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课”教材联动优化路径

2020-04-01 15:10韩剑尘
关键词:联动优化路径新时代

韩剑尘

摘要:“世界犹如海洋,时代犹如劲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课”教材注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四课”教材联动要坚持多种原则,其中以目标导向及动力激发两个原则为要。“四课”教材联动的优化路径,主要是精准把握“四课”教材,精炼融贯“四课”教材。在“四课”教材联动中,只有精准掌握教材的精髓,教材联动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只有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教材联动,才能使教材的基本精神犹如春风——沁入学生心田。

关键词:“四课”教材;联动;新时代;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0)01003605

“世界犹如海洋,时代犹如劲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概念,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了新时代的元素。为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宣部、教育部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学者、专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课”教材,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全面修订,出版了2018年版,并同时催生“四课”教材研究与实践的热潮。本文拟对“四课”教材联动的优化路径予以探讨,以期推动“四课”教材之间相长,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高效,推助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一、“四课”教材联动的基本原则

“四课”教材联动不是一项朝夕就能完成的工程,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程,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坚持的原则有多种,本文仅以目标导向及动力激发两个原则为例简要说明。

(一)坚持目标导向原则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目标指引。“四课”教材联动也概莫能外。目标明确是“四课”教材联动的基本前提,既可以发挥相关人员从事“四课”教材联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激励相关人员长期为实现“四课”教材联动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四课”教材联动要强化联动目标引领,明确联动方向,着力在联动目标内容、联动内容层级、联动目标体系等方面有效推进,确保“四课”教材联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树立“四课”教材联动思维、培育“四课”教材联动意识、确立“四课”教材联动理念,将“四课”教材联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并以此为重要基础,相关人员要紧扣“四课”教材联动的既定目標,立足“四课”教材联动的情况、突出“四课”教材联动特色,围绕“四课”教材联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学理探讨。

(二)坚持动力激发原则

“四课”教材联动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在人。组建合格的“四课”教材联动研究队伍既要注重提升其理论素养,又要辅之以相应利益导向的激励机制。这是因为,完全依靠相关人员的自觉是很难长久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相关人员一旦缺失了外在的动力驱动,其参与“四课”教材联动的积极性不会很高。而如果利益激励及时、有效且切合主体的需求,那么推进“四课”教材联动就会成为一种内心自觉。为提升“四课”教材联动中“利益激励”的实效性,可以从利益激励的各个方面着手。譬如,以奖励为动力,增强“四课”教材联动激励机制的持续性。利益激励要贯穿于“四课”教材联动的全过程,如加大评奖表彰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四课”教材联动典型的评选和奖励;设立专项课题经费,通过经费资助激励“四课”教材联动研究,以理论研究助推“四课”教材联动。

二、精准把握“四课”教材

教材是一课之根本,是教学的基本遵循。深入研究教材、参透教材精神是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必要环节,是探讨教材联动的基础与前提。

(一)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2018年版“四课”教材的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是各教材修订组的首席专家围绕教材修订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重点难点问题、使用建议等方面进行的说明,如沈壮海[1]的“基础(2018年版)”修订说明,刘建军[2]的“原理(2018年版)”修订说明,仝华[3]的“纲要(2018 年版)”修订说明,秦宣[4]的“概论(2018 年版)”修订说明,还有王易[5]阐释的2018 版“基础”道德教育部分修订的主要依据与重难点问题。但以往“四课”教材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刘水静[6]认为加强和改进“基础”课教材研究与建设可更有效地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吴潜涛、武东生[7]阐释了“基础”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及编写思路;李梁[8]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基本经验;蔡文举、范明水[9]认为“原理”教材的知识匹配失衡、逻辑关系不清、理论界限模糊,并提出相应建议;苏宝芳[10]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存在着内涵丰富性不够、解释力有待提升、教材内容重复化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贾启艾[11]认为“基础”教材在教材体例、章节顺序、语法规则、词语规则、文题、语序等方面存在不到之处,并作了相应的修改建议。另外,与“四课”教材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譬如,陈大文、姚瑞曼[12]从“基础”课的教材建设、教学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探讨;陈锡喜[13]提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教材建设作为根本,课堂教学作为基点;丁俊萍、朱凌[14]从教材、教法等方面提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韩喜平等[15]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在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秦斌、赵君[16]对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可见,任何一部教材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笔者仅对“四课”教材的主要架构及基本内容进行探讨。由于“四课”教材的主要架构及基本内容各异,笔者以“概论”(2018 年版)的主要架构及基本内容为例予以梳理。需要说明的是,“概论”(2018 年版)教材分析的最权威学者、专家当属编写者,其中秦宣教授便是第一位首席专家。秦宣教授执笔的“概论(2018 年版)”修订说明为笔者的探讨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此,笔者表示衷心感谢。

