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召峰 刘红利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广大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单纯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对教育而言,需要点燃的正是学生们头脑中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学生进行交流、探索、合作等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思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创新的快感,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次,一位老师作了一个测试:他问初中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放?”得到的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天气暖和了。”可当他拿同样问题去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却得到了几十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孩子说:“花儿睡醒了,想出来看太阳。”有的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朵顶开了。”有的孩子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穿的衣服更漂亮。”有的孩子说:“花儿想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它摘走。”有的孩子说:“花儿也有耳朵,它想出来听听小朋友们在唱什么歌。”……这位老师不由得感慨万千:“我们的教育在位学生学会实事求是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大部分想像力。”“孩子们入学时像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就是我国的传统教育。
来看一下美国的中小学校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作文课上,老师要学生描述一场想像中的精彩足球赛,绝大多数学生写得很认真,他们把看到过的球赛,加上各种形容词,将练习本写得满满的。然而,老师却把最高分给了一位最偷懒的学生,这位学生的作文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很抱歉,由于突然下大雨,人们盼望已久的这场球赛只得改期。”老师认为这位学生的作文突破了常规思维,自然应该得最高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层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持久、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的思维激发在最活跃的状态,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原来教师的授课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嘗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转变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即先对不同问题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出个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决,以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使思维灵活而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找出学生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上的思维定势;二是善于借鉴表面上与本问题无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可变角度去思考问题。
都听说过南风和北风的故事,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向行人吹起了一阵凛冽刺骨的寒风,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徐徐地吹来一阵暖风,天地间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觉得春意上身,从而揭开纽扣,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胜利。南风之所以能够获胜,是因为温暖胜过严寒,也就是打破了思维定势,变被动为主动让行人脱掉大衣。
人人都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是打破了思维定势。小孩落水不是先想怎样把小孩捞上来,而是先想着把水放出去,不让水淹到小孩,从而使小孩获救。我们在赞叹司马光本领的同时,更应赞叹的是他的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创新教育。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把创新思维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