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资源建设与实践

2020-04-01 07:54张紫彤王满红吴素华郑正容何晓丹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资源建设应用型人才

张紫彤 王满红 吴素华 郑正容 何晓丹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物联网技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备受关注,物联网工程是新兴的本科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等广泛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复杂,因此基于行业人才需求及办学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出物联网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物联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资源建设与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资源建设

引言

由于物联网属于多学科融合的主推应用为主的技术,在物联网专业就不能按部就班套用其他专业建设思路来建设,需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特性与应用型本科构建思路来准确把握专业办学定位,形成自身发展特色。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所在区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坚持依靠地方、服务地方、体现地方特色,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的指导思路,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高质量优质专业和创新体制机制的专业。

1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在“井喷式”的IoT技术发展下,为了追赶上IoT发展的步伐,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水平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网络教学、课堂教学深度改革,延续深度校企合作,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课内+课外的实践教学模式,把课程体系改革、科研训练和课程设计融为一体,着重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解答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确定、破除专业藩篱、确定专业建设的核心、解答实验与实践环节怎么开展等的专业谜思。

2物联网专业建设思路

物联网体系结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可以看出物联网专业本身属于多學科融合的技术,涉及的内容包含传感器、通信网络、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因此物联网在教学、人才培养、实验室整合都需要不断的更新。结果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特点以及物联网多学科融合的特点,物联网专业建设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物联网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应用实践。通过可以制定双师型教师政策,提高教师实践工作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物联网核心应用技术。其次由于物联网属于多学科混合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归属可划分到对应学院或系部。

2.2培养目标

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体魄,具备电子技术、网络编程、射频技术、窄带物联网技术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素养,将标识与传感、数据通信、分布控制与信息安全等基本原理与技术应用于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有理想、有道德、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力、管理经营能力、IPDB应用能力、应用设计能力、拓展创新能力等5A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文献、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3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需综合考虑相关交叉专业的特点,注重课程体系交叉融合的同时,突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的建立要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对物联网专业知识面进行横向延伸。根据培养目标与定位,确定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具有专业特色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核心模块的课程设置需涵盖物联网技术的三个层次。物联网感知层涉及的主要课程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物联网控制技术等;物联网网络层涉及的主要课程包括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网等;物联网应用层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大数据与云计算及各类基于Web或移动端的开发技术等。通过这三个层次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对物联网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而且能够掌握各层面相应的技术,为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工作打好基础。

2.4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

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的引领作用,进行物联网核心专业与相关支撑专业的资源整合,利用专业间关联性发挥应用型本科聚集与扩散效应,拓宽服务面向,从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科研资源来实现资源共享以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构建基础课程群和实验实践实训基础课程群,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扩大专业服务口径,提高专业灵活性和学生就业的针对性,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5实践环节的设置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的内容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实验环节的设置按照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完成由下而上的知识获取。基础类实验包括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及C语言的实验;专业类实验包括物联网导论、传感器、RFID、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单片机、嵌入式以及数据库等实验;综合创新类实验主要是各个课程设计,如Web系统、嵌入式系统、移动开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等课程设计。工程实践主要是专业见习和毕业设计。除培养方案设置的实验外,应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优秀的实训体系和企业项目案例,同时与物联网应用公司开展合作,建立企业级开发实训室。并通过科技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创新。定期举办系级校级比赛,积极参加全国各项物联网相关的赛事。积极组织参加“大创”项目和“互联网+”项目。让更多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将专业技术应用到实践,以此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结语

培养适应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平台,是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多种专业门类、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还要继续探索和完善,并通过实践来检验。

参考文献:

[1]李洪兵,陈强,陈立万,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6):82-86.

[2]安健,任东胜,桂小林,等.物联网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0):15-18.

[3]李波,潘科峰,王海.基于物联网专业的创新思维课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73-76.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资源建设应用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