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之魂“隔扇”

2020-04-01 10:51:00陈美华
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裙板门面门神

文 / 陈美华

“隔扇”,是古建筑中最美的元素之一。它的美,就像推开一道门,扑面而来,风光满面。它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装点着古民居的门面,述说着古民居门的文化,记忆着过年的文化。

“隔扇”顾名思义,隔,用于隔离;扇,开关如扇。安装在古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下起门槛以上,上至房檩以下,带隔心的门,也称隔扇门。主要由隔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作为古代建筑最常用的门扇形式,它产生于唐代,风行于宋代,一般用于民间的装修。东阳古民居隔扇门的布局注重与建筑的整体效果相结合,讲究对称美,和谐美,通常为四扇、六扇和八扇。根据开门的不同方向,在每扇门的左边或右边装有门轴,门轴套进上下门臼(俗称上门)后,就可以开门自如了。在需要扩大空间时,隔扇门可随时卸下。

隔扇门的裙板,有的木刻装饰,大多木材平板。绦环板的位置在隔心和裙板的中间,起过渡的作用,高度与人的视线接近,是隔扇装饰的重点部位。精华在隔扇门上部的隔心。隔心是隔扇的主要部分,是安装于隔扇中的仔屉,又称花心、格心、棂心等。由花样的棂格拼成,可通风透光。隔心后面是活动的或布帘、糊纸,或木板,可挡风遮光。

隔心的图案,主要有直纹、长方形纹、蜂窝纹、回纹、拐子龙纹等等,豪门贵族在隔心中还装饰有方形木雕。隔心图案结构精致,排列有序,美轮美奂,四方连续几何纹样富有节奏韵律,视觉冲击力强,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最灿烂炫目的一框。透过隔心这个框,人们仿佛穿越过了漫漫的历史长河,浮想联翩,赞叹不绝。

“隔扇”是古建筑之魂,“隔扇”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古建筑文化。现在,许多人把“隔扇”的隔心当作建筑装饰品。在仿古建筑中,好像没有隔心或“隔扇”,就东施效颦,不伦不类了。在家中客厅的墙上挂几幅隔心,美观大方,品位高雅,书香四溢,能让蓬荜生辉。正如古人所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隔扇”)具有展示形象的作用。现在的东阳人同样很重视房屋的门面,不少人用红木做成仿古“隔扇”。从看重房屋的门面到看重人的“门面”。他有出息,就说他有面子,说他能“撑门面”。“撑门面”一词也许就来源于“隔扇”文化。

过年时的“福”字就贴在“隔扇”上。“样式雷”设计的故宫有很多“隔扇”。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叫雷发达的南方匠人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的样式房掌案。从他开始一共八代直到清朝末年约230 年时间,雷氏沿袭样式房掌案,效力皇家建筑设计。主要有故宫、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样式雷”以纸板、秫秸、木头为原料,用烙铁熨烫成的建筑模型叫建筑烫样。烫样可层层拆卸,内部结构、门窗位置、家具摆设,一目了然,而且标有明细尺寸。烫样恭呈皇上御览钦准后,方可施工。更让人惊叹的是样式雷家族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平格法”的方法,描绘出三维的立体地形。其核心原理与现代的DE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完全一致。DEM 发明于上世纪50 年代,而“平格法”早已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

清朝时,故宫的“隔扇”每年过年都要贴上“福”、春联、“门神”。春节过后,“门神”存放进“门神库”,若“门神”坏了,修理后次年再用。俭以养德,连封建帝王都倡导节俭。见微知著,想必那时对紫禁城的一柱一门都会爱护有加。

“隔扇”贴“福”字,也有讲究。借用朋友圈的流行语“很多人都贴错了”。家的大门上“福”字不能倒贴。“福”还没到家就倒了,它一见转身就走。家里倒贴“福”,才是“福”倒(到)家。记得小时候,不管“福”、春联是不是刚贴上去,不管过年不过年,兴趣起时,拿块木炭会在自家的门上乱写乱画。我老家有两间房屋,门没有精雕细刻,其中两扇门有简约的隔心,但还算得上“隔扇”。父亲看到我后少不了一顿训话。那是门啊,要爱护。有时,还会拿驱邪辟鬼的“门神”来说教说教。

“门神”驱邪辟鬼,守护着家宅和家人的安全和幸福。随着时间的日夜消磨,古民居的“隔扇”也在慢慢变老,“隔扇”需要我们做它的“守门神”。让我们用心守护“隔扇”,守护古建,守护历史,使中国古建筑文化之门常开不谢,越开越大,越开越精彩。

猜你喜欢
裙板门面门神
足球场上的“门神”
小小的家
幼儿园(2020年18期)2020-12-17 04:40:12
基于有限元的动车裙板强度分析
有趣的门神
少儿美术(2019年5期)2019-12-14 08:04:50
轻轨列车转向架裙板设计与分析
门神都是什么样
小布老虎(2016年4期)2016-12-01 05:46:00
利用卷帘快门面阵CMOS自相关成像的空间相机振动参数检测
选址时别犯浑
基于焊接疲劳寿命仿真的裙板优化设计
焊接(2015年1期)2015-07-18 11:07:32
水库移民中“门面户”的形成及解决措施研究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