(二)“概论”教材探析

“概论”教材自2007年出版以来,已历经2008年1月、2008年8月、2009年5月、2010年5月、2014年1月、2015年8月、2018年3月共7次修订。与2015年版“概论”教材相比,2018年版“概论”教材涉及体系结构、内容编排、思想表达等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毛泽东思想,分为第一、二、三、四章,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这次修订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由2015年版“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第一小节提升为2018版“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由2015年版“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第二小节变动为2018版“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由2015年版“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第三小节变动为2018版“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可见,2018版“概论”教材明显突出了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在教材中的重要性。

第二板块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为第五、六、七章,主要涵盖三者各自的形成、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其中历史地位方面主要阐释了三者各自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相较于2015年版“概论”教材,2018年版“概论”教材对这一板块的内容进行了扩充。

第三板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第八章至第十四章。这是新增较多的内容,也是本文需要稍多笔墨的板块。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主要框架及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含有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厚的内容,2018年版“概论”教材仅仅吸纳了其中核心部分的内容,主要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明确”,这是从思想层面的论述;“十四个坚持”,这是从实践层面的论述;“八個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关系。其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具有的重大意义:一是理论意义与历史意义,这主要从五个角度阐释: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成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看,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角看,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的指导;从世界社会主义视角看,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视角,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的借鉴,为人类解决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性问题提供的具体方案。二是政治意义,主要是从精神旗帜方面论述,并结合2018年宪法修正案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实践意义,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和治党管党的指导价值。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包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两方面的内容,其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教材的难点。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较多。本文仅仅简述两点:一是“一国两制”的内容在2015年版“概论”教材中是专门一章(第九章),而在2018年版“概论”教材中将其安排在第十章第二节第四小节中,属于政治建设的内容;二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2018年版“概论”教材中将其安排在第十章第四节第三小节中,属于社会建设的内容,但总体国家安全并非只有社会安全,还涉及军事国防安全等。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2018年版“概论”教材变动很大的章节。其意义是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保障。需要说明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在2015年版“概论”教材中被编排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八章)的第二节第三小节中,而2018年版“概论”教材将其安排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三节,更加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2015年版“概论”教材中位于第十一章第四节,而在2018年版“概论”中独立成章,包含强军思想、从军民融合发展角度论述国防建设两方面。特别突出这一章内容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军队国防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国防建设成效显著;三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已经形成。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主要是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和平发展道路的讲话;二是增加了“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新内容。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内容未少。有两个小点需要注意: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在2015年版“概论”教材中置于最后一章,而在2018年版“概论”中放于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并且“加强党的领导”是第十四章的重点。

由以上可知,2018年版“概论”教材,“既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还突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4] ,至少可以用主动脉、主色调两个词来概述:

一是2018年版“概论”教材的主动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脉络的全面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2018年版“概论”教材呈现很多。这五大成果尽管贡献不一,但是均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旋律而展开,而且教材并没有割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还高度重视几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即教材没有把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割裂开来,而重视了站起来是富起来的基础前提,富起来是强起来的必要条件,从而实现了新旧理论成果的深度融合。

二是2018年版“概论”教材的主色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版“概论”教材尽力浸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不仅第三板块专门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第一、二板块都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板块增加了习近平关于毛泽东思想的一些重要论述,第二板块增加了习近平关于几大理论成果的一些重要论述。

三、精炼融贯“四课”教材

“四课”教材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联动必须既考虑“四课”教材育人的特点,又考虑“四课”教材的目标。因此,“四课”教材联动的理论与践行难度不小,至少必须从精炼融贯联动内容、精确联动目标、精细联动手段等多方面优化其路径,尤以精炼融贯“四课”教材联动内容为要。“四课”教材虽然在大纲、重难点等方面存在侧重之别,但是其内容之间可能有共通之处,可以将共通的部分进行精炼融贯。

