z5):149-150.
[2]赵永俭,等.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