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
初冬时节的余干,气温寒凉。
余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241年历史,以余水之干而得名。春秋时,余干县先属吴国,勾践灭吴后又属越国。故吴越亦称干越,此后“干越”便成了余干的别称。
到余干的一大收获,是再一次认识了吴芮。
吴芮,秦朝时为鄱县令,很得民心,号为番君。秦末,吴芮率越人起兵,被项羽封衡山王,治所在邾(现湖北黄冈)。楚汉相争时,吴芮归顺刘邦,并派部将梅娟领兵随刘邦入关。汉朝初建,天下不稳,刘邦还不敢独享胜利果实,就论功行赏,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赵王张耳,韩王信,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茶,长沙王吴芮)。长沙王吴芮的治所在临湘(现湖南长沙)。后来,各王国势力渐大,对汉朝造成威胁,刘邦逐渐铲除异姓王,只有吴芮例外。吴芮的封地只有2.5万户,地少力弱,对汉廷不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他对刘邦忠心耿耿,才免遭劫难,得以延续下来。长沙王一直传位五世,到汉文帝时,因没有子孙可传,才被汉廷废除王位。
多年前,我和文友登滕王阁,在二楼“人杰图”前听其谈论过有关吴芮的一些轶事,但那时,只是肤浅的一些认识,倒清楚记得文友脱口说出了一首短章问我谁是原创,让我记忆深刻:“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短歌早就读过,只知是汉乐府民歌,却还真不记得作者是谁,他卖了个关子,告诉我,这是吴芮的妃子毛苹所作,我被小小地震撼了一下。在古代,在我们江西上饶,居然出过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子!去年,和几个好友去了婺源,其中有人提议去长溪看枫叶,另一个兄长说此季节枫叶怕已凋零,不如去看看吴芮墓,于是我积极响应,不顾雨天路滑,我们欣然前往。只是,我们只在史料中知悉吴芮墓在婺源县镇头乡冷水亭村鸡山上,但偌大的鸡山并不知墓地在哪一处,于是一路打听着详细地点,一路冒雨前行。山路泥泞打滑,车子几次陷进泥潭中,可大家毫不气馁,一路寻踪而行,越进山路越难行,开着开着没车道了,于是我们只好下车步行,也是一个初冬的雨天,车窗外很冷,小姐妹们打着伞,任干净的小皮鞋踩在泥泞的山道上,似乎有点心疼,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寻路前行,只是冬日天暗得快,我们找寻了许久都未曾见着。或许缘浅吧,我们如此虔诚,依然还没寻到吴芮墓,只在人鸡山口的公路边“长沙王吴芮墓”的指示牌前,默默地行了注目礼。然后,一车人带着遗憾而归。
而这一回,居然又在余干听人重提起了吴芮,而且是带着一份自豪地说起。于是,好奇心又一次让我对吴芮多了一份关注,并好奇地想,既然吴芮是余干人,墓怎么葬在婺源?于是既向本地老先生讨教,又去翻阅资料,再从余干和婺源的建县史开始读起,然后就不难解释了,简而言之,历史上余干地大物博,吴芮墓所在的婺源鸡山原为余干管辖的土地,经过千余年行政区划演变,成了婺源的土地,吴芮墓也由原葬在余干变为葬在了婺源,这样的结果,大概是一代英豪吴芮始料不及的。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有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地方,其灵魂才是鲜活而厚重的。此行,我们在余干世纪公园文化墙、在枝叶园、城市规划馆、黄金埠电厂、古陶遗址、东山书院、三十六忠臣庙等地,读到了余干的历史。在东山书院,朱建群院长如数家珍地说:“宋淳熙问,右丞相赵汝愚和其弟赵汝靓建起东山书院,邀约朱熹来书院讲学,朱熹题其堂日‘云凤堂,东山书院几度被毁,又几度重修。难怪,后世的理学家张吉、胡居仁等诸多先贤,都与东山书院有不解之缘。”此行,我们在干越亭静坐,在朱熹的洗墨池前驻足,似乎每到一处都仿佛能踩着先人的脚步。
来余干的,另一个心愿是看蓼子花海,观候鸟和渔舟。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里“晒”满了绯红成片的鄱阳湖蓼子花海,那种美,对于一个爱花之人是无任何抵抗力的。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五分之一面积在余干,余干,也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在余干,看蓼子花海,想必也不是奢侈的事吧。于是,前几日还拍到蓼子花海的摄影师在前面带路,我们一行人怀着期待的心情在后面跟随,走在长长的康山大堤上,左边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右边是一望无垠的鄱湖水面,那种壮观不到实地是难以感受到的。
只是连日的阴雨,鄱阳湖水位上升,美丽的蓼子花被湖水无情地淹没了,我们只能在余干摄友所拍摄的美照中,欣赏着蓼子花的美。蓼子花海没见着,但却真真切切看到了白天鹅在湖面上的自由飞翔,看到成群的白鹭在水中觅食,那份惬意让我的遗憾骤减了几分。
闭上眼,细嗅着空气中湖水的味道,仿佛看见一对人儿泛舟湖上,一个女子,对着一个男子深情地吟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