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露
外贸,被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缺口、优服务破困局……晴雨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外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交通停摆、工厂停产、订单锐减、资金流紧张……众多外贸企业陷入困境。疫情之下,全国各地主动求变,推出一批“救市”措施,以期扭转颓势,帮助外贸企业解决难题,渡过难关。
义乌、东莞、吴江等传统外向型城市率先而行,从订单签订难、工人复工难、产品出口难等企业实际着手,推出一批行之有效的举措,助力企业引客商拓市场、促就业补引客商,拓展海内外市场
5月31日上午,一列满载物资的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缓缓驶出,开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这是义乌今年成功开行的第200列中欧班列。随着越来越多“义乌造”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中国外贸经济复苏加速。
義乌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是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风向标。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地经济被迫按下“暂停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义乌1月到5月出口额为974亿元,同比下降约10.1%。
“工厂订单受到影响,已经定下的、没有生产的、客户后续订单,都取消了。这些多是秋冬季的订单,约占公司出口份额的70%。”赵鹏是义乌的一个服饰制造商,受疫情影响,他的不少订单被迫取消。此外,公司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运营费,“压力”之下,十分“期盼复工”。
复工不仅是赵鹏的期盼,也是万千义乌商家的硬需求。2月中旬,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义乌吹响了复工“集结号”,2月侣日,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和二区率先开业。
为进一步繁荣市场,义乌“复市”第二天便出台了《关于外籍采购商来义采购的奖励办法》,2月19日至3月10日,外籍采购商可享受到食宿、交通等补贴。急召之下,不少采购商搭上免费航班,前往义乌市场采购。
“义乌市场停工,我的生意也停滞了。”齐亚马尔是来自阿富汗的采购商,3月初来到义乌的他,享受到了当地的“政策红利”,直言“这些政策非常棒,会介绍更多朋友来义乌采购”。齐亚马尔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看中了一款LED灯,经过与店主李华半个小时的洽谈,双方签订了采购50万元LED灯的协议,一票外贸出口订单就此产生。
义乌人相信“客人是条龙,不来就要穷”。在全球疫情蔓延升级、外贸吃紧的情况下,义乌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境外采购商1万余人。在抢抓外贸市场的同时,义乌也紧抓内贸市场。3月10日至5月底,义务先后派出20个工作组赴全国27个省市招引国内采购商11.5万多名,与全国287家市场建立起了联系。
通过与海内外客商建立联系等具体政策落地落实,义乌二季度订单有所回暖,仅5月进出口总值就达324.9亿元,实现恢复性增长18.4%。“目前订单已排到8月中旬了。”看着忙碌的生产车间,浙江天派针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廖鸣对未来充满信心。促就业,点对点接人填用工缺口
同样作为外向型城市的广东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3801.65亿元。受疫情影响,东莞外需疲软,今年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2502亿元,同比减少14.3%。
东莞商务局副局长黄朝东分析认为,疫情给东莞外贸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国际通道受阻,货物、人员流动受到制约。
东莞市以纯集团有限公司因员工不能及时到岗生产受到影响。公司负责人表示:“有些员工因受疫区影响暂时无法来莞返工,有些员工直接在家乡工作,造成用工需求紧缺。”
规模企业尚且存在“用工难”,中小微企业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肖华在东莞横沥经营一家运动用品生产企业。2月15日,他多方协调备好一批防疫物资后,得到了复工批准。“复工通知第一时间就发下去了,但100人的厂子,只有15人返岗,工厂不能恢复正常生产。”肖华直言,“不敢算损失,越算越心寒。”
随着防疫形势有所趋缓,东莞企业主的复工诉求渐高,但复工不易。一方面是工厂“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员工“返岗难”。如何让员工安全回来、愿意回来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此,东莞先后出台了一批引导员工返岗的暖心举措,其中一项便是开辟员工返岗“绿色通道”,通过加强与劳务输出地的信息对接,打通员工返岗“点对点”输送全流程,促进员工安全顺利返岗。截至3月20日,仅东莞人社部门就通过该项政策,接回员工超3万人,帮助上千家企业解决了用工需求。
罗小金是来自贵州省望谟县坎边乡田坝村的务工人员,疫情期间交通不便,她在老家多待了1个多月。2月底,“绿色通道”开通,她便跟随村里的务工人员一同搭上“点对点”客运专车,经过近20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回到了阔别多时的工厂。安全到达,小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她说“希望尽快复工,恢复正常生活。”
罗小金只是劳动力回归的一个缩影。随着越来越多员工返岗,东莞的街道逐渐热闹起来,工厂里也传出了机器运转时发出的隆隆声响,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数据显示,东莞5月单月进出口金额达1019.7亿元,环比增长6.1%。数据好转,经济复苏,东莞政府为稳住外贸基本盘所付出的努力成效逐渐显现。
优服务,破解企业发展困境
“受疫情影响,公司无法按时交付产品,该怎么办呀?”2月4日,吴江奥林特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一通咨询电话打到了吴江区商务局。原来,疫情期间,该公司无法按时向沙特阿拉伯的订货商交付约定产品,可能会承担最少120万美元的直接合同损失,加上赔偿金,损失总额约200万美元。
奥林特公司主要生产各类高中档阿拉伯头巾披肩、服饰绣袍、阿曼帽等产品,销售市场主要是海外。与国内众多外贸企业的遭遇一样,疫情让公司面临着员工不足、生产停滞等困难。
吴江区商务局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与苏州市贸促会取得联系,为企业出具了吴江首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帮助企业部分或全部免除不履行、不完全履行和迟延履行合同的责任。
拿到证明书后,没有了后顾之忧,复工步伐加速。企业负责人盛晨哓透露,“公司已于2月10日正式复工,生产逐渐恢复正常,产品也陆续发货。”
疫情暴发以来,还有不少外贸企业像奥林特公司一样,受延期开工及物流限制等因素影响,无法按期交付货物,产生了逾期履行甚至是不能履行的风险。
为减少企业损失,帮助企业平稳渡过特殊时期,吴江区政府部门早谋划、早启动,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人员到岗、物流不畅等需求和问题。另外,吴江出台《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十八条政策意见》等相关政策,明确优化政务服务,加大利企便民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困境。
随着各种政务服务“礼包”推出,吴江促进外贸稳增长各项措施的成效不断显现。3月底,吴江工业企业已实现100%全面复工:4月份,吴江外贸出口额达103.5亿元,创下单月出口额历史新高。
帮助和扶持企业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抢订单、揽员工、解难题……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考验,各地政府一方面全力防控疫情,一方面因地施策,努力帮助企业顺利、及时复工复产,降低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稳住了外贸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