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2020-04-01 08:23包咏菲
群众 2020年24期
关键词:江苏

包咏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十三五”以来,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肩负起走在前列的使命,扛起先行者的担当,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探路实践,给江苏人民带来稳稳的获得感。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盘点民生实事,感受江苏发展实绩的“温度”、民生答卷的“厚度”,让我们看到了追求高品质生活,给江苏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果。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今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稳就业面临更大考验。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力促企业有序复工,大力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以新产业、新业态为突破口,不断培育新岗位,扩展就业新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6.5万人,位居全国第一。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6%左右,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率达77.5%,比“十二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

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地区生产总值7380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增速1.8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67元,增长4.0%,跑赢GDP增长速度。在居民收入水平迈入“4万元时代”的江苏,全面小康的愿景正变成一幅幅现实图景。在江苏城乡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近60%,经营性收入占15%左右,其中鼓励和支持创业是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江苏聚焦富民,群众各类收入与保障高线不断刷新、底线一再提高、差距逐步缩小,人民幸福感持续攀升。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公平更有保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江苏系统谋划推动教育改革,努力当好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截至目前,全省89%的幼儿就学于省市优质幼儿园,基本建立起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扬州市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高品质教育,从教育资源、师资分配、教学内容和后勤保障等多个环节着手,推动教育的优质化、全面化发展。宿迁市今年撤并166所100人以下教学点,对保留的33所教学点进行提档升级,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机会。

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密织民生保障网。覆蓋城乡各类人群、制度架构基本健全、待遇水平稳步增长、服务水平持续优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人们踏实的获得感。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增长,今年调整后月人均水平达2979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05元逐年提高到160元,年均增长8.6%。截至2020年9月,全省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887万人、1853万人和2091万人,比2015年分别增加765万人、362万人和497万人。

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以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这个“牛鼻子”工程为抓手,江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改善苏北农房,江苏着眼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统筹农民生产生活、乡村风貌塑造、产业长远发展。盐城新型农民社区配套了文体场所、污水处理设备、公交站点、服务中心,贴近工厂、园区,让农民安居而乐业。苏州逐步打通城乡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趋于均等化。

稳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

省卫健委将推进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目前各设区市已评审确定92家普惠托育机构。“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域”,基层区域医疗中心是解决百姓家门口看病的重要场所。2020年江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80元,基本建成8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力推动农村户厕改建等各项任务按序时进度高质量完成,截至10月底,完成近9万座农村户厕改造。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将“落实为680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年度工作清单。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已经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686万人,超额完成2020年省政府该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

应对人口老龄化出真招实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同时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持续全面推动健康老龄化行动开展。江苏常住人口中15至64岁的劳动力人口,自2016年以来,减少了99.49万人,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则增加了163.9万人,全社会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南京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与机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2017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照护床位”,截至今年9月,南京已建成家庭照护床位5684张。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由家属长期照护的重度失能老人,每年提供15天的免费照护,让家属得到“喘息”,已累计服务2000多户老人家庭。该举措已被纳入《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以法规的形式予以固定。

“十三五”时期,是全省老龄事业快速发展、成果丰硕的五年。在衡量老龄事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上,江苏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8%,高于国家8个百分点;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1.1%,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占比达到57%,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提升

“江苏微网格”、“平安前哨”、工程智慧社区……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诞生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正在构建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自2017年起,江苏就把网格化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抓手,率先构建覆盖省域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化治理机制在“大数据”技术优势和“铁脚板”组织优势的“双加持”下,迸发出巨大力量。江苏12万个网格铸就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30万名网格员,成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主力军。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江苏实现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常态化、专业队伍服务管理精细化、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多元化。

决战决胜彰显担当

“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个不落”,这决定着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建档立卡、一收一支、消费扶贫、五方挂钩、阳光扶贫……这些具有江苏特色的做法,聚焦重点贫困片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期间,江苏聚焦苏北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因地制宜,通过电商就业创业、免费技能培训、建就业扶贫车间等举措,引导帮扶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告别贫困。江苏254万低收入人口基本实现年均收入6000元的脱贫目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作为江苏开启现代化的重要落点。江苏将按照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匹配、与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责任使命相匹配的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策

]

责任编辑:袁文

猜你喜欢
江苏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数读江苏
Cultivation of labor quality
江苏
数独江苏
江苏金湖:杉青水秀,为荷而来
初夏的江苏味道,还“内斗”吗
数读江苏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