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化迅速普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面对频发的农机事故,如何提高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农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农机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一、引言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机械的生产、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将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本身,从源头上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运行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强化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农机安全管理机制。
二、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存在问题
(一)农业机械安全规制法律体系不健全
农机安全监察是一项行政执法行为,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法制性,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必须以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础。与我国行政立法等方面相比,虽然农机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建设起步较早,但速度相对较慢,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内容不完整,给监管机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执法依据。目前没有广泛性的农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只有在《道路交通法》中对公路拖拉机安全有明确规定。农机安全监管主要依据各部委的规定、地方政府的规定(部分省市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如宁波市)。因为这些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较低,如《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地方性法规制定,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章中央直属机关只能设置临时行政许可,直接影响执法的效力和效果。二是农机安全监管还比较狭窄。目前,只有拖拉机和驾驶员安全法规相结合,对其他农业机械也没有具体规定。比如,茶叶加工机械出现重大安全问题时,就没有监管的依据和手段。三是未制定旧农机强制退役政策法规。农机使用寿命长,无安全技术状况监测或安全运行恶化,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这不仅使旧农机市场乱象丛生,而且加剧了日益突出的黑车现象,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四是法律责任不明确。农机安全监管主要由农机安全管理部门承担,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法律责任如何分担没有明确的界限,这就导致了责任履行的困境。此外,由于农机安全监管由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度管理,不同地方的利益存在不同层次。
(二)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
目前,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和资金投入过低,导致设备技术管理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条件,相关管理人员难以投入工作,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由于农业机械使用逐年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检查工作不到位,农民自觉参加年检的意识薄弱,甚至造成很多农民无证驾驶的局面。
(三)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不足
目前,在农机生产中,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不到位,内容单一陈旧,对象狭窄。宣传对象主要集中在经营者身上,对使用者群体关注不够,宣传深度不够,过于形式化。农机设备使用中,操作人员意识淡薄,严重干扰了农机生产安全。一些农机工人在没有经过相关培训的情况下进入工作岗位,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往往由于工作中的小疏忽,造成重大事故。
三、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农业机械安全规制法律体系
根据监管理论和法律原则,切实开展农机安全监管。要明确农机安全监管的监管依据、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中国农机安全监理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农机安全管理立法。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国务院发布的法律、法规,其中至少包括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法律规制应明确监管的组织、对象、内容、方法和法律责任,解决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安全监察对象应坚持制度化原则。安监部门在三类农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调查,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应提前规范防范。二是制定配套法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和控制的一整套法律法规。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在农机安全监管方面还缺乏配套法律。农机局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农机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农机安全检查规定》,以农机事故统计安全检查和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执法依据,制定更多新的农机安全检查标准流程。三是实行农机强制报废制度。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我们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高标准的农机强制报废制度。相反,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强制报废制度,尽快做到机械技术好、质量高、效率高、能耗低、安全生产。
(二)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很多地区对农机重视不够,政府的政策法规也无法落实,主要原因是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善,农民观念太落后。首先,建立和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机构。相对来说,市县两级农机管理机构的管理机制比较完善,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政府可以实行严格的监督,但在一些小乡镇,农机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环境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指导,从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从一开始就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用政策法规加强办事,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机械安全认识教育。
(三)全力宣传提高广大农机手的素质
由于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的限制,农民很难全面掌握农机知识。只有广泛宣传农机相关知识、驾驶操作与维护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对知识内容的基本规定,并介绍相关宣传材料,继续了解群众教育的有关知识和内容,不断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通过手工工具、培训班(或再培训班)、农机培训班、各类农机驾驶操作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机维修用户的驾驶操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和准备方法。还可以通过各类农机和农机培训、劳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农机技术和农机手培训,进一步为农机操作手创造提高和学习的机会,增加培训学习内容,提高農业机械操作手的知识水平。通过多次多层次的培训和学习,为农业机械手不断提高认识,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农业机械的安全驾驶和操作。
四、结语
农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通过介绍农业安全生产的概况,使人们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抓好人员和岗位的协调,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加强农机创新,善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使用先进的农业设备,改善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尽可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效化,提高农业项目的实施水平,加强农机人员的操作水平,加强培训,实现农机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陈智保.现农村农业机械作业安全事故问题探究[J].湖北农机化,2019(21):5-6.
[2]王小明.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成因及预防策略分析探究[J].种子科技,2019,37(14):165+168.
[3]张驰.丘陵山区农村农业机械作业安全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8):40.
[4]吴信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农家参谋,2019(14):116.
[5]郭喜祥.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农业,2019(0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