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艳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棉织物具有吸湿透气、穿着舒适、安全环保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成为纺织服装领域最常用的织物之一[1-2]。近年来,多功能织物不断出现,人们也逐渐关注在保持棉织物本身优良性能的同时增加附加性能,包括超疏水性能、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等,使棉织物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3-5]。纳米ZnO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广泛应用于紫外防护、光催化降解、光电材料和抗菌等领域,将纳米ZnO负载于棉织物表面能赋予棉织物多种附加功能[6-8]。由于ZnO的禁带宽度较大,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概率较高,光催化活性不高,导致ZnO整理棉织物附加性能不高;为了进一步提高ZnO整理棉织物的附加性能,有必要对ZnO进行改性[9-10]。稀土元素掺杂是最常用的ZnO改性方式之一,一方面可以减小ZnO的禁带宽度,增大ZnO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掺杂后可以作为光生电子的牺牲剂,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延长载流子寿命,提升光催化活性[11-12]。本实验以水热法制备稀土元素Ce掺杂ZnO纳米棒,将Ce掺杂ZnO纳米棒整理到棉织物表面,研究Ce掺杂量对棉织物疏水性、抗紫外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影响。
材料:机织漂白棉织物6 cm×6 cm,150 g/m2;醋酸锌、乙醇、硝酸铈、氢氧化钾、1,6-己二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自制去离子水。
仪器:SU-151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icolet 570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RD-700型X射线衍射仪(XRD),JW-360A型接触角测量仪(CAs),61 CR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1.2.1 Ce掺杂ZnO纳米棒
将一定量醋酸锌溶解到100 mL乙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10 min,再加入一定比例的硝酸铈,在室温下搅拌10 min,再在冰水浴中搅拌10 min;将一定量氢氧化钾和1,6-己二胺溶解至100 mL乙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10 min,再在冰水浴中搅拌10 min。将醋酸锌和硝酸铈溶液加入氢氧化钾和1,6-己二胺溶液中,在冰水浴中搅拌30 min后加入反应釜中,120℃反应12 h,自然冷却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离心,反复3次,在真空干燥箱烘干得样品。根据Ce掺杂量的不同,分别记录为1%-Ce/ZnO、2%-Ce/ZnO、3%-Ce/ZnO、4%-Ce/ZnO。
1.2.2 Ce/ZnO整理棉织物
首先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将棉织物放置于50 g/L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0 min,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直到溶液为中性,50℃烘干。称取5 g Ce/ZnO加入到100 mL去离子水中,超声10 min。将经过预处理的棉织物浸入Ce/ZnO混合溶液中10 min,90℃烘5 min,再120℃烘20 min,得到Ce/ZnO整理棉织物,分别记录为 Z-cotton、1%CZ-cotton、2%CZ-cotton、3%CZ-cotton、4%CZ-cotton。
疏水性:利用水在棉织物表面的接触角评价疏水性。在棉织物的中心区域和靠近四角的区域各选择一个点,每个点分别滴加5 μL去离子水,室温下测量水滴的接触角,取5个点的平均值。
抗紫外性能:室温下,采用UV-Vis测试200~400 nm的光透过率。
抗菌性能:参考GB/T 20944.3—2008利用振荡法测试。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具体测试步骤:首先将棉织物置于蒸汽锅中,在高温高压下灭菌;分别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稀释至3×105CFU/mL得到细菌悬浮液;在无菌条件下将5 mL细菌悬浮液加入到含50 mL灭菌肉汤的锥形瓶中振荡均匀;将经过灭菌处理的棉织物加入锥形瓶中,在室温下培养12 h;取1 mL试液和9 mL灭菌肉汤加入试管中,稀释10倍后取1 mL均匀涂抹在琼脂表面,37℃培养18 h,测量活菌数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抑菌率:
其中,C表示空白样的活菌个数,A表示加入棉织物后的活菌个数。
2.1.1 XRD
图1a中,ZnO的衍射峰与ZnO铅锌矿结构的(100)、(002)、(101)、(102)、(110)、(103)、(200)、(112)、(201)和(004)晶面位置衍射峰吻合,峰形尖锐,无其他杂峰存在,表明制备的ZnO结晶性良好。图1b中,ZnO的衍射峰位置和峰形没有明显变化,表明Ce掺杂没有明显改变ZnO的晶体结构。28.7°处存在较小的衍射峰,对应CeO2的(111)晶面,说明Ce以CeO2的形式与ZnO结合在一起[13]。
图1 ZnO(a)和3%-Ce/ZnO(b)的XRD图谱
2.1.2 SEM
由图2a可知,ZnO为较光滑的棒状结构,长度为800 nm~3 μm,直径为60~120 nm,这种棒状形貌的形成主要归因于ZnO典型的六方铅锌矿结构。由图2b可知,3%-Ce/ZnO的整体形貌仍为棒状结构,但在表面呈现绒毛或微孔结构,这种结构能增大Ce/ZnO的表面积,增加光吸收,有利于提升光催化活性。
图2 ZnO(a)和3%-Ce/ZnO(b、c)的SEM图
2.1.3 FT-IR
图3中,在3 450 cm-1附近的宽峰归因于O—H的伸缩振动,在1 628 cm-1处的峰对应弯曲振动模式,在560 cm-1附近的峰对应金属氧化物的振动模式,表明有金属氧化物存在,此外再无其他杂峰出现[14]。
图 3 ZnO(a)和3%-Ce/ZnO(b)的FT-IR光谱
2.1.4 UV-Vis
由图4可知,所有样品的吸收曲线均为典型的ZnO吸收曲线。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ZnO的吸光度逐渐增大,当Ce掺杂量为3%时,Ce/ZnO的吸光度最大,继续增加Ce掺杂量,吸光度有所降低。此外,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Ce/ZnO的吸收边界发生红移,表明Ce掺杂后,ZnO的禁带宽度降低,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光,增大了Ce/ZnO的光催化活性[15]。
图4 ZnO和Ce/ZnO的UV-Vis吸收光谱
2.2.1 SEM
从图5中可以看出,未整理棉织物表面较为光滑,Ce/ZnO整理棉织物表面紧密覆盖着棒状纳米结构,纳米棒在棉织物表面呈现较为杂乱的覆盖方式,无特定的生长取向。
图5 未整理(a)和3%CZ-cotton整理(b)棉织物的SEM图
2.2.2 疏水性
通常当织物与水的接触角大于90°时,织物具有疏水性。由图6可知,ZnO整理棉织物的接触角为105°,表明其为疏水性织物;Ce/ZnO整理棉织物的接触角进一步增大,当Ce掺杂量为3%时,整理棉织物的接触角最大,达到136°,继续增加Ce掺杂量,棉织物的接触角有所降低,但疏水性仍较好。
图6 Ce/ZnO整理棉织物的接触角与Ce掺杂量的关系
2.2.3 抗紫外性能
由图7可知,未整理棉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约为81%,ZnO整理棉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明显降低,Ce掺杂ZnO整理棉织物相比ZnO整理棉织物具有更好的抗紫外性能。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棉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降低,当Ce掺杂量为3%时,棉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最低,具有最佳的紫外防护性能,继续增加Ce掺杂量,紫外线透过率反而增加。
图7 Ce/ZnO整理棉织物的UV-Vis透射光谱
2.2.4 抗菌性能
由表1可看出,未整理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最低,几乎没有抑菌效果;棉织物经ZnO整理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大幅增加,抑菌率达到63.8%;Ce/ZnO整理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进一步增加。当Ce掺杂量为3%时,Ce/ZnO整理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81.3%。Ce掺杂在提升棉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方面具有反作用,棉织物经ZnO整理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9.4%,Ce掺杂量增加,Ce/ZnO整理棉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反而降低。
表1 未整理、ZnO整理和Ce/ZnO整理棉织物的抗菌性能
在Ce掺杂ZnO纳米棒中,Ce以CeO2形式与ZnO结合,Ce掺杂ZnO纳米棒表面呈现绒毛状或微孔状结构,Ce掺杂后,ZnO的吸光度增加,光吸收曲线红移。Ce掺杂量为3%时,Ce/ZnO整理棉织物具有最佳的疏水性和抗紫外性能;抗菌性能具有选择性,Ce/ZnO整理有利于提高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不利于提高棉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