精炼融贯“四课”教材的相同或相似内容,这是“四课”联动的首要要求。“四课”教材联动只有内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可见,“四课”教材联动内容是关键性环节。当然,融贯联动“四课”教材的内容,并不是能够也不可能将“四课”的全部内容融贯联动,而是在充分考量“四课”教材内容能够融贯的基础上,将“四课”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尝试融通。

多年来,“四课”教材的编写组也发现了“四课”教材在知识架构、理论界限、逻辑线索、教材体例、章节顺序、语法规则、词语规则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注意到教材内涵丰富性不够、解释力有待提升、内容重复交叉、文题不妥当、语序需要调整等方面的不足,也虚心考虑、接受不少学者、专家尤其是一线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并在多次修订教材时力求完善。然而,“四课”教材各自具有專业性,它们的理论体系、编写方法等方面各异,一时难以打破“四课”教材“各自为阵”的格局,发起“四课”教材编写的“革命”似乎也不可能。但是,可以对“四课”教材做些尝试性的“改良”探索。“四课”教材联动就是这样一种尝试,意在突破“四课”教材之界,力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贯通性。

譬如,“基础”课“绪论”中的新时代理论,可与“概论”课、“原理”课的新时代理论加以融合;“人生价值教育”的理论出现在“基础”课,而案例却可以从“纲要”课中选取,讲述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数仁人、优秀儿女为实现人生价值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增强青年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深深体悟;“纲要”课的从西方列强打进来,到晚清政府的跪下去,再到中华民族的崛起来,可以接续“概论”课的从中国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还可以链接到“基础”课的中国精神。这里仅以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容为例详细说明。

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容,“四课”教材多有涉猎,其中“基础”课与“原理”课比较凸显。“基础”课教材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下分三节,各节又设二目或三目。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设两目,分别是“一、什么是理想信念”与“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设三目,分别是“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设三目,即“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原理”课教材第七章的主题是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以“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为章题。这一章共设三节,分别是“第一节的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第二节的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中第一节下设两目,分别是“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和“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节下又设两目,分别是“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三节下也设两目,分别是“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和“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以上这两门教材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章、节、目及内容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二者虽然在编写角度、知识体系、理论范围、章节顺序、逻辑安排、语序排列、文题表达、文字表述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它们的相似度极高。尤其是“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原理”课教材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可以说二者具有高度的共通性,且二者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目标的一致性,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真谛,使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大学生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将它们融合联动,突破教材的壁垒,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重塑了“四课”教材新样态,实现了“四课”教材的联动,并达到了一致的教育目标目的,何乐而不为?可见,“四课”教材联动不失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贯通性的一剂良方。

一言以蔽之,“四课”教材联动中,教材是根本,教材联动是方法、手段。只有精准把握“四课”教材的精髓,“四课”教材联动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只有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四课”教材联动,才能使“四课”教材的基本精神犹如春风——沁入学生心田。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年版)》修订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22-27.

[2]刘建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 年版)》修订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4-9.

[3]仝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 年版)》修订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5-21.

[4]秦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 年版)》修订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0-14.

[5]王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道德教育部分的修订与重难点解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8):58-64.

[6]刘水静.教材研究与建设的四个着力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8,(1):72-74.

[7]吴潜涛,武东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8]李梁.新中國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探索历程和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70-76.

[9]蔡文举,范明水.问题与建议:对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修订版教材[J].广西社会科学,2018,(8):208-211.

[10]苏宝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现状与建议——基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J].中国编辑 ,2017,(2):17-20.

[11]贾启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教材若干问题评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7,(1):66-68.

[12]陈大文,姚瑞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历程回顾[J].思想理论教育,2015,(9):25-29.

[13]陈锡喜.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新空间[J].湖北社会科学,2015,(12):181-187.

[14]丁俊萍,朱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多维思考[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6,(11):61-66.

[15]韩喜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难题的破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35-38.

[16]秦斌,赵君.“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联动优化路径新时代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