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做党和人民的“骆驼”

2020-04-01 20:03王科鲁从阳
群众 2020年24期
关键词:任弼时骆驼

王科 鲁从阳

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共有4名中央委员全票当选,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任弼时16岁参加革命,46岁英年早逝,他30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叶剑英曾这样评价任弼时,“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凡人之生,宜有爱国之心”

1904年,任弼时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0岁左右时,他在一篇题为《爱国说》的文章中写道:“凡人之生,宜有爱国之心。何也?因身与国家大有关系,故宜大家保存。有战事宜以勇敢之心御之,勿徒多以自谋口腹自得安居而已。”

1915年,任弼时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这是他求学生活的重要转折。从乡间来到城市,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学识也不断增长。在《说国民之义务》一文中,他再次写道:“人民宜有爱国之心,而为国家尽义务。义务为何?一曰服兵役,以免外国侵夺也;一曰务教育,以启迪智能也;一曰定法律,以维秩序也。此三者均不可缺。”此时,他年仅12岁。他参加游行、宣传等爱国活动,积极寻求救国之路。受当时“工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任弼时希望通过发展民族工业来振兴中国。1918年任弼时高小毕业,心中的抱负是“吾志习工业,以图工业振兴,改良制造”,立志工业救国。

此后,任弼时考入长沙私立明德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中,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经历了五四运动洗礼的任弼时,将拯救祖国、改革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当得知长沙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并在听了关于苏俄十月革命和苏俄国内状况的介绍后,他欣喜若狂,产生了对苏俄的向往。不久,任弼时和萧劲光作为长沙留俄勤工俭学团选派的第一批留俄预备生赴上海入“外国语学社”,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任弼时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后负笈苏俄,到达莫斯科东方大学。在给父亲的信中,任弼时陈述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改造中国社会的抱负,“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1922年任弼时在东方大学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从此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面对白色恐怖,任弼时仍然忘我为党工作,两次被捕入狱。酷刑面前他坚贞不屈,“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八七会议上,任弼时入选中共中央政治局,成为我党当时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1928年3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书记尹宽推行“左”倾盲动主义路线,使各县党组织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大批党的优秀干部被捕和牺牲。9月,中央委派任弼时以特派员身份巡视安徽。任弼时首先到达芜湖,在省临委机关召开党的骨干分子会议,批评“左”倾盲动主義的错误,妥善处理省临委内部纠纷。10月15日上午,任弼时到城西北香油寺参加当地团的会议,由于叛徒告发被捕。敌人提审任弼时,他始终坚持说:“我是湖南人,叫胡少甫,到南陵是做生意的。”敌人又令法警拿来踩杠,欲施酷刑。他毫不畏惧地说:“你们踩死我,我也没有什么可供的。”敌人没能从他口中得到任何线索,只得将他作为嫌疑犯递解到省城安庆关押。

到安庆后,任弼时根据党的指示,暂时隐蔽自己的身份,继续指导狱中斗争,暗中通过徐厚昌等少数党的骨干分子,成立党在狱中的秘密组织——生活委员会,以改善狱中待遇的名义,组织难友开展“反虐待”“改善狱中生活”的合法斗争。任弼时在狱中的情况,由安徽的党组织报告了中共中央。中共中央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营救,设法将任弼时案件从安庆警备司令部转到安徽省高等法院。1929年2月,安徽省高等法院以证据不足,宣布任弼时无罪释放。

1929年末,任弼时在上海主持江苏省委工作,被租界当局逮捕。他乘巡捕不注意,吞掉了身上的文件。外国警探对他使用电刑,竟然在他背上烙出两个拳头大的窟窿。任弼时苏醒后仍坚不吐实,这种顽强态度使捕房“更感到他像共产党”,随即继续关押拷打。幸亏地下特科通过关系营救,才使他获释。

任弼时同志两次被捕受严刑,始终严守党的秘密,敌人一无所获,但他的身体却因此落下了病根。此后多年,他经常感到头晕和身体虚弱,加上日夜劳累、血压高,看东西时常眼花。长征时,他领导红二方面军,年仅三十出头,可是干部战士们从外貌看多以为他已有五十岁。任弼时也经常向身边的人表示,自己的身体不好,所以更要抓紧时间工作。同任弼时一道工作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尽管一直虚弱多病,但他一直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带病坚持工作,为党和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

“按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

在领导青年团工作时,任弼时就提出了“按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的观点,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使得任弼时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在陕北,他到山村问农民收的粮食够不够吃,帮助他们研究生产门路。在北京,他调查商人的生意好不好,对政府有什么意见,如何才能繁荣市场。在纠正解放区土改中的“左倾”错误时,任弼时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更是得到了充分展现。

1947年9月,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各根据地的土地改革运动更加深入。但在土地改革的高潮中,有些地区也发生了“左”的错误倾向。因此,毛泽东委托任弼时进行实地调查,并研究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此后不久,在著名的十二月会议上,任弼时就土改和整党问题作了重要发言。他特别强调地主要分大中小、恶与不恶;富农在经济上要与地主有区别;知识分子应区别革命的、中立的和反革命的三类。任弼时的发言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支持和肯定。

十二月会议后,毛泽东又委托任弼时向有关领导讲一讲土改相关的政策问题。任弼时受命后,将几个月来调查研究得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写出了《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毛泽东非常赞赏并高度重视任弼时的这个讲话,当天就批示:“由新华社转播全国各地,立即在一切报纸上公开发表,并印成小册子”,“争取两天或三天发完”。不久,任弼时的这个讲话经毛泽东修改,作为中共中央的土改政策文件,并转发全党。文件下发各解放区后,对于提高全党各级干部的政策水平,纠正“左”倾做法,保证土地改革的正确进行,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这是任弼时病重期间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我们怀念他,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那只讲奉献的“骆驼”精神。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任弼时“骆驼”精神的真实写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李蕾

猜你喜欢
任弼时骆驼
“骆驼兵”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任弼时:为创建新中国不懈奋斗的“骆驼”
任弼时与盘县会议
大骆驼
骆驼
京味十足的《骆驼祥子》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