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的预设有多么重要

2020-04-02 17:08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期
关键词:正题钻研潜意识

●南 山

这一两年来,我与儿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这源于我的改变。

以前,儿子放学回家写作业,总是这儿摸摸,那儿挠挠,迟迟进入不了正题。这个时候,我常说:“你看你,搞半天也没做一道题……”一通指责,常引发小家伙的强烈不满。

以前,晚上睡觉前,他迟迟不愿意去洗漱,我就催促:“还不快去洗,看几点了,天天熬这么晚!”他往往委屈地说:“我本来正准备去洗的,你一吵,我不想洗了。”

对孩子的行为,我进行了反思。在以上的场景中,其实孩子的心理语言是:“你不说,我本来就能做好,但你一说一吵,就好像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似的,这说明你不信任我。你不相信我自己能做好,我还听你的话,那不就是承认自己做不好吗?” 所以,指责往往带来委屈与对抗。

我再反思自己的行为,其实,指责孩子,话语的预设是他是一个“坏角色”,做不好自己的事情,这种隐含的意味,孩子的潜意识就能辨别出来。他一听到类似的话,立即判别出对方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坏角色”,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当作“坏人”。

后来,我换了一种表达,当孩子这儿摸摸、那儿挠挠时,我会说:“嘿,你还挺爱钻研的呢?很多科学家小时候都喜欢这儿摸摸,那儿碰碰的!”“你的兴趣还挺广泛的呢,挺好的!”这样的话,孩子爱听,因为话语背后,是把他放在了“好角色”的位置上。他甚至会与你交流自己的心得,你再真诚与他交谈几句,会发现孩子很快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很快就进入到学习状态。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与他人对话时,几乎任何一句话都隐含着对对方的评价。当你把对方置于“坏角色”的预设时,你说得越对,其实表明对方越错,带来的必然是对抗(即使有些对抗没明显表露);而当你把对方当成一个“好角色”时,带给人的是良好的自我感觉,让对方感到自己可以把控自己的人生,这样他自然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猜你喜欢
正题钻研潜意识
Desire for Youth
乐在钻研中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RDA在中文普通图书正题名选取中的应用分析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借钱的人等
略说钻研语文文本的基本程式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
MC DIY达人养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