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金
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之后首次地方考察,就来到江苏、来到扬州,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提出“让古运河重生”等殷殷嘱托。我们要全力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精心编制“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坚持文化为媒推进河城人和谐共生、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夯实发展硬支撑,为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河”的重生,凸显运河文化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运河三湾文化生态公园时指出:“古运河还要重生。”近年来,扬州大力开展运河沿线生态修复工程、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运河文旅发展工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前列。“十四五”期间,扬州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精神,在守护运河绿色生态、畅通运河航运生产、焕发运河文化生机、惠及运河百姓生活上下功夫,统筹做好传承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这篇大文章。
守护生态运河。系统实施运河生态治理修复工程,继续抓好河道管护和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二期工程建设,巩固提升大运河扬州段年3亿吨航运能力;扎实开展运河水域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大运河沿线江淮生态大走廊涵养修复项目,全力守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输水廊道水环境;提升大运河沿岸生态景观,统筹实施河岸整治、堤坝加固、违建拆除、亲水廊道建设等工程,打造“运河绿两岸,美景入画来”的运河生态景观带。
赓续人文运河。推进运河文化遗产制度化保护,落实好《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好《扬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引导活态化传承,依托雕版印刷、扬州剪纸等13个运河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充分发挥“文化名师工作室”“文化名师带徒”等平台作用,推动运河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发挥大运河文化力量,依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大剧院等场馆,进一步讲好运河故事、丰富文物展陈、打造文艺精品,不断弘扬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打造宜游运河。按照“建园为珠、串珠成链、以链带面”的总体思路,重点打造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高邮运河邮驿文化城两大核心展示园,规划建设南起邗江瓜洲、北至江都邵伯,全长41公里的古运河文旅示范带,鼓励宝应、高邮、仪征等周边县(市)因地制宜规划建设运河水工、水利风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等多主题多功能文化项目,打造覆盖扬州全域的大运河文化旅游群落。
赋能“城”的复兴,提升文化名城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特别是她的文明、文化、历史古城,在全国都很有分量”,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励和鞭策。近年来,扬州大力推进名城建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三都”品牌花落扬州,名城魅力不断彰显。“十四五”期间,扬州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历史文化城、国际文旅城“三城”建设,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以发展“有分量”不负扬州“好地方”。
巩固全国文明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行动计划,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争创一批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走心入脑,深化城市荣誉体系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项目化,扎实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和诚信建设;深入实施《扬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仪征、宝应两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动创建工作向中心聚合、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不断增强创建工作实效,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更新历史文化城。下足“微改造”的“绣花功夫”,高质量有序推进古城保护利用与更新复兴工作,重点对小秦淮河沿线建筑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加快形成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枕水古城风情;统筹做好扬州城遗址公园、隋炀帝墓遗址公园保护建设和各类文博场馆建设运营,守护古城历史文化记忆;对以汪鲁门盐商住宅为中心的南河下西部片区、以贾氏盐商住宅为中心的南河下丁家湾片区、以扬大商学院老校区和“三和四美”老厂区地块为中心的“双东”历史街区东北片区等重点片区实施更新改造,深挖片区街巷、古建古宅背后的历史人文和文化价值,吸引客栈、工作室、民宿等诸多文化业态进驻,不断焕发古城文化新生。
打造国际文旅城。聚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重点夯實项目承载力,加快推进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扬州华侨城、光线电影世界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大运河博物馆等6家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产品供给力,推动旅游“+文化”“+体育”“+会议”“+康养”“+农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供给,带动文旅产业链价值链提档升级。释放品牌影响力,围绕“三都”名片,积极与世界运河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东亚文都、东盟文化城市、欧洲文都等国内外城市开展文化、旅游、经贸等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城市“朋友圈”和旅游“粉丝群”。
满足“人”的向往,增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近年来,扬州围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精准发力,在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中斩获佳绩,以城市书房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升。“十四五”期间,扬州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大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精品生产高品质。紧扣创作中心环节,立足扬州特色地域文化资源,加强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谋划、扶持和创作,推出更多有“扬州味”、精准记录并生动呈现时代变迁和伟大创举的精品力作。多渠道、多形式推进精品展示传播,继续培育打响“运河风情”“江南曲美”等文化交流巡演品牌,策划木偶巡演和其他文化走出去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和新媒体平台,用精品传播引领时代潮流,更好地汇聚起“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的精神合力。
文化服务高水平。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补齐短板、提升效能,进一步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开展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群众性文化演出品牌活动,扶持培育一批特色群众文化团队。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升打造“文化惠民大家看”平台,通过“群众点单、政府买单、市场接单”的形式,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高质量。以文化体制改革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断增强文化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项目新产品新模式,更好为经济发展赋能添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力争在东盟与中日韩跨境产业合作、长三角区域协作和协同创新、华东地区城市旅游线路运营等政策和市场布局中抢占身位、赢得先机。主动对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及相关产业集群打造、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文化消费潜力释放等重点任务,为积极有效稳外需、扩内需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